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虞书 > 第三百七十章开馆修史多鸿儒

虞书 第三百七十章开馆修史多鸿儒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34:20

第三百七十章开馆修史多鸿儒

李昌吉在护卫的帮助下,骑上了御马,率先出宫,带着身后的进士,沿着朱雀大街前进,李昌吉看着众人羡慕的眼光,想起自己新婚时候受到的白眼,他就说不出的畅快。

他如今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吴小姐在这里陪着他。

他现在就只能先想办法,挣点钱,在京城租借一个房子,到时候就可以把吴小姐给接来。

李昌吉他们出了城门,开始踏春,榜眼和探花也来找李昌吉说话,李昌吉和他们交谈了一番,这两位才学自然不差,谈论起来也不至于让李昌吉感觉到厌烦。

这踏春完毕,众人也就归还了御马,各自走路回家了,在李昌吉回到素卿的家,素卿还是早就准备好了菜肴。

李昌吉洗手之后,坐在饭桌前,素卿为李昌吉倒了一杯酒,敬李昌吉说:“夫君,妾身敬你一杯。”

李昌吉一口喝下之后,看着一桌子菜肴,有一些感叹地说:“承蒙素卿姑娘的厚爱,这些时日,李某如在仙境之中。”

“李郎,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我本是一体,妾身这一辈子都托付给你了,这一点点小小的敬意,李郎又何必一直念念于心呢?”

李昌吉说自己只是想到了吴小姐,如今吴小姐在家里想必很苦,而京城在这里享受,实在有一些过意不去。

素卿听到这话,告诉李昌吉说:“李郎,要不你将吴家姐姐接来吧,这院子是我买的,自然也是李郎你的。”

李昌吉谢了,询问素卿,若是吴小姐到来,她住在哪里,这话一问出口,李昌吉就知道自己问的不对,但若是吴小姐到了这里,见到了素卿,自己可就难解释了。

素卿笑着李昌吉倒了一杯酒,对着李昌吉说:“李郎,你能挂念到这个,妾身就很开心了,妾身如今还有住处,李郎你就放心就是了。”

“只可惜小冢宰不在京城,否则我就算厚颜一次前去求他帮你脱籍。”

“李郎,这是你大喜的日子,我们就别说这些不高兴的了,明天李郎你写信去让吴家姐姐来吧,我自然有办法。”

李昌吉点点头,第二天,他进入宫中,第一次上朝,圣人也宣布开史馆,修撰魏书,总修是大司农,李昌吉为总撰。

这样李昌吉接下来的生活,就要在禁宫之中休息了,十天一放假,因此他要先回去安排。

他还是决定写信了,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吴小姐,希望吴小姐能见谅。

初八,他入住史馆,内臣早就把魏书给搬过来了,李昌吉和众位修史的官员开始先看了起来,他们看了之后,大司农一言不发,诸位学士都是摇头。

这魏书说修得好,算不上,说差,那也不至于。只不过虞朝都快建立两甲子了,结果修出这么一本书,那岂不是后代人笑话。

于是大司农和众位学士讨论,这魏书应该怎么修改,李昌吉说本纪已经修的差不多了,这本纪就是后面需要改一下年号。

历来本纪都容易修,因为除了太史公书之外,本纪基本是编年体,什么时候发生了事情,而且尽量不要有奏章和对话,若是有,也是要写好听的,像何不食肉糜这种对皇帝圣明有亏的,尽量凡在列传里面。

重要是列传,李昌吉直接了当地说了,这列传乱七八糟的,没有取舍,堪称断烂朝报。还不如民间人物写的墓志铭。

李昌吉也说了列传的一个主旨,前面列传多勋臣,少寒士。后面列传,尽量选寒贵之争。当然奸臣传里面,尽量写寒士。

李昌吉不是一个愚笨的人,他知道虞朝勋贵主政,这魏书要是奸臣多是贵族,他们知道了还不群起攻击李昌吉。

所以奸臣传,李昌吉最后只选了两个贵族,其中一个就是名声实在太烂的灵非凡,这人若是不进奸臣传,其他人肯定会喷这部魏书。

大司农对于这个结果很满意,接下来就是关于魏虞之际那些投降大臣被封侯的处理,这一部分是最难的。毕竟这些人所作所为,都不值得表彰,但是这些人后人还在,若是提到没有好的印象,那岂不是麻烦。

于是李昌吉找内臣拿来缙绅录,这投降功劳的大,先选出来,然后在后人夺爵了没有,夺爵了就如实,还有爵位就尽量找好方面写的。

李昌吉他们用了十天,在放假的时候,李昌吉他们就拟了一个列传人名表递呈上去,看圣人是否满意。

圣人笑着对大司农说:“朕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列传,是先拟定人选,然后才开始搜集史料的。”

李昌吉恭敬回答说:“魏书史料大而全备,臣等只用按图索骥就可以。”

“你们在回去看看,你们似乎漏了一个大臣,魏英宗时候的。”

李昌吉他们说唯,等他们退下之后,圣人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让人找来文妃,文妃到来之后,结果奏疏,打开了信,询问圣人说:“这南都试卷之中有这么一道文章吗?”

