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无所畏惧

大明王冠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无所畏惧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20:28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无所畏惧

胡汉苍立即说这是应当的,寒暄了一阵,说城外有叛兵,不知贵使如何进入的王都,又说已经派兵去清剿。

黄昏坦言,“为贵国着想,我不欲在路上耽搁大多时间,毕竟若是迟迟拿不到贵国回我国君王的国书,广西边境的雄师便要发难,所以先叛兵一步进入的王都。”

确实如此。

黄昏还没入城,就看见安南的兵马去伏击使团了。

胡汉苍和胡一元对视一眼,心中着急,这个时候了,得赶紧把“叛兵”收回来,若是使团再出什么事,朱棣怕是真的要一怒发兵了。

急忙打了个哈哈,把黄昏这一批人安排去国宾馆,又急忙着人去通知“叛兵”退兵,深恐去晚了大明使团全军覆灭。

黄昏也很是配合。

他确实着急。

胡汉苍这边多耽误一点时间,大舅哥那边就多一份危险,要是大舅哥死在安南,等自己回到应天,没个半年别想爬到老婆的床上去了。

没错,我就是个妻管严。

……

……

胡汉苍派出了一位将军率领数百兵马,风驰电掣,来到清华城外那处左右都是小山包的“关隘处”,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得口瞪目呆。

还在厮杀!

护送大明使团的骑军,已经不足二十人,大明两位满身浴血的将军已经下马而战,战场也找不到一匹活着的战马。

围攻这两位将军的安南士卒,不足两百人!

到处都是尸首。

有安南“叛兵”的尸首,也有大明士卒的尸首。

这位名叫阮仁烈的安南将军是胡一元篡国的心腹大将,经历过不少厮杀,看见这一幕后,百思不得其解:两百人是如何坚持了这么久的。

何况不仅仅是坚持。

一千“叛兵”,实则上全是自己麾下的精锐,竟然死了七八百有余,而对方明明只有两百人,战损四比一,这怎么可能?

大明雄师精锐恐怖如斯?

从内心深处,阮仁烈对大明感到了深深的畏惧,这还只是两百骑军,如果是数万大军从广西杀过来,结局如何?

阮仁烈打了个寒颤。

其实阮仁烈只是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待他回去平息心绪,就能明白原因:护卫使团的两百,是京营中的精锐,又是骑军对步军,如果不是因为下雨,这个战损差距还能更大。

在兵力没有达到绝对规模下,骑军对步军有着天然优势,两百骑军先冲散了五百伏兵,其后在马上倚高而击,优势明显,迎战后面五百援兵时,徐辉祖和曾庆隆也甩掉了身边的安南兵力,选择了冲撞对方援兵阵型。

所以才能有如此战损比。

如果真要正儿八经的打,一千步军虽然还是打不赢两百骑军,但战损比不会如此夸张,因为步军一旦散开,两百骑军造成的杀伤力就有限了。

若是双方兵力增加十倍,以两千骑军冲撞一万步军,那结果就不好说。

阮仁烈很快控制住局势。

派了几百士卒去追击“叛兵”,只不过越追越远,要给大明一个交代,就战场上这些“叛兵”尸首的头颅就够了,没必要杀自己人嘛。

徐辉祖和曾庆隆两人摇摇欲坠。

好在高贤宁和黄观急忙上前,带着使团众人收拾残局。

阮仁烈站在徐辉祖身畔,看着这位名声昭昭的大明儒将,敬畏有加,将胡汉苍的旨意说了一遍,说叛兵误击使团一事,我国必然严厉平叛,给大明一个交代,又说使团的黄使臣已经在国宾馆下榻,还请贵使臣前往。

徐辉祖让高贤宁和黄观带着使团入城。

他和曾庆隆一起,以及幸存的十余骑,在阮仁烈的帮助下,为战死的袍泽收尸:军人,总是互相尊重的。

虽然大家立场不一样,但此刻无战事。

阮仁烈对这些大明战死的英雄只有尊重,命令麾下帮助收拾战局,将尸首运至城外,看大明使团打算如何收拾,至于他内心的情绪,不足以言形。

因是冬天,且都是战死的英雄,徐辉祖拒绝了阮仁烈的好意,让他通知胡汉苍父子,大明男儿虽远至安南,但绝不埋骨异国他乡。

要将这些英雄带回大明故土。

言下之意,这是你胡汉苍做的“好事”,不管你出多少钱用多少人,必须把这些牺牲的将士安全运抵到广西境内。

胡汉苍很快回话,让阮仁烈照办。

同时,将“叛兵”尸首的头颅割了五百颗,和这一百八十多骑大明士卒的棺材一起送往广西。

因为接下来不可能有战事,曾庆隆主动请缨护送。

徐辉祖担心胡汉苍父子出盘外招,于是留下许吟和于彦良,他三人入住清化国宾馆,负责保护妹夫的安全。

当晚,胡汉苍宴请使团。

胡一元没出席。

因为出了先前的事,这一场宴请就有些刀光剑影,言辞上的交锋,都让黄观和高贤宁两人出马:比唇枪舌剑,大明的读书人没怕过人。

其实黄昏也不怕。

只不过他情绪有些波动,他怕忍不住做出出格的事情,是以宴席之中,他只是郁郁寡欢的喝闷酒,只是在宴席结束时,让胡汉苍早日回国书。

随着手诏和国书送递到胡汉苍父子手中,安南这边的事情基本上定型,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变动,会按照历史轨迹来。

黄昏现在只想早点回国。

按照计划,使团原本是要等到胡汉苍的国书后再出发——因为先前的计划是要在安南国内寻找火器的制作工艺。

现在因为有黎利的帮助,这个计划取消。

所以使团改变计划,只在清化呆三天,至于胡汉苍的国书,他自己派使团送到大明京畿去,好在这几日无风无雨,胡汉苍父子也知道使团已经无足轻重,没再动手脚。

于是三日后,使团返国。

胡一元的御书房里,胡汉苍如坐针毡。

“父亲,徐辉祖率领的使团已经离开王都,而陈天平和陈日昆的旧臣裴伯早就到了大明,您看朱棣这国书的意思,似乎是想让我们把安南还给陈天平,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胡一元抚摩着胡须,笑了笑,“朱棣说什么就是什么?”

我父子又不是俎上鱼肉。

胡汉苍愁苦道:“那如何是好?”

胡一元淡定自若,“你还是太胆小了,你也不想想,就大明刚打了两场仗,元气还没恢复的情况下,朱棣哪来的胆气进犯我们安南?”

大明没这个实力!

胡一元哈哈一笑,“且我安南雄师百战百胜,会惧怕远道而来的大明兵马?在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无所畏惧,当下要做的事情,是要弄死陈天平,让陈氏血脉彻底断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