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虞奇侠传 > 第九章设宴瑞门谈白燕

大虞奇侠传 第九章设宴瑞门谈白燕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26

第九章设宴瑞门谈白燕

算着算着,全相公脸上露出了喜色,对着戈广牧说:“好好,这是飞天禄马格。嗯嗯我算一下你的大运,你一岁运在十一岁,也就是今年,明岁,后年运气更好,一定可以入学了。到了十六岁,运势到了巅峰。不是进士就是拔贡。若是十六岁不行,那么二十二岁也可以,到了那时候,必定重进士。你这是高官的命,妻财子禄皆是兴旺,更喜的是父母高寿。”

听到这话,张氏不由大喜,笑出了声。

全相公笑着说:“老嫂夫人你日后少不了诰命的。”

张氏让人去烧酒,招待全相公,这时候王忠上来,全相公笑着说:“王忠,你地阁方圆,看来也是一个有出息的人,这样吧,等到广牧有了科名,到时候提携你一下,你可以当一个小官。”

王忠自幼就到了戈家,对于这些自然不信,不过张氏愿意听,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也不好说什么。

隔了几日,去看了阴宅,全相公更是曲意迎合,说到张氏心花怒放,认为这个先生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来,未有之博学之士。

而戈广牧也心中高兴,这全相公日子久了,旧病复发,今天不是去哪家玩玩牌九,就是去哪家喝喝下花茶。

丁汪管理太严,如今这全相公一放松,戈广牧就乐得逍遥自在。

张氏见到这个情况,倒是不以为然,生怕自己儿子读书闷出一个病来。

张氏和戈文英事事难以同心,唯有在当官上,和戈文英一样,认为守住如今家业就可以了,没必要宦海浮沉。

在京城的戈文英不知道家中的情况,如今只能在京城等着。

因为去年开了两科,这两科进士自然先补官了,他们这些保举的,天官府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戈文英也曾和丁汪抱怨过,如今京城还有十年未补官的进士,如今开了两场恩科,多了数百人,朝廷又如何处置。

丁汪也没有多说什么,说朝廷开科举士,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这崇文六年的四月,圣人在瑞门设宴,新科进士,还有贤良方正破例陪同。

戈文英等人到了瑞门,在内臣的指引下,依次入座。

九卿能够陪在圣人御座前,其他人都坐在两旁阶下。

这案几旁边放在一瓶御园的名花,表示春瑞。

圣人和四妃到了之后,众人行礼,圣人曰平身,众人回到座位坐下。

这皇家筵席,自然不比凡家,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酒过三巡,大司农恐这些新科进士,贤良方正,醉后失了仪态,于是离席奏请,群臣谢恩请辞。

圣人笑着说:“朕凉薄之躬,继承大统,日忧废堕,赖众爱卿辅弼之功。今海内粗安,所赖祖宗庇佑,上天生成。前钦天监太史令奏象纬吉昌,归功于朕,朕惧不敢当,众卿不谅,复表称诵。朕实无德当此,益深戒惧。”

“依次可见君臣同心,如今卜兹春昼,圣人和臣工通饮,以识一时名朋雅意。如今虽然不敢效前人夜饮无度,如今春昼正长,尚可同乐。略有失态,所不计也。”文妃敬了一杯酒,对着圣人说道。

圣人点点头,对着众人说:“朕闻太宗文皇帝上每宴群臣,必有诗歌鸣盛,前太史令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相助。当此春昼,群贤云集,当有词赋示后,记今日之盛。”

官员自然不敢有违,开始打稿子来了。

戈文英见圣人一直提到太史令所奏,询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才明白,崇文四年,大皇子出生的时候,太史令奏文昌六星大明,这个预兆上天赐博学鸿儒,协助圣人以成文明之治。最为出奇的是,奎星流光,散满天下,这预示海内当生不世奇才,是麟是凤,藏匿在民间。

这两次恩科,也是因为这个奏章而起。

戈文英心中不以为然,但是想到这件事说到底也是一件好事,也就没有多在意。

在众人沉思稿文的时候,一对白燕突然飞到瑞门,只见这白燕上下蹁跹,如同跳舞一样,圣人看了之后,心中颇有百兽率舞之感,于是询问说:“这禽鸟以白为贵,这是何缘故。”

在场大臣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个说法,他们也不好解释,最后还是一个翰林学士禀奏说:“臣等才疏学浅,不能深明其故,臣等愚见,或是宣父所言绘事后素之意。”

圣人听到这个回答,心中不是很满意,他心想若是林泉在此,会有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不过圣人不愿意坏了气氛,转移话题说:“这白燕前代可曾有吟咏?”

