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无朋友,只有利益!

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无朋友,只有利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棣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如果换做其他人,朱棣早砍了脑袋或者直接一撸到底,但是黄昏做过的事情太过特殊。

而且朱棣深知一点,黄昏做的事真是为国为民。

所以他放任黄昏。

也是为不打草惊蛇,免得让太子警惕。

正事说完,随意聊家常,“你家俩孩子取名了吗?”

黄昏笑道:“暂时还没,现在都叫小名,哥哥叫豆芽,妹妹叫豆苗,等几天忙过了,我好好去翻一下韵书,再结合我们黄家的族谱取名。”

儿子先出生几秒,就成了哥哥,也好,男儿才会更有担当。

朱棣哑然失笑。

黄豆芽,黄豆苗……亏你两口子也想得出来!

别说,还挺好。

因为幼儿成活率低,所以为了好养,民间在孩子小时候都用贱民,什么二狗、铁蛋之类的,当然,更多时候是因为确实没文化。

说到这一点,朱棣就想起了老爹的名字。

朱重八。

因为元朝时,如果老百姓没有当官或者上学,不能有自己的名字,而只能用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所以出身贫农世家的朱元璋的高祖叫做朱百六,曾祖叫做朱四九,祖父叫做朱初一,而他的父亲也叫做朱五四,而朱元璋就叫朱重八。

明朝当然没这个限制了。

不过对于黎民百姓而言,没点水平还真取不了好名字,所以农村里还是狗蛋、狗剩很多。

笑道:“要不要朕给你俩孩子赐名?!”

黄昏警惕的看着朱棣,“陛下想干嘛?”

取名字这种事,是老子作为父亲的专利,你这家伙赐名,荣耀是荣耀了,但剥夺了老子最大之一的成就感,那可不行。

朱棣看着黄昏雄狮一样的神情,无语。

这小子……

想得太多了。

就是简单的赐名而已,妻子一直是最喜欢徐妙锦的,所以这几日在后宫之中,妻子总在念叨,说黄昏十五六岁就入仕了,看的书虽然也不少,但取名肯定不行,陛下您要不要让翰林院的大才子给帮帮忙什么的,妻子甚至已经吩咐工匠打造一对金猪。

就等取了名后开工。

而且朱棣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有种莫名的感觉——妻子好像对黄昏有感激之情。

是因为他让妻子保住了青春?

又或者是他照顾了徐家?

不得而知。

微微笑道:“就是徐皇后喜欢你家俩孩子,她这个当姨母的,想凑个热闹。”旋即瞪眼恼道:“你以为朕想掺和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黄昏立即感激的道:“谢皇后关心,取名字的事情微臣可以胜任,陛下如果没事,微臣这就告退了?”

朱棣没好气的挥手,“滚!”

黄昏愣了下,圣意难违,那……还真就在地上滚了一圈,然后扬长而去。

朱棣也愣住,扯起了嘴角。

等下来几日,朱棣先是奖赏平安南的功臣,其中张辅被封为英国公,赐铁劵,好在是朱棣赐的,所以张辅并不担心这铁劵成了催命符。

而已经提前返回云南的沐晟,被封为黔国公,没赐铁劵。

这就看得出差距了。

也不怪朱棣对沐晟有提防之心,你大胜归来在应天待了几日,明明能猜到朱棣要回来,你却在朱棣回来之前先回了云南。

说难听点,是有点做贼心虚。

当然,朱棣也明白,沐晟尽快赶回云南,也许并不是这些私心,是云南毗邻的边境小国,确实不安生,沐晟不坐镇云南,别说沐晟心里没安稳,就是朱棣也觉得不安稳。

八百大甸的事情过去并不久。

有沐晟坐镇云南,毗邻邦国跳不起来。

跳?

那就打断腿!

其后,朱棣宴请得胜归来的张辅等将军,并当场口谕,让张辅总领交趾驻兵之事,并留将军李彬率兵长驻交趾。

这没什么。

但第二天,关于交趾三司官员任命的旨意出来之后,朝堂骤起掀然大波。

谁都没想到,交趾布政使竟然是那个人。

高贤宁。

高贤宁之前并没有正儿八经出仕过,也无功名在身,不过古代做官有个捷径:名望。

像高贤宁这种大才,只需要有人举荐,一样可以出仕。

也就罢了。

毕竟陛下靖难登基之后,就曾“找到”高贤宁让他出仕,被高贤宁拒绝,连纪纲都没说动,不知道后来怎么回事,留在了应天,和黄昏颇为亲近。

现在过了几年,高贤宁心思转变后,愿意出仕不难理解。

众人无法理解的是,陛下竟然让他直接出任交趾布政使。

承宣布政使,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

一个本是白身的读书人,倏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打败了六部众多的侍郎,一跃成为朝堂二品大臣,这很不合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陛下干的不合理的事情少了?

安南是不征十五国之一,然而陛下一番筹谋,安南不就变成了大明疆域之内的交趾行政省。

太监监军,这事不合理,但陛下貌似登基之后就一直这么干。

亦失哈和郑和两人,地位低了?

但那些事情就不说了,亦失哈在奴儿干那边干得风生水起,郑和率领无敌舰队在西洋途中,交趾纳入大明版图,都是好事。

但你让高贤宁担任交趾布政使,这就相当于把大家都可以分享的蛋糕,变成了陛下和黄昏两个人独享的碗中肉。

朝野岂不沸腾。

反对声最强烈的,当属太子和汉王、赵王。

汉王和赵王的反对,朱棣在意料之中。

但他真心没料到,反对态度最坚决的竟然是他以为会大力赞成的太子,所以朱高炽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真心迷惑了。

朱高炽跪了个满头大汗,悄悄抬眼看了一眼父皇,发现父皇还在神游天外,于是忍不住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儿臣恳请父皇收回任命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的成命!”

朱棣倏然醒悟,看了一眼太子,不解的道:“太子你为何要反对?”

也是喟叹。

朝堂之上,果然没有朋友,只有利益。

不用想,黄昏用高贤宁这一着棋,估计在某些方面触及到太子的利益了,想来也是,支持太子的都是文臣,而交趾布政使注定也会是一位文臣。

估摸着太子是想让他的人去交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