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1399章 考验

大明王冠 第1399章 考验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20:28

第1399章 考验

车马的速度没有军报来得快,毕竟军报是八百里加急,不停的换马,一路向着大明京畿腹地传递,甚至还可以用信鸽。

朱瞻基和朱高煦到了北固城,与太子汇合后,一路南下。

不过他们还没抵达应天,朱棣就接到了金帐汗国传回来的消息:尼格买买提和雄霸率领大军继续平叛,抽调到瓦剌的兵力已经入境金帐汗国,先去萨莱王都。

这是很正常的消息。

但在这很正常的消息里,还有一个不正常的消息。

镇西侯黄昏,率领两万蚍蜉义从去了万户脱儿迷失的领地,看样子是要亲自率军去平定、掌控住萨莱到沙哈鲁边境之间的区域。

这个消息有点让朱棣不明所以。

王都萨莱这么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昏不牢牢掌控着,跑出去作甚,简直是胡闹,如果有万户趁机跑到萨莱去,然后自封可汗,再有一些万户云集响应,凑个几万大军出来,你大明又得去攻那个王都——这可就没之前好攻了。

朱棣恨不得把黄昏喊到面前狠狠的叱骂一顿。

然又知道来不及。

等应天这边收到消息,金帐汗国那边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要是遇上天气不好,一个月都有可能——这还是从瓦剌到应天都是水泥官道的情况。

如果没有水泥官道,鬼知道这些消息要几个月才传得到应天。

所以朱棣命知道黄昏这个举动不妥,但也没办法,这就是天高皇帝远,只能任由黄昏去胡作非为了,好在几天后陆续接到那边的消息,并没有恶化。

由王聪、火真率领的五万大明士卒,从瓦剌区域进入金帐汗国后,一路直奔王都萨莱,很快将金帐汗国这座政治、经济中心的都城重新掌控。

随即王聪和火真也开始配合雄霸和尼格买买提在金帐汗国内平叛。

战果颇丰。

同时,王聪和火真的战报之中,还有一封关于镇西侯蚍蜉义从的军报:镇西侯在拉拢了万户脱儿迷失后,进入了夹在本雅可失领地和沙哈鲁边境之间的那个万户的领地,打了一场,没有悬念的将那个万户打崩,之后便强势出击沙哈鲁边境。

原金帐汗国万户本雅可失率军迎击。

被蚍蜉义从一击击溃。

本雅可失溃逃,镇西侯率军追击,遭遇到沙哈鲁边境援军的阻击,然而蚍蜉义从无所畏惧,以少对多,最终斩获本雅失里的头颅,并大败沙哈鲁的边军,歼敌四千有余。

之后,镇西侯将四千多沙哈鲁边军的头颅叠了一座京观,写了一封信让敌军士将领呈递给沙哈鲁,言辞只说一事:此京观,只是遥祭细辛娜沙拉。

细辛娜沙拉,就是司徒娜扎。

之后,镇西侯班师,蚍蜉义从驻守脱儿迷失的领地。

这是王聪和火真的军报。

而朱棣还收到另外一封镇西侯黄昏的战报,大体上和王聪、火真说的一样,另外,还请求回应天述职、探望徐皇后。

朱棣没有立即决断。

在将六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召集道乾清殿开了碰头会议后,都觉得金帐汗国那边已经没什么问题,接下来主要是平叛和战后工作,镇西侯留在那边对国家而言不算是好事。

现在整个朝野,都在担心黄昏功高震主。

所以让黄昏远离战场是好事。

朱棣一想也是,索性便着人下旨意过去,同意黄昏回应天,而这个时候,才是这对君臣之间真正的考验。

所以这几日,兵部尚书金忠屡次被朱棣召见。

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几个人所有人感到意外的人:内阁辅臣杨荣、杨士奇和杨溥。

都是文臣。

而且都是内阁的,从组建内阁起,三杨就和吴溥一样,呆在内阁没挪个窝,杨溥倒是去东宫权兼了个太子洗马。

也就这样了。

所以在镇西侯黄昏即将回国的时候,朱棣召见这几个辅臣议事,很出乎朝野意外,暗想着内阁终于要出头了么。

其实朱棣也有苦难言。

以前这种事,他是可以去找姚广孝商议,但现在姚广孝死了,而非常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姚广孝的于谦又回了中南半岛。

朱棣只能找内阁的这些文臣来商讨。

三杨加兵部尚书赵羾,四个人,站在乾清殿里,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朱棣,谁也不敢先说话,因为不知道陛下宣召的用意。

许久,朱棣才道:“镇西候要回国了,你们知道吧?”

除了赵羾这个兵部尚书,内阁三杨那都是人精,而且长期在内阁办事,消息之灵通绝非一般部门可以比拟,三人对视一样,猜透了朱棣的心思。

但这心思谁也不敢说出来。

没错——朱棣是感受到了黄昏越来越强势的威胁了。

所以镇西候黄昏这一次回国,这对君臣之间如何继续相处是朱棣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杀还是继续放纵,绝对是个两难选择。

杨士奇咳嗽一声,“陛下是要询问微臣等,镇西候攻破金帐汗国有功,应该如何封赏么,这事,怕是应该问礼部。”

朱棣愣了下。

杨荣也道:“是的,镇西候和太孙殿下一起,以区区两万多铁骑而破一国,此等军功,当世不在狗儿大监之下,理应封公。”

封王就别想了。

大明就没有活着的异姓王。

杨溥和赵羾保持沉默,这种事,没有非凡的眼光尽量不要去掺和,尤其是牵扯到大明妖臣,这人在陛下这边的关系极为复杂。

朱棣见杨荣和杨士奇这么说,就知道两人的意思了。

然后杨士奇一句话彻底让朱棣放下心来,“万国来朝,四海归心,多一公,且是黄侯爷这般拥有家国大义的千古人皆,是乃国家之幸也。”

朱棣笑了笑,“那朕着礼部,考究一下,应该给镇西候封个什么公。”

朱棣虽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杨士奇确实说得有道理,不杀,还封公,尽管黄昏有蚍蜉义从,看起来对皇权存在威胁,但也就仅仅是个威胁而已。

没有土壤让他造反!

黄昏最好的归宿,并不在大明。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这一次,老子经受住了考验,那你黄昏封公之后,能否经受得住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