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虞奇侠传 > 第两百零七章不喜

大虞奇侠传 第两百零七章不喜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26

第两百零七章不喜

林泉说了第三个择官,林泉告诉圣人,自古以来,无论君主都要让百官协助管理百姓,如何选拔优秀人才,那就是一个问题。

圣人询问林泉宋文帝是怎么做的,林泉告诉圣人,这宋文帝在自己卧榻前面的屏风上面将都督刺史的姓名刻在上面,坐卧时候看,若是有善事,就列在下面。

林泉说如今国朝,治乱也靠知县知府这些人,若是这些人不得当,就算朝中人才济济,也会出现岔子。比如鬼府之乱,朝廷不是无人,奈何知县和知府实在不堪重用,这才导致鬼府危害这么久。

圣人询问林泉那么如何选人呢?林泉自然先是迎合虞朝最为得意,也是最为称心的察举制,宋文帝就是让百官,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当然林泉也说了,这人才不止在勋贵之间,也在山野之间,这任何朝代,任何出身都会有人才,就看君主是否愿意求求访了。

对于选拔人才,林泉说一件事就是不避亲疏,唯才是举。这八个字,林泉也是酌情说的,这虞朝察举从来没有避过亲人,反而越亲才越能服众,所以他希望能够让其他人也有机会。

林泉说察举应该得人才为重,不要因为亲疏远近,而有所避忌。

林泉见圣人不置可否,于是将第二点给提出来,应该量才授官。林泉心想,朝廷任用勋贵倒是没什么,但是勋贵之臣,应该才能胜位,一些空闲的官职给这些勋贵当那是不错。

林泉就一个观点,小臣不可以委托大事,大臣不可以责小罪。

说完林泉说第三个,就是求精不求多,魏朝求贤就喜欢多,一次求贤,就能求出上千贤人,这些人贤不贤还有待两说。

而国朝也延续了魏朝这个老路子,不过不是求贤,而是恨不得诸侯都有官位,这样就可以让朝廷和诸侯一条心,林泉认为如今现在朝廷官员真是太多了,应该按照礼经,重新审定。

圣人听了之后,对着林泉说:“朝廷官员多,是因为巫医乐工等,有一技之长,就有所授,从今之后,他们只能赐钱帛,以赏他们的能力,不用再封官。这些人和贤君之比肩而坐,同坐而食,会让诸衣冠认为耻辱。”

林泉听后,心想自己要圣人罢免一些勋贵,没有想到圣人会想着将一些无足轻重的免官,就太医院之中,能有官职在身的,不过一两人,这些人罢免了有什么用。

但是林泉不好说出来,只好接下去说,这又是老生常谈,就是要看人品,若是人品不好,就不能重用。林泉这也是针对勋贵而发,毕竟那些纨绔子弟,实在很难谈什么人品。

林泉对于这个话题只是点了一下,不方便点破,继续说,除了才能人品之外,就是学识了。林泉认为,这当官不止要精通经学,也要精通历史,明白历代兴衰灭亡之道,这样才能更好治理天下。圣人对他这个言论很赞同。

这说完之后,大皇子询问林泉,如今当务之急,在于知县和知府的任用,不知道林泉有什么好的建议。林泉见自己说的,圣人都不满意,于是也不敢触怒圣人,说什么唯才是用,而是说让朝臣五命以上的,各举县令一人,至于知府,应该由三司六卿所举荐。

林泉见着圣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希望若是出了什么岔子,保举之人也应该负责。

这是林泉最后的让步了,圣人自然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世风了。

林泉告诉圣人,这风行草偃,自古以来,凡是太平盛世,都有良好的世风,若是世风浅薄,那么天下衰败就开始。

这世风首先是崇尚节俭,严禁骄奢。

林泉认为天下现在应该风俗简朴,衣无锦绣。

这崇尚节俭的,除了宋文帝之外,就是曹文帝,林泉告诉圣人,这两位贤君能够名垂千古,万世典范,根基就在于这里。

至于如何推行,就是要以名教为根本,以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朝廷众人,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林泉说到若是百姓知道律法是无私的,那么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的遵从,那就不再是严刑酷法了。