大司农等人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这白燕本来就难见,自然很少吟咏之作,就算有吟咏,未必是高明之作,不会流传下来。

“臣等戴罪中书,政务倥偬,辞赋文章实以久疏,乞宣翰林诸臣,当有知者。”这个皮球再一次往翰林院那边踢过去,翰林院诸生觉得刚才回答不好,于是搜肠刮肚,仔细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新来的丁汪走了出来,对着圣人说:“这白燕在前代未必没有吟咏,只怕非是佳作,难以传世,国朝初,文泉阁学士刘歆曾有七言律诗一首,为当时所称。”

前面是实话,后面就是假话了,丁汪是因为十三经集注,对刘歆这个大儒有了兴趣,于是翻了一下刘歆的文集,对于刘歆诗词文章熟悉才知道有这么一首诗,这首诗别说民间了,就算士林之中,知道的都很少。

“这首诗卿可记得?”

“臣记得。”

“录呈朕览。”

丁汪写了之后,圣人亲自御览。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榭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妒,莫遣昭阳殿里飞。”

圣人看到首句,脸上就有不悦的神色,后来读完整首诗,心中不满,但还是说:“果然名不虚传,终是世宗朝臣子有如此美才。”

这赞赏完毕。对着四周说:“尔在廷诸臣,亦是文坛所望,如有再赋《白眼》诗一首,可与刘学士并驱,朕当有不次之赏。”

这朝中大臣,察举乃是世家公子,平时就有不学无术著称。这科举的,又是以时文取出来的,大家替圣人立言倒是头头是道,这为自己写诗,那就是千言万语,难以写在笔下。

圣人见他们为难的样子,不悦地说:“众臣济济多士,无人敢以应诏,莫非是薄朕不足言诗乎!亦或是今人不及古人乎!”

大臣见圣人是真的动怒了,大多惶恐,这时候文妃再次为群臣解围说:“群臣既然能饵笔取禄,岂不能做,又蒙圣谕,焉敢不做。只是刘学士之作在前,极进白燕之妙,后人再言,难以再出新意。当日崔颢题诗,青莲搁笔,此乃前人故事,望圣人明鉴。”

圣人也不愿意好好一个宴会,因为这件事而坏了,只能退一步说:“如今夔龙在望,英俊盈廷,若白燕一诗不能应诏,惜令文明减色,非苛责于众卿。”

众位大臣准备谢罪的时候,一个大臣到了玉阶前,匍匐请奏:“微臣有白燕诗一首,望请圣人赦臣不学之罪,臣方敢录闻。”

圣人见有台阶下来了,管他好不好,于是说:“爱卿既有白燕之诗,自然高妙,朕所宾师以观之,有何不学之罪。”

这位大臣继续上奏:“此诗是非微臣所作,乃是林太傅幺女步刘学士之韵所做,小女俚词,本不当轻奏至尊。臣因见圣心急于一览,群臣困于七步。故冒死奏闻,以慰圣怀。”

圣人见提到林泉,心中又是悲又是喜,他连忙说:“林太傅之女能为诗,更为快事,速呈朕览。”

这位大臣将这一首诗写好,递了上去,圣人急忙接过,看了起来。

“夕阳凭弔素心稀,遁入梨花无是非。

淡去羞从鸦借色,瘦来止许雪添肥。

飞回夜黑还留影,衔尽春红不浣衣。

多少朱门夸富贵,终能容我洁身归。”

这首诗比不上刘歆那一首诗,但是圣人想到林泉的女儿,如今不过**岁,能写出这诗,已经算是难得了。

圣人夸奖说:“形容既工,又复大雅,乃是难得佳作,想林太傅此女,尚不满十岁,焉能有词作,莫非是她先草创,书院诸生为其润色。”

“句句皆是她所作,臣等和书院众人未尝改一个字。”

圣人听后心中大喜,对着这位大臣说:“若真是如此,可谓是女中神通,林太傅后继有人了。”

这时候文妃对着圣人说:“这位姑娘乃是天地灵气所钟,人间凡女岂可同日而语。”

“臣听书院言,当日此女将要生的时候,林夫人梦瑶光星坠入庭院,吞星如肚。这女出生后,三岁不言,既能言也不多言,每出一言,必是既有道理,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如今,诸子百家,莫有不知。想必天怜林太傅一生忠义,故遣此女,以报忠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