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虞奇侠传 > 第两百一十二章奏章十例

大虞奇侠传 第两百一十二章奏章十例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26

第两百一十二章奏章十例

冬月初四,洞真子又来找林泉,说是赤霄派已经来人了,不知道林泉什么时候有空,林泉说他要等初十的沐假,才有时间。

洞真子自然说好,告诉林泉,如今他们就在京城的纯阳观之中等着。

林泉让洞真子先回去,自己到时候要去,会告诉他。

初五下午,林泉就被召见,到了贤妃所在的含贞宫。

林泉行礼之后,贤妃对着林泉说:“林泉,洞真子找你去纯阳观,你准备如何解决他们赤霄的事情。”

“启禀娘娘,小臣本不应该代庖此事,奈何洞真子道长,和小臣有亲戚关系,小臣也没有办法,还请娘娘恕罪。”

“这件事,让你出面也好,本宫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林泉,希望这件事之后,洞真子能好好掌管赤霄,不要在闹出这些笑话,让他人看笑话了。”

林泉说是,自己一定会转告洞真子,让洞真子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林泉这话音才落,一个内臣就到了宫外,求见贤妃,贤妃让内臣进来之后,得知是圣人召见林泉,这个内臣前去崇文馆,得知林泉到了此处,于是就前来这里。

贤妃对着林泉说:“既然圣人召你,那么你就先去吧。”

林泉离开之后,到了三五斋,见圣人怒气冲冲的样子,心想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得罪圣人吧。

圣人见林泉到来,对着林泉勉强一笑,让林泉坐下。

“圣人,不知道忧心何事?”

“林泉,你看看这些公文,真是气死朕了。”

圣人将公文给丢在地上,林泉看了一看,明白圣人生气什么,这些公文都骈四俪六的,基本废话一大堆。

圣人对着林泉说:“朝廷自从高皇帝时候,就已经下令了,严禁华丽,而这些大臣,总是不听,林泉,朕且要你,为公文立下规矩,让百官从今以后,不要如此了。”

林泉思索了一个时辰,这才对圣人说了,关于奏章公文的一些要求。

第一点,忌晦涩。

林泉说,如今有些读书人,写文的时候,就喜欢用偏僻的典故,或是令造新典,这用来写文章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用来写奏章,那么就让圣人为难了。

林泉在陈朝的时候,此风最盛,当时文人夸耀学问,就喜欢用生僻之典,让陈朝皇帝看的十分头疼。比如说某个大臣,皇帝允许一个官员秋天后入京来见自己,但是写批文的翰林学士非要做一个“当俟萧萧之候,爰堪靡靡之行。”

这几个字传出之后,被传坐笑谈,而到了如今国朝,五六百年后,还有官员犯错。

第二点忌粗心。

林泉说,如今写公文的人,有些学问不好,写的内容就很粗糙,这样就给了很多人空子。林泉对于这个太熟悉了,师爷这些人靠着公文上这个模糊来活人命或者害人命的。

林泉提到这里,举了一个例子,有一群强盗入门杀人抢劫之后,被抓获了。他们的亲戚就拿钱给官员,那个官员收了钱之后,就把卷宗上面“盗供纠众自大门入”的大字改成犬字。

于是本来罪重的明目张胆,最后到了后面,成为小偷小摸,这罪名就减轻了。

这是活命的,还有害人命的,魏朝的时候,有人被屈打成招,写的是二十人,最后县官因为旧恨,将二变成五,这样就多陷害了三十人。

第三点忌模糊

林泉说,如今公文,因为引经据典太多,容易让内容模糊起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也可以。这样就让一些奸小,钻了空子。

比如宋朝的时候,有个大官,喜欢责罚人,有事没事就杖部下,宋帝看不过去了,于是让大官的属下监督这个大官,凡是杖了十杖以上,就要上报给宋帝。

结果这个大官,每每就打这个属下七八杖,不超过十杖,这个属下真是有苦难言。

圣人听到这里,对着林泉说:“此事不得不慎重,奸邪小人,就是这么乱了朕的江山。”

圣人说完,让林泉继续,林泉也继续了。

第四点,就是忌生硬。

任何文章都忌讳生硬,虽然百官是下,圣人是上,但是圣人的回折若是太过生硬,会让臣下不舒服。虽然臣下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总是有怨气。

若是臣下用生硬的话回禀圣人,那么圣人自然会龙颜大怒。所以这公文不应该太过生硬。

第五忌模仿。

林泉说从宋朝开始,历代翰林拟的诏令,基本就是删删改改旧文,依样画葫芦。而朝臣奏事公文,也是一样的陈词滥调。这当然是为了图方便,但是林泉认为,这样下去的话,其实对人的文采有害。虽然写新的公文,需要时间,但是这用心写了,心思就越灵活。

若是了省事图方便,那么习惯之后,就会懒惰,那么文思就会越来越迟钝,最后写不了文章。

第六就是圣人说的,忌冗长。

冗长虽然能炫耀文笔,让懂文章的人看了赏心悦目,但是圣人每日日理万机,要处理的奏章不下千篇,若是人人都这么冗长,圣人岂不是没有休息的时候。

林泉说了,以后文章字数应该在六百字左右,不得再由什么长谏之类的。这样圣人批阅快,而朝臣也省去麻烦。

林泉也说了,仁皇帝御批太长,太过劳累,这才早早乘龙而去。

圣人点点头,让太监在一旁记录下来。

林泉是第七点就是忌盲从。

这翰林学士,那是读书人的佼佼者,自然能够明事理,懂规矩,若是圣人诏书之中有什么不对的,应该指正出来,而不是一味迎合。

而百官的书启师爷,也应该多多提醒莲主,什么事应该上奏,什么事不要上奏。哪些应该多说,哪些应该少说。而不能明知道公文有问题,却不开口。

于此相对的就是第八点,忌自负。

这翰林学士和书启师爷,有些自己认为自己学问无双,写好的东西,就不愿意改了,这就不好了,所谓虚心竹有低头叶,若是过于自负的话,公文之间的就会有自己所举例的错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