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军侯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削藩(一)

大明军侯 第六百五十一章 削藩(一)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54

第六百五十一章 削藩(一)

“听说了吗,咱开封城周王爷被抓了,还被人给押送去了金陵城,据说当日那阵势简直不得了啊!”

“是啊,是啊,我也闻好像是朝廷上面特意派人来的……”

“对对对……”

街头巷尾,酒肆茶楼,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闲聊谈趣互相八卦的声音,尤其是这开封城才刚刚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前代周王爷被抓,这消息绝对够令人震惊的。

着手准备一件事往往需要很多先期条件,当然也免不了很多的后续手段,而朱允将能想到的全都给李景隆带上了。

先是批捕周王朱的诏书,这一点很关键,可以说和那一张有朱有签字按手印的罪状一样关键,因为没有这诏书便不可能当场拿下朱,也就代表着会给他以喘息的机会,这就是变故丛生的时候,也正是为了防备着一点,以免出现另外一些麻烦和不利因素,所以才特别需要这诏书,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紧接着就是敕封周王府王世子朱有炖为新任周王的诏书,也就算是将这件事在另一个封面盖棺定论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初代周王有罪,自然有新任周王承袭爵位,更是间接表明了朱的下场,绝对不是什么好过的结局。

而且不光是朱有炖,烦周王府年岁到线的子嗣,一应都有敕封,这就是本着将周王府彻底打散的目的去的,毕竟有可不是人人都是朱有,为了以防万一,也是防着二代周王朱有炖心中不忿暗中勾结聚集力量,朱允和黄子澄等人商议之后才有此决定。

另外,作为这件事当中出力最小功劳却不少的朱有,他则被朱允敕封为大明汝南王,汝南可是好地方,也算朱有应得的一份了,却仍然免不了他这个郡王的身份。

不过这时候朱有早沉浸就在自己父王倒霉和重获自由的喜悦当中了,封为亲王还是郡王这种小事也就没太在乎,毕竟朱有也不是真的傻。

万一自己多事想要再沾些便宜,那恐怕朝廷都不会容自己,哪还有郡王这样的敕封,甚至没准还得落得一个和自己父王一样的下场。

所以该收声闭嘴的时候就得一句话不说,安安分分的接受朝廷敕封,反正汝南郡王也不算吃亏,还能离这开封城远远地,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地方,那岂不是比现在还要过的舒服自在吗。

好坏两面,朱有肯定不会自讨苦吃,谁会放着好事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反而去选择坏事对自己不利的一方,那才是真的白痴傻子呢。

不过经过此事以后,朱有算是彻底和周王一脉断绝了关系,双方再也没有什么缓和的余地,乃至作为亲兄弟之间,朱有炖和朱有都很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毕竟诬告自己的生身父王,做出此等大逆不道有违孝悌的事情来,简直是让人所不齿让人所不屑,乃至深深的痛恨。

等将来朱有炖只要是念及自己父王朱的时候,就肯定会想到这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弟弟,心中多一分思念便多一分憎恶,怎么可能还有机会重修旧好,更何况这两人本身就没有什么旧好可修。

朱有从小就不喜欢自己这个长兄,他羡慕他的地位权势和将来所能获得的一切,厌恶自己的身份和次子这个名号,早在很久之前兄弟俩人的关系就降到了冰点。

可那时朱有还是周王府的人,朱有炖也没有真正想和自己弟弟翻脸的意思,毕竟血浓于水的关系在,这是怎么也抹除不掉的事实,也是双方亲情的的纽带。

所以纵使朱有再怎么顽劣不堪,朱有炖仍然在心里认可自己这个弟弟,只是以为朱有年少不懂事,心智不成熟才有此心性,等日后多番教导定能有所改善,竟还对他这个肆意妄为骄纵狂妄的弟弟还有所期待。

但是有的人是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了,甚至还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永远的回不了头了。

而朱有便是这样的人,也正是经历了此次事件,才彻底让朱有炖看清楚了自己亲弟弟的面目内心,才真正知道他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

在朱有炖心中的血缘纽带,反而成了朱有诬陷构害自己父王最有效的凭据。

也正是因为朱有王府二世子的身份,用他自己的名义在罪状上签字画押,才能让那一纸胡言乱语的罪状有真正的说服力。

朱允等人也正是看中了朱有身份上的便利,这才派人来和他接触交易,不然哪会轮得到这样一个二世祖不学无术之人掺和到计划当中。

事实也证明了朱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那一纸罪状,后面就算拿出了再多的圣旨文书也是空口白话说之无据,反而还会激起不少逆反的情绪,更加不会让听到这个消息的周王等人如此诧异完全丧失了反应的能力。

乃至于根本没有半分思考就被李景隆监押起来,彻底将这件事画上了句号奠定了基础语调,哪怕事后再有什么牵扯,也绝对改变不了周王朱的命运,这才是此次计划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结果。

削藩削藩,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些为朱允叔叔辈的各位亲王吗,现在拿下了第一个,将来肯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接一个都都跑不了的。

当然,这是建立在削藩之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乃至闹出了什么大事来,那会造成什么样的恶劣影响可就难说了。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还是要将朱押解回京才是,其他的都不需要放在心上,反而务必要保证朱的生命安全让他安安稳稳的抵达朱允面前,接收了朝廷给他准备的乘法之后才能了事。

等到那时是死是活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按照朱允等人的意思,就算是活着其实也和死了没什么区别,一介大明亲王如此落魄下场,换了谁都有可能受不了的……

只是可惜了朱一番仁心医道,一身不俗的医术啊。

原本还以为能有一次广纳天下医道高手的杏林盛会,可是现在这名单还没有确定呢,请帖都没来得及派发,主办之人到先被抓了起来,这说什么了,整件事也只能是不了了之,风声传闻尽皆消散。

可朱被抓的事情却不会就此轻易的了解,就算他本人的事情告一段落,但这也仅是朱允整个削藩大计当中的小小一环而已。

要知道先帝朱元璋有多少的子嗣,大明现在有多少个分封在外的亲王,便可知道整个削藩计划得有多么的庞大。

不过朱允的削藩大计却也不是满朝文武都点头赞同,最起码吏部当中还有御史一部分人中,他们更倾向于手段比较温和的推恩政策,也就是当初主父偃献策与汉武帝之推恩令,只不过在细枝末节上有所改善,不至于太过苛刻,免得步上主父偃的后尘。

当然了,朱允自然不可能和主父偃一样,毕竟两人一个是臣一个是君,但这件事总要有背锅的属下,到时候免不了会有倒霉蛋摊上这麻烦事。

本来这种温和偏慢的方法是和朱允性格相合的,但无奈他心中对于削藩对于自己这些皇叔权势过大而感到心悸的感觉越发的强烈,乃至根深蒂固的状态,一达到了不削藩不足以平息心中不安的地步。

所以就算高巍韩郁等人费劲了口舌上书在上书,乃至大朝会的时候都接连恳求谏言,可朱允仅仅只是点头称之有理表示赞同,却不曾有半分实际的改变,完全就是当做耳旁风吹过,将这推恩之计抛诸于脑后,转身坚定地执行他看来更高效更快捷,收获也更大的削藩之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