圣人点点头,让太监呈上来,文妃看了之后,除了字迹不同之外,内容可以说完全一样。

“这一件事,圣人准备怎么处理?”

圣人摇着头说:“这件事若是真的追查下去,只怕傅邦彦这一次项上人头不保了。”

“圣人,傅邦彦不会傻到自己参与到此事之中。”

“林绍闻颠倒黑白的功夫,你也是知道的,到时候只怕他会让傅邦彦自杀谢罪。”

“那么这一件事就这么算。”

“事可一,可二,不可三,朕已经算了他们两次,这一次就不能这么算了,而且太子也要前去南都监国了。”

圣人说到这里,眼神冰冷,充满了杀意。

“那么圣人准备派谁来办理此事,傅邦彦还是林绍闻,若是傅邦彦办理,林绍闻也只有死路一条。若是两派之外,未必能办好这件事。”

“别忘了,陈士弘就是朕调过去的。希望他能秉公办理。”

文妃说唯,接下来拟诏,让陈士弘查办此事,这诏书下午拟好的,晚上楚继善就得到了消息,楚继善立马写信告诉陈士弘,这件事是一个好机会,他一定要抓住。

楚继善继续以两家交情来说是,希望陈士弘多多帮助林绍闻,让林绍闻能够彻底胜利,而且这件事不违背良心,他在京城都能够猜出来,这一次泄题和傅公子有关,更别说就在南都的陈士弘,陈士弘可以放心去查,尽量找证据。

他也写了一封信给林绍闻,说这是千古难得的机会,林绍闻一定要把握住,这一举打倒傅公子,不要有妇人之仁。若是林绍闻不知道怎么办,可以从傅公子的手下下手,让他们来一个墙倒众人推。林绍闻到时候只要说傅公子是秋后的蚂蚱,这些人就会树倒猢狲散,趁机落井下石的。

楚继善写完信,直接让亲信利用驿站快马,让亲信抢在圣旨前面送到南都。

楚继善有预感,自己已经可以确定,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等到太子登基,自己就可以慢慢把持朝政了。

不过楚继善是没有想到的,计划怎么会有变化快。

修假一天之后的李昌吉他们再次回到史馆,大家开始查找英宗时候的大臣,最后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姓姚的,这人是丰城人。

这人没有什么大作为,最高当了一个吏部侍郎,也没有什么文集传世,后人也没有什么出名的,众人心想,或许是因为是龙兴之地,又是国姓,所以这才有了传。

因此大家把这一位给添加上去,然后再递呈上去,这一次圣人倒是没有什么指摘,让他们可以继续谈论下面的问题。

当然接下来就是表和志问题,表他们准备老样子,十四位皇帝,十四表,志的话,他们拟了十二志,表,原本修的魏书还可以用,这个唯一要做的就是核对一番就是了。

问题又回到了关键列传上面,这人物是选好了,他们的言行要有一个保准,这历代修史,都是资鉴用的。

李昌吉对于这个问题最为头大,他向来不相信这些,所以他交给其他人,最后大家决定还是来贬寒扬贵为主题,将魏朝早期一些勋贵认为寒士不足取的言论给记录上。

李昌吉说要确定这个主题,后期就要处理好,勋贵后来言论不足以借鉴这个史实。众人想到这里,就发现后面写列传就难了。

他们询问李昌吉有什么想法,李昌吉告诉他们,尽量把这个情况也写上,与其贬寒扬贵,不如揭示勋贵如何没落的。这样的情况,才对虞朝现在的情况有所借鉴。

众人看了看大司农,若是真的这么写,可能会得罪一群公子哥,大司农看着他们,点了点头,说一切都按照李昌吉说的办。

这主题有了,那么接下来史实就容易多了,无非就是长篇抄奏章,抄文集,当然这是一个细致的活。要慢慢来办。

大家都没有急,这如今太子还没有监国,可以慢慢修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