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启明1158 > 七百零七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启明1158 七百零七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0:09

七百零七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明军方面,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了一下,决定接见南宋方面的谈判代表,放他们进入明军中军大营,进行谈判。

不管怎么说,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底线,等皇帝具体的只是抵达之后,再召开正式的会谈,这样也可以。

况且别的不说,战争赔款是肯定需要的,这一次就先谈谈战争赔款的事情比较好。

“大明皇帝陛下亲命谈判使者、当朝参知政事史浩,见过将军。”

史浩带领南宋使节团进入明军大营之后,看到了端坐且不曾起身的明军谈判团队,就知道这是一次艰难的谈判,所以他没有因为明军方面没有站起来迎接他而感到生气,反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

对此,周至倒是挺满意的,觉得这个南宋高级官员倒是有点数,知道失败者面对胜利者的乞降到底该是个什么态度。

于是周至点了点头。

“本将乃大明南征军总指挥周至,宋廷能把史相公派来和谈,想来也是有诚意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事已至此,若不是某位相公亲自前来谈判,本将根本不会允许他进来。”

史浩心中一凛,沉重的点了点头。

“事已至此,我朝败局已定,无话可说,此番名为和谈,实为乞降,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惟愿和谈顺利,尽快结束战事,免去百姓苦难。”

周至和周志学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能感觉到眼中的惊讶。

这个史浩,的确有点不一般,直接承认这是乞降,没有顾及面子,看来是个实干派官员。

于是周至允许南宋方面的官员落座,双方谈判队伍落座完毕之后,谈判正式开始。

“这一战,大明获得了全胜,马步军获胜,水军获胜,南朝全面败北,这是事实,无需多言,诸位认同吗?”

南宋的官员们有的面无表情的点头认同,有的一脸悲怆着点头认同,有的则面露耻辱不甘之色咬牙点头。

没有异议。

以此为前提,很多事情就能开谈了。

自古以来胜利方都可以向失败方索取一笔一次性的战争赔款,其他的条件暂且不说,战争赔款是必须的。

这笔赔款的内容包括了胜利方发起战争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以及行军作战的过程中耗费的军费,还有士兵伤亡之后的抚恤金。

这些钱都是要算在失败者身上的,然后以胜利者的名义向军队发放,各种意义上对于失败者都是二次伤害,极为羞辱。

但是不管,这是胜利者的权利。

这笔钱加在一起,一般来说比较客气的胜利者会乘以二,不那么客气的胜利者乘以三四五都是有的,反正怎么爽怎么来。

根据战前财政部对这场六万三千人的战争的预估,预计这场局部战争需要耗费大明国二百万贯钱的军费才能打完,后来根据实际计算,发现数字和最开始预计的差距不大。

明国为了组织军队、发起战争和战争后勤的耗费到明军抵达临安城下时,即使多方节省、想方设法的从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中省钱,也已经花费了一百九十六万贯钱。

这绝不是一笔小费用。

虽然明帝国的财政收入远不仅仅如此,但是明帝国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战争费用并不属于帝国的常规费用支出,没有提前的预算,没有那个封建国家会提前给战争准备战争预备款项,都是随时发生随时支出。

所以每一次干仗都是主战派和负责财政的官员之间的斗智斗勇,内耗严重的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南北两宋。

明帝国有着统一的号令和一致的目标,发动战争的权力不归属文官政府,而属于皇帝和军队系统,遇到可能发生的战争,都是皇帝和军队系统单独商议,文官政府无权对此置喙。

唯一可以参与进来的财政部也只能提出财政建议,无权对战争发起与否这件事情提出反对意见。

所以在明帝国内部,这方面的内耗被苏咏霖控制在了最低,也竭尽所能降低成本。

但是再怎么控制成本,必要支出不能少,所以这一次开战对于明帝国本就吃紧的财政还是挺有压力的,所幸白条的存在暂缓了一部分压力。

可现在既然战争打赢了,当然要连本带利的弄回来,所以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之后,开出了一个一千万贯钱的战争赔款的价目。

这让南宋谈判官员们倒吸一口冷气,连史浩都有点被吓到了。

这些谈判官员包括史浩在内,都是懂得常识的,对于经济也是相当了解,很多人甚至就是搞财政出身的,对南宋混乱且糟糕的财政现状深有体会。

按照常规预算来说,发动一场十万人的中等烈度战争,需要大约三百万贯钱的军费来完成。

当年北宋时,宋国文官就是算了一笔账,觉得支出军费太恐怖,还不如花钱买和平,给岁币,一年才支出多少钱?

