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虞奇侠传 > 第二百四十五章情理两难毒计出

大虞奇侠传 第二百四十五章情理两难毒计出

作者:大虞太史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26

第二百四十五章情理两难毒计出

李昌吉也没有什么办法,李昌吉虽然也是穷苦出身,但是以读书为生,可以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件事李昌吉本来也想找李大牛的,但是想来想去,还只是和林大人说了一下。林大人也只是尽量想办法,林大人现在心思主要放在了关于大量制造琉璃上面。若是琉璃弄好了,这反季蔬菜就简单了。

如今恰好李大牛来了,林大人就说了出来。

他听着,心中想这反季蔬菜可没有那么好弄,不是那么随便就可以弄出来的,这个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经验。不过他倒是不担心这个问题,花桥的农民有时间和精力来弄这个,大概一两代人就可以解决。推广肯定是难,只能说满足宫里的需要。

他说自己也没有办法,林大人也没有在追问什么。

在回到房间之后,他心中倒是有一些后悔,这一桌丰盛的菜肴,自己因为顾忌林大人,而没有充分享受,这真是一种浪费了。不过今天总算结束了,这土电话让自己吃了一顿好的,也算不亏了。

在要休息的时候,婢女送来一件长袍,还有新的鞋袜。他疑惑的看着婢女,婢女轻声的说:“公子明天要和木公子一起去清丈山,不可能穿着这一身前去吧,这是木公子的好意,还请公子万勿推辞。

他见婢女这么说,想起木公子穿着华丽,真是烨然若神人,也不在多拒绝了。

第二天早上,穿上新衣,出了林府,他坐上马车,木思齐已经坐在里面了。木思齐看着他,再次开口笑着说;“没有想到这衣服还是小了,李兄穿着还是有一些紧身。”他说没事,自己穿着什么长袍都觉得紧身,已经习惯了。

木思齐不在多说什么,拍拍手,马车就开始前进起来。他也从窗外看着这永安城,作为陈朝五京的南都,这个永安城倒是繁华,街上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这边有很多南国商人,都是穿金戴银,显得十分富贵。

他估计了一下,这永安城大概有接近百万人,在封建社会的也算是一个大城市了。他询问了木思齐,这永安城有多大,木思齐一愣,只是说这个永安城有八十一坊仅次于京城的一百二十二坊和西京城的一百坊,是大虞朝第三大城市。

他于是好奇的询问,丰城难道还不如这永安城吗?木思齐微微一笑,告诉他丰城才只有七十九坊,还不如灵州城。京城第一的原因自然不用说,西京作为了八朝古都,繁华无双,就算魏朝废五京,西京也没有丝毫影响。而永安城因为远离中原,很少经历战乱,自然成了第三,若是像灵州和丰城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话,那就没有现在的繁华了。

从永安城的德胜门出来之后,向西行进了五十多里,就可以看到那著名的清丈山,这清丈山由五座山组成,这五座山都不算很高,也就三百多丈,算不上高山,只不过在永安平原就只有这孤零零的五座山,于是就成了益安府四大名山之一的清丈山。

才到前山的山脚,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信徒正准备上山,人数和木萝娘娘过圣诞差不多,这山中供奉的东王公,他在路上听到木思齐说的时候就想笑,这东王公怎么也应该是东边的人来供奉。怎么跑到西南了。

木思齐也解释了,第一次来这山里修习的虚靖真君乃是东南府那边的人,虚靖真君是受东王公的指示,于是在这里设教传道,从虚靖真君之后,清丈山的道士越来越多,在五百年前,成为十二大正道之一。

因为虞朝的道门之乱,所谓性命一脉就剩下了清丈,清丈派的地位就更加高了。他倒是好奇,这个道门之乱是指什么,他倒是听周霖铃提到过几次,但是周霖铃总是语焉不详,不愿意详细说明。

他原本以为木思齐也会说,但是没有想到木思齐也闭口不谈,说自己也不清楚这间事情是什么,只是知道有五个门派被剿灭了而已,看着木思齐一双星眸闪烁,他心想木思齐肯定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只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敢谈。

这件事连木思齐都避讳,他也不愿意多了解。询问木思齐这边道教的事情,想看看和地球的道教有什么区别,这个木思齐倒是没有避讳,开始讲解起来,这道门原本是玄帝所建,供奉的是天尊,至于具体是哪位天尊,木思齐倒是说不出来。这佛道最高的就是天佛,天尊,没有名号。玄帝嫡传是玄天宗,后来玄天宗分裂为三,有玄天,归藏,上善三宗。

