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洋1784 > 第459章 好兄弟,造反当然也要一起

第459章 好兄弟,造反当然也要一起

惠州府,惠州知府衙门后衙,知府伊秉绶看着面前的男子,先是惊讶,继而是愤怒。

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刚被满清朝廷旌表过誓死不降贼的东莞知县彭人杰。

伊知府有些替我嘉庆的脸疼了,这要是彭人杰的官大一些的话,差不多都能媲美前明崇祯皇帝祭祀洪承畴了。

“东莞县,你也是读圣贤书的,世受皇恩,朝廷才刚刚旌表与你,你的家族也尚在赣省萍乡,不过一死而已,大丈夫怎能屈身从贼,还要害了全家性命呢?”

伊秉绶重重的怒吼了一声,这位是福建汀州人,以清廉著称,而且他还有一重让人想象不到的身份,那就是此君是方便面的发明者。

据说伊秉绶有一次用一种将面粉加鸡蛋掺水和匀后,制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炸至金黄的面招待诗人、书法家宋湘。

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故问其名,伊秉绶答道:“这是自家所创,尚未有名。”

宋湘听罢,笑着说道:“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

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并简称为“伊面”,后世广东、香港那边把方便面称为伊面,就是从伊秉绶的姓氏中得来的。

“回禀伊府君,在下正是读了圣贤书,那才会投奔明王,大府饱读诗书,难道不知道您这脑后辫子从何而来?难道不知当今的朝廷,不过是蛮夷叛贼的后代?

你说彭某世受皇恩,这我可不认,彭某不过一附监生出身,不管是监生的身份,还是东莞知县的职位,那都是我花了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整整三万两白银啊!”

彭人杰伸出三根手指头,满脸都是肉痛的表情,玛德,花了三万两买个东莞知县,屁股没坐热明王就打来了。

要知道他这三万两白银,可是借的扬州盐商的印子钱,是要付高利息的,而且那些扬州盐商还派了个人在他身边,指导他如何搜刮民脂民膏来还债。

悲剧的是,盐商派在他身边,名为给他当师爷实际上是收债人的家伙,在明王进攻东莞县的时候,由于逃跑,被复兴军的士兵一枪给打死了。

这下彭人杰就更没退路了,他跑都不敢跑,因为要是跑回萍乡老家,就算满清朝廷不杀他,放债的盐商也得找人砍死他。

所以一提起世受皇恩什么的,彭知县就是一肚子的火!

“大府与其说我世受皇恩,不该投靠明王,那奴儿哈赤呢?他们家世代是建州卫指挥使,大明怜悯他们在通古斯荒原受冻,才同意他们南迁的到建州的,可他们干了什么?

夺了大明的江山,杀了万万汉民,现在还让咱们头上顶着这猪尾巴,大府何不去那京城问一问嘉庆,问一问满洲勋贵,他们世受大明皇恩,怎好意思做叛贼?还皇上,顶天是个建州卫指挥使!”

伊秉绶目瞪口呆,饶是他学富五车,满肚子的大道理,硬是被彭人杰怼的说不出话来!

这也是满清政府的死穴之一,假如现在是唐宋,被怼的无地自容的,绝对是贪生怕死的彭人杰。

可在我大清,就这么几句话,相当于大专生的彭人杰,就能怼的双料博士伊秉绶说不出话来。

“组似兄,彭知县说的有理,兄长还是和我一起去承天府晋见明王吧!”

伊秉绶搜肠刮肚的想要反驳一下彭人杰,可该怎么说都没想好呢,门外传来的熟悉的声音。

伊秉绶惊得猛地一下就站起来,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乾隆五十七年的广东解元,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广东大才子宋湘。

“焕襄,你可是堂堂解元啊,你也从,呃!投靠明王了?”