若是法无定科,任由人情定轻重,那么天下就没有公正了,这人情就逐渐变成了私自行贿,这样徇私枉法,贪墨风起,百姓有冤不能伸张,小人反而上下其手,锦衣玉食。

如此世风败坏,那么世风就浅薄了。

林泉对于这个事情点到为止,他知道自己说下去,不怎么讨喜了。

接下来林泉,世风应该崇儒重文。这样的好处就是,读书人可以协助朝廷以德治国,这样上下一心,才好治理。否则就勋贵他们,他们看不起以德治国,自然不会顺从圣人的心思,到时候圣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是这样能给读书人一个机会,让读书人能够有希望为国家效力。这青云路一开,天下儒生也不会受到妖言蛊惑,一心为朝廷效力。

林泉看着众位皇子不以为然,继续说,自古以来,明君都是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林泉也提出一点建议,第一就是表彰为国尽忠的忠臣义士。这是鼓励忠义。

而就是提倡孝友之道,希望能够表彰那些有孝行的人。

林泉说到这里,也差不多说完,后面的两点,林泉知道这些皇子和圣人都不以为然,这两点和天家的想法甚远。虞朝天家历来就是重世家轻寒士,重血脉而轻学问。

圣人最后说了辛苦林泉,然后询问各个皇子的意见,这些皇子还算给林泉面子,没有说什么书生之见,而是尽量说自己受益匪浅,不过看着他们言不由衷的样子,林泉也只能心中暗自叹气。

诸位皇子说完,圣人看着天已经黑了,于是设宴,林泉用过膳之后,回到家中,陈菁菁见他这么晚回来,不由好奇询问林泉这是怎么了。

林泉将今日谈的和陈菁菁说了之后,陈菁菁对着林泉说:“夫君,你说的,圣人或许不会听。”

“嗯?”

“因为夫君你说的太过无聊了,我听说过一个故事,好像有一个大官,向一个皇帝说帝王之道,但是那个皇帝就睡着了。第二次说的好像是圣人之道,那个帝王还是睡着了。这第三次前去,他说了霸道,然后那个帝王欣喜若狂。”

林泉听到这话,感叹说:‘话虽然如此,但是有些话,我作为官员,总是要说的,毕竟当今圣人还是圣主明君,我明白,圣人想要开创一个千古未有的盛世。’

“那么你就应该说一点高兴的,而不是这种空洞洞的话。”

“什么高兴的。”

“比如轻赋税,免徭役,赈济灾民,养生丧死。”

林泉听到陈菁菁这么说,看了看陈菁菁,陈菁菁笑着说:“虽然我没有看过什么书,但是也听哥哥说过这些事情。”

林泉对着陈菁菁说:“这些是自然,但这是大司衡说的。”林泉说,这种事情要提出来很容易,但是真的做到就很难。而且圣人找自己,不是听自己说这些的,圣人想要的知道是一个大方向,而不是具体什么。

林泉说到这里,对着陈菁菁说:“不过的确应该说圣人高兴的,全是这些太闷人。”

“那么泉哥,你想说什么呢?”

“比如说什么迎娶菁妹你。”

陈菁菁脸一红,对着林泉说:“泉哥,人家认真和你说,你却和我开玩笑。”

林泉开口说:“这不是玩笑,这是圣人亲自说的,日后要我们有孩子,他会封赏我们的孩子。”

陈菁菁听到这话,小声地说:“泉哥,你还是继续写你的书吧。”

林泉点点头,继续写着自己的书。

没有几天,袁丽华带着姜星楚到了京城,林泉回到府中,亲自请安,让仆人丫鬟退下之后,林泉恭敬三叩首说:“母亲大人,孩儿不孝,让你受委屈了。”

“泉儿,你有什么不孝,这是我答应你父亲的,你是魏女侠的儿子,你也将继承继贤书院。我儿,继贤书院的人,死者难以苏生,而魏山长的遗志尚需要你来继承。”

林泉说自己明白,自己一定会秉承魏白云的遗志,让读书人能够经济天下,而不是书呆子,除了误国害民,就在无他用。

林泉告诉姜星楚,如今刘歆的注疏也选在了集注之后,等到此书刊刻之后,刘歆就算不能入史志,也能名留千年。

“嗯,泉儿,我想你父亲就算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觉欣慰,我听沈相公说,当日文定礼上,你母亲就说过,你父亲将是国朝学案第一人,如今你总算没有辜负他们了。”

林泉点点头,告诉姜星楚说:“娘亲,我会秉承父亲大人的遗志,修撰国史,让天下人知道,三朝演义不是稗官野史,而是一部千秋不可删减一字的信史。”

“你,你还记着这事呀。”姜星楚听到这话,眼睛一酸,忍不住落下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