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虞书 > 第三百三十五章刻舟求剑读史者

虞书 第三百三十五章刻舟求剑读史者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34:20

第三百三十五章刻舟求剑读史者

李昌吉听到这话,看着素卿,想了想说:“你能够买到集注尚书吗?”

素卿说尚书集注这本书不是早就颁布了吗?李昌吉说自己嫌弃这书部头太大,所以没有带来。

“原来是这样,李相公,奴家明白了。”

素卿说到这里,看着狼吐虎咽的李昌吉,对李昌吉说:“李相公,不用着急,慢慢吃就是了。”

李昌吉没有回答,指了指汤,素卿端了过来,递给李昌吉,李昌吉喝了一口,然后打了一个饱嗝说:“素卿姑娘,你是一个体面的人,想必从来没有见过我这们这些农家子弟,我们农家子弟,讲究一个女的吃饭靠数,男的吃饭靠武。”

素卿听到这话,捂嘴笑着说:“是吗?李相公,奴家算是体面人。”

李昌吉吃饱之后,对着素卿说:“素卿姑娘,你不吃吗?”

素卿听到这话,对着李昌吉说:“我已经用过膳了,李相公不必介怀,不知道李相公你刚才在写些什么?”

李昌吉听到这话,笑着说:“一点不上道的小玩意。”

素卿询问自己可以看,李昌吉说无妨,素卿看了一下,上面是李昌吉的构思,李昌吉认为如今天下,二十二府太多,在上面要设立道,这道上设立总办大臣。

这总办大人,总摄各道政务,虽然权力比较大,但是总办能够及时应变。李昌吉认为如今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府权力太小,导致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朝廷指示。

这问题小,倒是可以等朝廷慢慢做出应对,但是对于民变这种事情,等朝廷知道,下令下来,早就已经酿成大祸了。

当然这总办大人,一定要能够是贤能可信的人,否则就会有倒持太阿之顾虑。

素卿看完之后,对着李昌吉说:“李大人,这陈朝是县府州三层,而魏朝取消了州,只有府县二制,这是好事吗?”

李昌吉摇头说,魏朝取巧之计,府县二级精简了地方,让知府的权利变大了。后来虞朝崛起,就是靠着知府徇私枉法。

因此虞朝立国之后,虽然还是遵循府县二级制,但是却大大限制了知府的权利,这府中有藩王,有国公。

这样就导致了各地应变无能,只能依靠朝廷下令。

“既然如此,那么朝廷绝不会采取李相公你的意见。”

李昌吉说自己这个想法还要完善,如今只是草草的构思,至于能不能实行,李昌吉倒是很有信心,他告诉素卿:“日后朝廷吃亏了,就会知道我这个办法多好了。不过这总办的权力的确太大,应该多加节制。”

李昌吉说如今圣人修路的时候,就准备重新设立道,只不过因为朝臣的不允许而不得行。

这太平盛世,改革祖制自然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天下有了纷扰,那么朝廷就不得不按照自己法子去办。

“李相公,若是真的如此,我情愿你的法子不会有效。”

李昌吉听到这话,对着素卿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希望的我的法子永远不会有用上的地方。”

李昌吉说到这里,对着素卿说:“你看我,又说这些扫兴的话了。”

“不会,李相公你说的是治国之道,这才是有趣的东西,可惜我对于这些都不懂。”

素卿说完之后,对着李昌吉说:“我在这里,是否干扰李相公了?”

“无妨,我也不是整天看书的书呆子,我现在担心的就是一点。”

“担心什么?”

“这一次殿试考史。”

“这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李相公经史子集,莫不是烂熟于心。”

李昌吉摇摇头,告诉素卿,他生平最不爱读史,这乡试重时文,所以他能够应对自如。但是殿试要是考史的话,他就只能三年之后在入场了。

素卿疑惑地看着李昌吉,对着李昌吉说:“李相公,我这就不懂了,为什么你不喜史书,我看那些大才子,莫不是以经为主,以史为辅。”

李昌吉摇头说:“他们读史,认为能够以史为鉴,而实际上,时变道亦变,若是史书真的有用,那么曹朝修史以后,也就没有国朝了。”

李昌吉说这话的时候,有很深的不屑,询问素卿是否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素卿说知道,李昌吉冷笑地说:“那些以史为鉴的,就是刻舟求剑,今日事和古之事,不可同一而言。”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读史,而且要读史呢?”