这明显是大宋赚了对不对?

要不怎么说这群文官无耻呢?

他们根本不会去认真考虑军费支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打赢了还能有赚回来的机会,而岁币一给就是几十上百年不说,人家还要白银。

白银大多数都是江南福建山区等地开采炼制,契丹人也不会自己到江南来拿,而要宋人从江南运输到河北交割给他们,这期间的运输费用还要宋国自己承担。

宋国自己承担不就是折腾百姓?

运输路线沿途的百姓需要无偿负担转运的任务,折腾的他们苦不堪言,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这其中产生的隐性损失远超军事战争的支出。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士大夫能得到和平,能够不打仗,能够节省军费,百姓死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年如此,现在也一样。

只要战争赔偿能换来和平,给他!

反正又不是咱们士大夫老爷们自己出钱,不是自家钱,花的就一点不心疼。

史浩算是比较有良心的,所以他惊讶于明国的狮子大开口。

明帝国这一战就算他们号称十万大军,一千万贯钱也足够他们同时发起三场同等规模的战争。

那差不多就是能把南宋三个战区全部毁灭掉的灭国战争级别的军费支出了。

这未免有点太狮子大开口了。

史浩知道如果这个条件要是答应了,接下来的诸多条件一定会让南宋大出血,乃至于一年辛苦倒头就是在为明国打工。

这是不可能的。

“以此战的规模和北朝出动军队的人数来看,这场战事所需要的耗费应该还不到三百万贯钱,而北朝一开口就是一千万贯钱,莫不是拿大宋在开玩笑?”

史浩立刻出言反对这一要求。

周志学笑了笑。

“史相公自己也知道,大明国是胜利者,南朝是失败者,胜利者对失败者予取予求,难道不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吗?”

史浩抿了抿嘴唇,坚定地摇头。

“赔款大宋是愿意给的,但是北朝不能如此过分,一千万贯的数量之大,足够同样的战事发生三次,大宋再怎么财政富裕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赔偿北朝。”

周至当然不至于要那么多钱,这只是狮子大开口而已,方便他们讨价还价,要是一开口就是心理预期,只会被这帮狡猾的宋人继续压价。

开战之前苏咏霖就说了,这一战的目的是索取治理黄河的经费、减轻大明百姓的负担,同时也是为了加速激化南宋内部的阶级矛盾,促使他们更快的自爆。

一口气把南宋吃死是不可能的,南宋方面也不会答应,所以周至也没打算真就把南宋勒索到死,他们可以继续还价,直到周至和周志学的心理价位为止。

当然了,要是他们没有还到那个价位就答应了,大明血赚不亏。

于是双方开始讨价还价。

史浩力陈南宋方面经济的不容易和战争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一刀就试图砍掉五百万贯,惹得周至大怒,拍桌子指责史浩是不是不把大明军队的损失看在眼里。

大明军队为了打到临安,至今为止也付出了一千四百余人的阵亡和五千余人的受伤,这么大的伤亡数字难道不需要赔偿吗?

这可都是南宋军队造成的!

这可都是钱!

八百万!否则免谈!

史浩再哭穷,不停讲述南宋财政的艰难,说新皇帝赵昚刚刚登基,连登基典礼用的都是最简便的依仗,毫无帝王风范,都到了这个地步了,那里拿的出八百万贯钱?

五百五十万贯钱吧!不然真的没有了!一滴都不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