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冠 > 第一千二十八章 越打越有钱的反常大明!

第一千二十八章 越打越有钱的反常大明!

宋礼一脸无奈,“陛下,人手有点紧缺……”

朱棣嘿的一声,“不是刚科举了么,朕会给你们工部多一些人,另外,朕下午通知礼部和吏部以及国子监那边,朕要打破规制,今年春节之前,再加一个恩科。”

没人。

没人!

但我泱泱神州,怎么可能差读书人。

老子再开一个恩科又何妨!

宋礼怔了下。

没有说话。

现在恩科已经成常态了,别说恩科,就是正常的秋闱,最近几年录取进士最少的一科,也有九百来人,最多的达到了一千二百多。

可想而知,现在的进士已经快要烂大街了。

但宋礼作为六部尚书,又清楚的知道,哪怕朝廷现在都科举已经丧心病狂到了这个地步,人才还是紧缺——不是每一个进士最后都能成为人才。

靖难之后,新成立的部门太多,而新成立的部门又几乎都要在全国各城镇设立衙门。

这人才需求缺口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过……

既然陛下同意给人,宋礼终于有胆气说出他的一个想法了,“陛下,既然要开恩科,这一次的秋闱又可以多给工部一些人,那么微臣以为,工部这边可以划出一批人来成立一个新的司,矿产司,主要负责矿产的勘察、开采,铜铁的冶炼,同时巡查全国境内的私人开采,陛下您认为如何?”

朱棣猛然愣了下。

他忽然想起有一次和姚广孝的聊天来,姚广孝说过,如果大明打下中南半岛,疆域不断扩大之后,那么朝堂各部门的职权都要细化,由细化的部门详细负责某一项具体事宜,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管理好这偌大的疆域。

朱棣想到这里大喜。

现在连宋礼也想到这些事了,可想而知,我大明朝堂肱骨重臣也非庸才,都能根据局势的变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出改变。

甚好!

于是大手一挥,“朕许了,矿产司依然辖领于工部,直接向你汇报负责,等下朕就拟旨知会吏部那边,同时工部那边迅速准备。”

宋礼立即应旨告退。

朱棣看向郑和,意气风发,“三宝,这下你放下了吧,你的海军只管放心大胆的去研发钢铁战舰,军器院那边,朕也会下旨,让他们改进、优良安装在战船上的火炮,一句话,等我大明海军成型,吴哥、满剌加、日本这些邦国,胆敢对我大明不敬,半旬之内则必有我大明海军火炮轰鸣落他国境之内!”

郑和大笑,“愿陛下江山,一统千秋万载!”

这马屁拍得……

虽然直白,但拍得很到位。

朱棣哈哈大笑。

郑和趁机道:“陛下,既然海军是黄昏提出来的,而且鉴于黄昏之前的种种奇思妙想,奴婢想即刻启程去一趟长平布政司,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好的建策,甚至是钢铁战舰的设计思路。”

钢铁打造的战船,如何漂浮在水面?

这是个问题。

但不是不可行,航海多年,郑和其实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比如有一次大风雨过后,郑和发现船上被冲到海里的铝制热水壶竟然可以飘在水面。

须知热水壶里是有水的。

这样的情况下都能漂浮在水面,那么战舰也可以通过这个思路来设计。

朱棣略有犹豫,“这一来一回……”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耽误的时间很多。

因为北方那边深秋之后就可能下雪。

郑和笑道:“无妨,奴婢绝不敢耽搁陛下的计划。”

朱棣想了想,也便准了。

永乐十二年的深秋,朱棣连下数道圣旨,先是关于大明雄师针对吴哥王朝和满剌加的,然后就是海军在沿海一带建立数间造船厂,全部由郑和负责,郑和去长平布政司期间,则由王景弘负责,同时工部成立矿产司,同意和时代商行合作,在交趾、八百大甸、澜沧境内,全力展开勘测、开采工作,并同时在这三处境内建立大量冶炼厂,又着令工部成立专门的道路司,负责大明境内所有官道的设计和修建——包括中南半岛!

当然,道路司依然和黄昏的时代建筑商行紧密合作。

除此之外,医疗改革司那边也接到了朱棣的旨意,在全国修建的公立医院,也可以和当地的名医馆合作——甚至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将私人医馆纳入医疗改革司的公立医馆。

……

一系列的旨意。

在这些旨意之外,还有几件小事。

比如。

新科进士中,有个不算很出名的吴与弼,罕见的没有和其他进士一起外放到地方,或者去六部等地方任职,而是丢进翰林院,担任侍读,同时去国子监担任了一个教谕职责。

还有个事情:大明农业部和时代商行共同出资,从占城区域购买大量占城当地的水稻种子,并派重兵力,将这些水稻运回国内,准备先在应天东郊试验田实验之后分发南方水稻种植区。

这个事主要推动人是沈熙礼。

而沈熙礼推动此事,是黄昏去长平布政司前的叮嘱。

大明自靖难之后,一直在打仗,梅殷叛乱,打鞑靼、打瓦剌打兀良哈,这几年又在打中南半岛,老实说,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百姓还能安居乐业。

朱棣也担心这个问题。

于是在各项旨意下达之后,朱棣让太子监国,他要走一趟顺天,看看沿途老百姓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

当然,这是单纯的出巡。

到应天等到开春之后,他还要返回应天,实际上,朱棣现在有点后悔浪费钱在顺天修京城了,不夜之城的应天它不香么。

北上的朱棣意外的发现,因为宝钞的流通能力,加上大明皇家银行的调节功能,以及农业部推广的番薯,国内百姓竟然日子还可以!

甚至有更好的趋势……

随着交趾、八百大甸那边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国内来,大明老百姓对国家出征中南半岛竟然没有什么怨言。

至于中南半岛那边的百姓……现在肯定很惨。

所以战后工作很重要。

中南半岛那边,于谦和刘宁然展现出来超人的天赋和能力,加上姚广孝,战后区很快平稳,大明也开始了重建中南半岛,顺便“借用”资源。

而北上顺天的朱棣接到了行部尚书的章折:顺天的时代电力欲要将顺天打造成不夜之城,希望陛下同意,同时户部拨钱配合时代电力。

朱棣想都没想,准了。

而此刻郑和还在快马加鞭去往长平布政司的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