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洋1784 > 第463章 扩编了

风起南洋1784 第463章 扩编了

作者:纸老虎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1:32

第463章 扩编了

广州,原两广总督署衙,由于被称为西城禁宫的宫殿还没建好,叶开只能占据了原本的两广总督署衙办公。

整个明王之国的中枢班子,都已经从兴都搬来了,左相的事情他自己在做,右相吴时壬竟然也干的有声有色。

加上伊朝栋,陈甫同陈夫子,再加上一票从广安和广南来的大臣,比如那个心狠手辣的明乡人吴仁静,鄚子泩的侄子鄚公柄等人,一时间,竟然还有些新朝气象了。

叶开首先翻开了前线递来的军报,陈文淇五日前已经进入了昆明城,整个云南,除了和四川接壤的丽江府、永北厅以外都悉数归降。

甚至就连原本并不属于云南管辖的木邦、蛮莫、孟连等地土司都派人到了昆明表示臣服。

无数佤族头人,摆水夷人打着李晋王旧部的名义纷纷来哭告,要陈文淇为他们做主。

实际上他们就是受了杨维兴等桂家人和敏家人换了好地方的刺激,都想搭上叶开这班快车,捞点好处。

黄老四也在七日前进入了永州府,复兴军精锐的第一师驻扎在永州,汉儿效节军北军驻扎在郴州,只不过永州、郴州各地官员大多逃散,只能暂时实行军管。

实际上不单是湘南的永州和郴州,就是广东,满清官员也大多逃散,乡下士绅也几乎有五成对叶开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宋湘则在两天前到达了嘉应州,他到任后由于是嘉应州本地人,又有名望,还是叶开的舅爷,嘉应州上上下下,哪怕是叶家人也服他。

他依靠着几个复兴军的军官,以及还在军官速成班读书的杨芳,已经在嘉应州拉起来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正在加紧训练,准备时机成熟就进入福建与海军的行动相呼应。

“大王,吴尚书已经到了!”叶开的贴身侍从进来禀告。

“让他进来吧!”叶开眼皮都没抬。

“臣,兵部尚书吴仁静,叩见大王!”

吴仁静看着叶开皱着眉头在看军报,直接就来了个叩首大礼。

“汝山啊!你可别磕头,你这一磕头,一准又是有事求我,直接说!”

叶开拍了拍手说道,吴仁静也特别自来熟的爬了起来,现在叶开这小朝廷中什么人最吃香?就是吴仁静这样的明乡人!

他们既是叶开从广南和广安带来的心腹,又是跟叶开一样的明之遗民,他们不吃香,谁还能吃香呢!

这吴仁静看着挺文静,名字也挺好,既仁义又安静,但实际上这家伙是一肚子的坏水,颇有贾诩贾文和的气质。

而且他还是叶开的大功臣,没有他搞出的裴氏春刺杀阮福映事件,这嘉定怎么弄,叶开还真不太好办。

“孤王欲将广安、广南中再分出一个广顺的想法你都知道了吧?还有平顺郡公转封定国公并建立定川国的事,你也说说看!”

吴仁静还没说话,叶开反倒噼里啪啦的问了起来,吴仁静脸色一肃。

“大王欲再分广顺省一事,臣认为非常合理,广南确实太大了,不利于治理,分出一个广顺,正合适!

至于平顺郡公转封定国公,以及建立定川国,臣认为宜早不宜迟,早处理,早安了某些人的心。”

叶开点了点头,他也认为定川国的事宜早不宜迟,做实验嘛,当然是要早点搞,及早实验,及早发现纰漏,改进并总结。

“但臣要为大王举荐一人,那陈文纪原是阮惠心腹,虽然有才,但也要看他是否尽心,臣举荐顺化富荣县人黎光定为广顺按察使兼顺化知府。

另外臣听闻大王有意拿下福建,臣举荐明乡人郑怀德为参军,随大军入闽。

郑怀德祖籍福州长乐,祖上曾是隆武朝兵部侍郎,在闽地颇有声望,可为大王安八闽士人之心。”

黎光定,郑怀德,叶开当然知道是谁,这两和吴仁静一起,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家,三人合称嘉定三子,其中郑怀德和吴仁静都是明乡人。

这吴仁静啊!还真和历史上记述的一模一样,有能力,也不贪,就是喜欢揽权!