“因为他们总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想着依靠他人,看他人如何解决,自己好依葫芦画瓢,这不过是愚者所谓,这翻遍诸史,所见所闻,那个不是重复犯错?曹朝人犯了这个错,东西朝的人继续犯着这样的错误,素卿,你可知道为什么?”

素卿摇摇头,为李昌吉倒了一杯茶,李昌吉一饮而尽,对着素卿说:“因为他们面对的情况不同,这人事物三者都不同,如何借鉴,读史只能读出一件事,那就是人都会死。”

素卿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笑,反驳说:“李相公,既然史书这般无用,那么为什么历代都修史呢?”

“这自然是有自己考量了。魏朝修新宋书,删去旧宋书的奏章的等情节,就是为了有所用。那是修史人,心中有所寄托。”

素卿说到这里,对着李昌吉说:“李相公,这国朝的魏书到如今还没有修好,依你来看,这书要修到什么时候。”

李昌吉听到这话,对着素卿说:“快了,最多五六年,就可以颁布学宫了。”

素卿看了看李昌吉,询问说:“这么说来,定北侯将要任总编修了?”

李昌吉摇摇头,说修史历来是丞相任总编修,虞朝没有丞相,但是三司位同丞相,这修撰的事情,应该是大司农来。

“那么李相公,是否会参与其中呢?”

“这就要看我有没有机会进入到翰林院了,若是我有资格的话,那么就是躬逢盛事了。”

李昌吉说到这里,看着素卿说:“素卿姑娘,如今我尚且不能承诺给你什么,就算当了翰林,我也不敢说什么。”

素卿听到这话,点点头,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对着李昌吉说:“李相公,我说过,到时候你救我脱离苦海就足够了。”

李昌吉叹息一声,将自己和吴小姐的事情说出来,看着素卿说:“如今仔细想来,我是有愧吴小姐深情。”

“李相公不用自责,这件事错不在你,而是奴家。奴家一是意气,让你为难了。”

李昌吉说这件事自己也有责任,他无法责怪素卿,因为他看到素卿的时候,终究是动心了。

李昌吉说到这里,感叹说:“我自认读圣贤书,能够学那柳下惠,没有想到,我和这凡夫俗子没有什么两样,看来老师果然没有看错,能继承文正公衣钵的,只有水田了。”

素卿见李昌吉自责的样子,连忙说这件事不怪李昌吉,都是自己不好。她越是这么说,李昌吉心里就越不是滋味。

李昌吉想了想,决定谈论周水田,这谈论周水田的时候,李昌吉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素卿看到这笑容,对李昌吉说:“李相公,听你这么说,这位周相公更在你之上了。”

“是的,他若是出仕,乃是千古有名的宰相,就算林文正公再世,也不如他。”

素卿询问李昌吉,那为什么周水田没哟参加科举呢?

李昌吉说是因为自己,周水田若是参加了科举,那么自己就会黯然无光,一辈子只能待在周水田的光芒之下。

素卿见李昌吉这么说,准备安慰李昌吉不是什么坏人的时候,李昌吉先笑着说:“这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素卿姑娘,我就是这么一个小人,你……”

素卿摇摇头对着李昌吉说:“李相公,我知道事情不像是你说的那样,而且,无论如何,李相公,我都是喜欢你的。”

素卿说到这里,含情脉脉看着李昌吉,李昌吉见到这个目光,有一些痴迷了。

“李郎,那一日,你应该不明白。”

“这,这……”

李昌吉说到这里,就悄然无声了,丫鬟退出这里,将门给关上。

第二天,李昌吉起来的时候,素卿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李昌吉询问说:“素卿,你准备在这里待多久呢?”

“明天奴家就要离开了,李郎,请恕妾身不能常伴你左右。”

“这件事应该怪我才是,可惜我如今还需要寄人篱下,难以帮你。”

“李郎,这不过是一时之事,还请你不要介怀。”

李昌吉也不愿意在谈这件事了,他知道自己说的在好听也没有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进入翰林院,每月有俸禄,到时候好让素卿离开这里。

“不知道这件事需要多少银子?”

“妾身乃是以罪而入籍,非是银子的事情,这件事还要让天官府的人答应才是。”

李昌吉听到这话,对着素卿说知道了。

“李郎,你不担心我乃是骗你的吗?”

“我的家世你也知道了,说有钱,这京城谁不比我有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