如果说彭人杰的投靠,伊秉绶只觉得是彭人杰毫无气节的话,宋湘的投靠,才真正震撼到了伊秉绶。

因为彭人杰是个连举人都考不中,监生都只能是个附监生,还恬不知耻买官的斯文败类。

但宋湘的人品伊秉绶是知道的,这位广东才子不但高中解元,还是一个素来刚直不阿,既不贪钱也不好色的真正君子,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变节呢?

“组似兄勿要惊讶,你想想小弟是哪里人?”

宋湘也是一脸的苦笑,他可是考中了解元,拿过满清朝廷米粮的,按照儒家的观念,他现在就已经是德行有亏了。

伊秉绶也露出了一丝苦笑,因为他想起来了,特么的宋湘是嘉应州人,广州城的叶大王也是嘉应州人,这两是老乡。

宋湘仿佛知道伊秉绶在想什么一样,他更加无奈的甩了甩头。

“远不止老乡这么简单,嘉应州的南阳堂叶家与我宋家有通家之好,当年两家的祖宗是在宋末天倾后,一起来到嘉应州隐居的。

几百年来,宋叶两家不知道互相通婚了多少次,叶大王之先祖铁庵公,娶的就是我四世祖的女儿,算起来叶大王还得叫我一声二舅爷。

上月,嘉应州宋家早就跟叶家一起反了,他们还把不肯同反的嘉应州知州王淦给一刀砍了,组似兄,你说我还能怎么选?

叶大王要是败了,朝廷估计也会直接把我抓去一刀砍了吧?”

这。。。这还真是没法选了,顶着逆贼大王舅爷的名头,全家族都反了,他能不反?

唉!伊秉绶长叹了一口气,做个忠臣就这么难吗?自己该怎么办呢?

伊知府知道事情麻烦了,因为宋湘投靠的意义,那可就大了去了!

毫不客气的说,有解元名头和广东第一才子身份的宋湘,是整个岭南文人士绅的代表之一。

他的投靠,宛如一场地震般,这可是最正统的儒家文人投靠,证明了广州城的叶大王既不是师出无名的反贼,也不是从交趾来的蛮夷,他是真真正正的汉家君王。

这代表了全粤的绅士已经开始和叶大王合流了,加上叶大王刚刚在北江边的大胜,说不定他真能有朱洪武的气运。

“唉!焕襄事出无奈,虽然德行,唉,但总也是情有可原,但伊某就不一样了!

我汀州伊家饱读诗书,进士辈出,受了大清的大恩,怎能反叛呢?再说我之家小都在汀州,万一从贼,岂不害了他们?”

伊秉绶叹了口气说道,宋湘都投靠了,你要说他没有一点动心,那是不可能的,可封建的忠君观念还是束缚着他。

换句话说,他们汀州伊家光是在乾隆朝就出了进士三人,是满清满汉一家的受益者,不可能轻易反叛的,何况他还有家小在福建汀州。

听着伊秉绶的话,宋湘脸上竟然露出了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

“组似兄勿忧,我知兄长家小尽在汀州,于是弟在前些日,专程去了汀州一趟,谎称兄长已经投靠明王,现已经把兄长的家小和族人七十余口,全数接到嘉应州安置了,令叔松翁就在府衙外呢!”

“你...狗吊个,斩千刀个......!”

伊秉绶脸上的神色变得古怪了起来,他哆哆嗦嗦的指着自己的好友,什么话都想不起来,就能想起来这几句从小听过,但极少说出口的骂人话。

“这时候骂人起什么作用?贼船上了,难道还想下来?这就随老夫去见明王,打不下江南半壁,明王就无法立足,那时候恐怕我们伊家人个个都要被斩千刀了!”

低沉的声音响起,一个辫子花白的老者从门外走了进来,一个想要阻拦他的衙役,被他打的鼻青脸肿的。

“阿叔!”伊秉绶赶紧叫了一声。

来的不是别人,乃是伊秉绶的叔父,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前刑部郎中,光禄寺卿,现今归乡著书的著名福建诗人伊朝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