他认为好的,认为有才能的,那就毫不避嫌的举荐,甚至多少有些任人唯亲的嫌疑。

历史上阮福映小鸡肚肠,没复国之前对吴仁静很是看中,几乎言听计从,但复国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找了个他贪污的由头,就把吴仁静打发回了老家,甚至在吴仁静死后,郑怀德为他奏请追赠谥号官爵,都被阮福映给拒绝了。

当然叶开不会这么小气,他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郑怀德素有干吏之称,何必千里迢迢的入闽,孤王可任命他为的广顺按察使兼顺化知府。

至于黎光定,让他到孤王身边来吧,兵部侍郎之位暂缺,让他做个兵部侍郎吧。”

这黎光定叶开一直觉得名字有些熟悉,就是想不起来为什么觉得熟悉,刚才吴仁静一说,他才想起来。

这位竟然是个徐霞客式的地理水利专家,历史上阮朝著名的,甚至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地理著作就是黎光定编纂的。

这样的标准事务官技术官僚,去做什么政务官嘛,先当个兵部侍郎,再带一批学子出来,帮助叶开把全中国的地理山川图形弄出来,老了再去义信大学教书多好。

叶开的话说完,吴仁静大喜的又跪下谢恩,郑怀德和黎光定做什么官,他其实不是特别在意。

他就觉得自己这两位好友是人才,想把他们推荐给叶开而已,其实他也觉得黎光定做兵部侍郎更合适一点。

八月十七,流花桥的绍武天子陵墓修缮完毕,叶开亲自上谥号为‘贞天应道明崇德毅睿武昭节达仁闵孝愍皇帝’,庙号为文宗。

并献上了三颗头颅作为牺牲祭祀,为首的就是那三爷,虽然他官职不算很高,但是姓爱新觉罗啊,是堂堂的黄带子,另外的两颗,就是大军统帅和琳与被直接砍死的德泰。

绍武皇帝的陵则称为定陵,祭祀完毕就是献俘仪式,千余复兴军精锐押解着数千满清俘虏穿城而过来到定陵,更加坚定了广东士绅跟这叶大王走的信心。

献俘完毕,叶开对他这个小朝廷,再次做了改动。

首先成立了陆海军都督府,将军队的指挥权,集中到了陆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大都督当然由叶开本人担任,这实际上是进一步将军权收紧。

此外,陆军的编制和规模做了扩编,国家的常备主力军称复兴军,由目前的三个师一万八千人的规模,增加到六个师三万六千人的规模,增加的三个师,则全部从两广和福建招募。

复兴军采用新式编制,分为第一军和第二军,各辖三个师,除开没有旅这一级的编制以外,军师团营连排班,与后世无异。

次一等的常备军则是汉儿效节军,分为南、北、中、左、右五军,每军定额六千人左右,共计三万人。

兵力来源就是南边的广南、广安、广顺、新州和兰芳等地的汉儿为军。

他们采取旧式的编制,也就是总兵、副将、参将、都司守备、千总、百总,以及对应的镇、协、营等编制,以后从湖广两江等地招募的非复兴军士兵,也会被归于汉儿效节军。

原先复兴军中,由法兰西、英吉利、乃至荷兰、奥地利等欧洲人组成的原复兴军第二师,被称作了归义军。

归义军单独成军,人数在三千人左右,其实就是比较可靠的雇佣兵。

第四部分的常规武力,就是叶开自己掌握的少年近卫军,将会在背嵬军和第一来复枪团之中再增加一个编制——镇抚教导军官团。

镇抚教导军官团全部采用各大军校和速成军官学院应届毕业生组成,他们分散开来就是维持纪律的镇抚兵,集中起来就是精锐的军官教导团。

现在背嵬军有七百人左右,第一来复枪团一千二百人,镇抚教导军官团预备大约招募一千人,这三千人的核心军队,就是叶开真正能亲自抓在手里的王牌。

而以上这总计七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力,就是叶开的主力了,其余各地镇守的军队,则会被称为镇军,按照用途分为驻军和类似武警的准军事组织汛兵。

海军则被分成北洋、南洋、新州三只舰队,北洋舰队是为北伐和控制朝鲜、日本等海域组建。

南洋负责东南沿海、新三广以及暹罗,也就是整个南海的安全。

新州舰队,则是为了以后与英国人的冲突而单独设立的,主要就是为了防备他们捣乱。

这样陆海军大都督府组建完毕,朝廷中兵部的职能就被大大削弱,变成了后世的PLa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以及总参谋部这样的机构。

以后的兵部没法直接指挥国家的常备军,也不能干预军官的任免,只能指挥镇军,以及作为后勤保障,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兵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以及一些官员能进入叶开组建的参谋军官团。

改组完毕,修整一段时间,就该北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