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整挺好 > 第九百四十三章 举报有奖

我在大宋整挺好 第九百四十三章 举报有奖

作者:小生铁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1:51

第九百四十三章 举报有奖

次日一早,曾纡早早起床,连早饭都没吃便跑去排队。

公主一个人留在舟山城内,这让曾纡很担忧,所以要快一些做完这边的事情。计划很多,都在等着他去做,没有时间浪费。

虽是起了大早,但曾纡却仍是排在了百人之后,这让曾纡很光火。好在天赐盟足有十余人在办理初审事宜,速度到也不慢。

好不容易轮到曾纡,却让他更加气愤起来。别的大宋百姓只是询问了些简单的问题,轮到他却被叫到了一边,说是要政审。原因是曾纡的假身份,本是镇江府的一个刀笔小吏。

曾纡气愤之下质问天赐盟的工作人员,结果却被告知,因为他曾在大宋的衙门里面做过事,需要写一份详细的说明材料。

材料中要详细说清自己的简历,对于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事情也要写清楚。若是曾纡在流民营地通过考核,天赐盟还会派人去镇江进行调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批准其加入天赐盟。

一时间曾纡觉得自己听到的都不是真的,但凡反贼,遇到自己这种读过书的,那都是竭尽全力去拉拢,哪有这样刁难人的。

左右也没想真正加入天赐盟,曾纡便真真假假写了份说明材料。对于他这种老学究来说,一份真假参半的说明材料,实在是太容易了。

如愿以偿进入到流民营地,曾纡惊愕的发现,这里的环境不是一般的好,大宋朝一般的城池之内都没有这般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了,天赐盟把这里叫做培训基地,流民营地的称谓是曾纡自己取的。

培训基地管理很严格,作息时间都有明确规定,每日里都要培训上课,还要根据个人特长安排一些工作要完成。而且那些工作不是白做的,居然还给工钱。

曾纡的工作是到培训基地外面给那些申请加入天赐盟的人做登记,此时他才知道,给自己登记那些人也是流民。

每日傍晚时分是自由的,曾纡便用这段时间去做自己的事。他与许多流民谈过话,或招揽、或鼓动、或劝说。三天过去了,曾纡招揽手下0,鼓动百姓0,劝反百姓0。最大的收获,便是他被流民营地给驱逐了,因为有人把他给举报了。

举报有功,这是整个天赐盟都在推行的政策。举报曾纡的那个流民获得了奖赏,进行大考时可以加10分。

天赐盟派了人与曾纡谈了话,问他这样做的目的。曾纡理直气壮,说这些人本是大宋之民,加入天赐盟就是出卖祖宗背弃皇帝,所以自己才要这么做。

天赐盟将曾纡驱逐出培训基地后并没有难为他,但却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舟山有许多地方他都是不能去的,而且还要每日向街道报告行踪,直至离开舟山。若是有一天没有报告,立即就会被列为通缉之列,同时驱逐出舟山。

对于失败,曾纡并没有气馁,他只是气愤而已。当他招揽那些大宋百姓时,百姓第一句话问的是给多少工钱。当他鼓动百姓时,百姓问的是有什么好处。当他劝说那些大宋百姓回归宋土之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沉默、无视,甚至是冷漠和鄙夷。

一步一步向舟山城内走着,曾纡不明白这些大宋的百姓为何要背离自己的国度,天赐盟就那么好吗,好到让他们连祖宗都不要了?

有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曾纡总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想事情,这导致他永远也不会真正理解那些百姓们。宋人的乡土观念很重,若不是活不下去了,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若不是对大宋的官吏们心灰意冷了,谁又愿意到天赐盟来讨生活。

在百姓们眼里,官吏并不是官吏,而是大宋朝。官吏施加在百姓们头上的所有残毒与盘剥,最后都会化成对大宋朝的恨意。

其实整个世界都一样,官吏从来就不是官吏,他们的权利是国家赋予的,所以国家理所应当为官吏们的胡作非为买单。

回到舟山城内,曾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街道报备行踪。近几日的经历让曾纡明白了一个道理,天赐盟无论什么事都能说到做到,这是很恐怖的。

放眼全天下所有的官府,能说到做到的,怕是只有舟山这一处了。若是不报备,曾纡觉得,自己真的会被驱逐出去的。

在舟山做生意的大宋豪门很多很多,因为舟山的商品真的非常赚钱,这导致舟山城内出现了一条尚书巷子。

尚书巷子本名迎宾路,现在也叫迎宾路,尚书巷子是居住在舟山的宋人们自发形成的称谓。因为住在尚书巷子里的人,大多都是家族里出现过与尚书品阶相同,甚至超越尚书品阶这等大官的。

夜幕时分,曾纡悄悄走进尚书巷子,在一座宅子前停了脚步,并递了一张拜帖进去。不到盏茶功夫,曾纡便被门房引了进去。

尚书巷子的环境非常好,宅子非常贵,舟山人都说,尚书巷子是一把专宰外地人的刀。

大宋来的豪门子弟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凡在尚书巷子里租了宅子的,大多肉痛无比。是的,尚书巷子里的宅子,只租不卖。那租金,可不是一般的贵。

但宋人好面子,尤其是那些个豪门。若是不能在尚书巷子里租一个宅子,便会被其他家族认为是要没落了。发展到后来,若是在尚书巷子里没租到宅子,许多大商贾都不屑与其做生意。

尚书巷子里的事看起来有些荒谬,唯有濮成知道,十一哥有多么的高明。

若是没有潜移默化的宣传,没有高层次的舆论引导,这条普普通通的尚书巷子,又怎能每年为天赐盟带来海量的银钱。做生意这一块儿,濮成向来认为十一哥是全大宋的老大,没人比得了。

曾纡来尚书巷子所见之人叫做郑成,没有功。

郑成本是皇后郑氏的侄儿。这么说其实有些过时了,因为郑氏是赵佶的老婆,赵佶如今是太上皇。论起辈份了,郑成要称呼赵佶一声姑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