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1405章 封疆大吏的人选!

大明王冠 第1405章 封疆大吏的人选!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20:28

第1405章 封疆大吏的人选!

这是个难题,而且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在以往,这些问题分分钟就解决了,可问题在于现在大明在奴儿干和金帐汗国那边被牵制了太多兵力。

中南半岛不敢动。

沐晟的沐家军也在八百大甸那边,且不适合海战。

人倒是有,郑和的海军,关键是战舰调集,哪怕是从内陆调残余的水师过去也需要时间,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众人都沉默了。

朱棣也感到头疼,“此事再议罢。”

他忽然有点后悔了。

早知道当初在组建海军的时候,就该保留水师。

也不该卖战舰。

但现在后悔没用,没法解决的话,就只能让那些商行自己承受损失了,大不了以后剿灭倭寇之后,给这些商行补贴部分损失。

又说了几件其他事情。

其中一件事比较重要:金帐汗国的王都萨莱那边需要一个文臣去长期主持大局,北固城也需要一个人负责后勤支援方面的事务。

太子殿下本来坐镇北固城。

但徐皇后宾天,太子殿下一两年之内别想离开应天,太孙殿下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朱高煦更不胜任这两个职位。

那接下来谁去北固城谁去萨莱?

这个问题其实在昨日的小朝会已经激烈讨论了一场,想去的人很多——有刘宁然和于谦的前车之鉴,现在去这种外扩疆域主持大局的工作,成了抢手的热饽饽。

除了六部尚书,从内阁辅臣都九寺五监,就没人不想去的。

朝堂上的人何其敏锐。

在得知徐皇后宾天,镇西候将要回国的消息后,大家就想到了这件事,什么侍郎、少卿都想法设法的走动人情,希望有六部尚书之类的帮忙举荐。

因此这两个人选的问题,屡次被讨论,都因为各自推荐的人选不一样而搁置。

看陛下这意思,今天这个大朝会是必须决断出来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去萨莱最好的人选是内阁首辅吴溥,资历和能力都够,关键是吴溥也没自荐,更没让关系好的同僚举荐,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户部侍郎,大明皇家银行行长金纯出列,“微臣倒是觉得,刘宁然和于谦两人皆有旷世之才,一直在中南半岛,是否稍显浪费,不如从这两人中,挑一位去金帐汗国赴任。”

朱棣摇头,“两人虽然才华能力出众,但毕竟还年轻,共同主掌中南半岛的大局,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补缺,若是一个人主掌大局,怕是要出些岔子的。”

中南半岛倒是没问题。

现在中南半岛,交趾黎族特别配合,吴哥的摩诃黛维也彻底被大明收服,这些年没少帮着大明平息中南半岛的动乱。

当然,在大明名声好,在中南半岛那边就毁誉参半了。

吏部尚书蹙义出列,“其实北固城那边有黄淮坐镇就足以了,黄大学士在内阁多年,熟谙六部事务,负责粮草后勤事务,对他并不难。”

蹙义作为吏部尚书,对大明官员的了解是其他部门所无法具备的,他举荐人才的话,一般而言,都具有特别的分量。

朱棣也不得不考量片刻,道:“倒是可以,反正黄淮也是北固城布政司使,只是如此一来,黄淮事务太过繁忙,北固城那边还需要人去帮忙分担。”

蹙义继续道:“那就让行部侍郎方宾去北固城任布政司使。”

朱棣不解,“那黄淮怎么安置?”

蹙义道:“瓦剌三布政司,一直是黄淮总领政事,但其他两个布政司使,其实在官阶上和黄淮是一个品阶,这会让黄淮多有掣肘,微臣以为,可以设立个总使,这样黄淮办事也能名正言顺。”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

各布政司平行,总领区域政事的黄淮,确实应该擢升一下。

同理,中南半岛也应如此。

朱棣思忖片刻,“此事容朕再思忖二三,不过吏部那边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区域布政司之间的改制问题,到底要如何进行,才能顺畅。”

朱棣确实要慎重,因为这样一来,黄淮和瓦剌,就相当于这整片区域的王。

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

而且瓦剌区域一旦这么实施了,中南半岛、鞑靼和兀良哈区域,乃至于兀良哈,都要相应的改制,擢升一个或者几个总使出来。

蹙义领旨。

朱棣又问道:“北固城那边,由黄淮去,萨莱呢,诸位可有人选推荐?”

有!

当然有。

而且很多。

六部侍郎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之类的,都纷纷出来自荐或者推荐有关系的人,一时间奉天殿成了个菜市场。

而朱高煦和朱高炽两兄弟心知肚明。

这种事还是别掺和了,容易被父皇误会,同理,黄昏也没吱声。

然而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

反而把朱棣脑壳吵疼了,没好气的制止了喧闹的众臣,咳嗽一声,“实在没人选的话,朕着一位藩王过去吧。”

此话一出,群臣大惊。

去金帐汗国主持大局,就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兵权,你把这个位置给了藩王,不是给中央这边找不自在么。

反对声如潮。

朱棣只得作罢,思绪一转,“诸位认为,内阁之中可有谁能担此重责?”

又是一片哗然。

这些年大家是看明白了,内阁确实有权限,但是也存在致命缺陷——内阁要送折子去往乾清殿,要经过司礼监,而司礼监又是忠诚于陛下,不会轻易和大臣们发生利益交换。

所以内阁辅臣的五品,恰如其分的反应了他们的地位。

现在让一个五品的内阁辅臣,去金帐汗国担任几乎相当于一品的封疆大吏,除了内阁首辅有这个资历外,其他人都还差一点。

而且这不合规矩。

一片哗然中,内阁众辅臣面色淡然——虽然去担任封疆大吏前途似锦,但大家也不差,呆在京畿,因为人才紧缺,又都在六部这些中枢部门权兼了要职,以后机会出来了,一样有可能成为一二品大臣,没必要去搅金帐汗国这摊浑水。

朱棣越发无语,摊子铺太大,现在办点事就这么难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