后来周流,齐云崛起,道教就有了所谓的五祖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有了十二支:玄天、归藏、上善、齐云、周流,风虚、万化、碧落、至诚、清丈、赤霄和昆仑。这些门派过于复杂,后来又分为两类,一类以外丹为主的符箓派,一类以内丹为主的性命派,一派各有六支,不过姓性命派的五支被剿灭,只剩下清丈了。

虽然表面上性命派弱势,但是这苛求的长生,又不相信的外丹拜斗的人,自然拜入清丈,这也导致了清丈一派和六派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清丈山上的道士就有五万,更不用分布在各地清丈道士了。

这道士多了,信徒就多了。这些道士无论做什么,都会将清丈和东王公扯上关系,这样名声就越大了。木萝娘娘这个才突然崛起的小庙和这些老牌道教比起来,信徒数量上差距还很多。

到了山脚下面,里面就有知客迎了上来,恭敬的对着木思齐行礼,木思齐只是随便点点头,一个知客轻声询问:“不知道公子准备前往何处上香?”木思齐将自己手中的扇子张开,然后说:“不去上香,这一次我是带着朋友游玩的。”

知客连忙点点头,一个知客先离开这里,很快就带着四个壮汉来到这里,四个壮汉分别抬着两个滑竿,这是益安府特有的上山工具,木思齐倒是没有什么,做了上去,他倒是谢绝了,对着木思齐说:“木公子,在马车上面坐的太久,这身子骨反而不舒服了,我还是上山走一下吧,活动下筋骨。”木思齐一笑说:“李兄请便,小生没有你那好体力,只能凭借这东西上山了。”

他点点头,然后和木思齐一起上山了,这山路倒是平整,铺上了砖头,踩上去倒也不打滑,阶梯都有竹子护栏,免得有人不慎落下。这些有一部分是道士的功劳,但是多数是信徒的诚心,每年都要信徒还愿就修山路。

前山道观很多,密密麻麻的都是上香的信徒,能够看的就是各种道观,他也随便看了几座,倒是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到了后山山顶之后,有所谓索道,这东西到安全,就是一个绳子,有信徒从青秀山那边滑过来,这是许下重愿的,愿意献身的人才会用索道。

他看着这绳子,心中好奇这东西是怎么拉过来的,抬滑竿的人笑着解释,这是宋朝的时候,三千信徒弄出来的,这线放在山下,然后双方开始上山,到了山顶就好办了,当初弄这个,是为宋朝国运祈福,有高道就从主峰那边滑下来,若是成功了,就说明宋朝国运未尽,这最后倒也是成功了,而且宋朝也中兴了。

他看着这孤零零的绳索,心想这真的是玩命,随便出一点事情的话,保管没有什么活路,而且还是死无全尸。从这索道滑下来,真的是心诚了。木思齐看着这索道叹气一声,轻声说:“这天数有定,何须用人命前去揣测。”

他们在前山玩了一下,然后从半山腰的吊桥到了对面,在过吊桥的时候,木思齐倒是亲自下来了,这是过吊桥的规矩,每次只能过一个人。他看着摇摇晃晃的吊桥,心中不愿意相信这边的桥梁质量,想要劝木思齐还不如下山之后,在从山脚上青秀山,反正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李兄,不同的不同的,这舍身桥可是清丈一处名胜,传闻若是心怀不轨,内心有鬼的,会跌下桥。若是心中坦荡,问心无愧的话,就自然无事。李兄某非有什么不可高人之事?”木思齐笑着说,说完就走上桥,毫不畏惧的走了过去。

他准备说自己可不是心中有鬼,只是担心这桥梁的质量,不过木思齐都走了过去,自己不敢走那就太胆小了。

等到木思齐走过这桥,他也走了过去,还好这里山风不大,桥虽然有些摇晃,但是不多吓人,走过去之后,那抬滑竿的准备过来的时候,木思齐对着那边摇摇头,那两个人也就离开了。

看着这样,他笑着说:“没有想到这滑竿竟然不要钱。”木思齐扇子一开,挡住自己的嘴,笑着说:“李兄,不用客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