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战后大动作 七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战后大动作 七

制度改革,就是改变现状,改变如今的官吏制度,无疑就等同于推翻现在的一切,重新建立一套行政制度。

这要是放在盛世,便是变法。

自古变法者,不管成功与否,还真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因为不管新的制度适应还是不适应,是更好还是反效果,都无法避免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旧交替的制度之中,牵涉的利益,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之外,牵涉的利益越大,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

利益面前,人心是无法衡量的。

当世之中,聪明人几何,数之不尽,并非是没有人意识到,如今的官吏制度的落后。

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改变。

所以大部分的变法,其实都是失败的。

现在明侯府要趁着几个机会,来一次大变法,把现在所有的官吏秩序给的崩了,然后重新建立起来一套,绝对是一个大地震。

本来牧景心里面是有计划,慢慢来,想要褪去腐朽,接受新的制度,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已经准备好了,在未来,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来建立一套,区别于现在管理制度。

他有未来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借鉴。

他的智慧就不说的。

但是他的经验,绝对是当世之中,无人能及的。

他相信自己能弄出一套让百姓生活过得更好,让民生水平提升,让民智开放,要时代进步,让科技进步的管理制度。

现在,秦颂的突然提议。

让他突然很想要直接去改变。

机会不是时时有。

现在就很合适。

患不均而不患寡。

治理荆州,关中长安,必然是要的重建秩序,而这是一个机会,大乱之后大治,这时候就的秩序,其实已经被打破了,重建的时候,就是最好变法时机。

如果只是改变两地,他们会认同,明侯府在针对他们。

所以,牧景刚好把这个理由的拿出来了,把明侯府如今麾下所有的地域,都肃清一遍。

从这一天开始,昭明阁进入戒严状态。

牧景甚至让人飞鸽传书,直接让黄忠也从荆州脱身回来,黄忠走陆地,一人三亲卫,跑死六匹马,两日之内,赶回了江州城之中。

昭明阁包括牧景在内,一共七大阁臣,亲自商讨这一件事情,这将会是改变整个明侯府制度的事情,而且为保密,这个提议没有商量好之前,谁也不允许离开昭明阁。

不是因为怕泄密,而是立这么一个规矩。

这就是他建立昭明阁的原因。

无数的书籍,前朝那些的制度,都被送进了昭明阁,昭明阁每天都传出激烈的争吵声音,一套制度的建立,并没有这么轻易,没给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意见。

一晃五六天时间都过去了。

但是昭明阁还是一个戒严的状态,任何人不许进出,就连明侯府两大夫人,都不允许进入探望,这个年,应该是牧家过的最冷淡的一个年了。

初平九年,悄无声息的来临。

牧景,胡昭,秦颂,刘劲,戏志才,黄忠,蔡邕,七个人已经在昭明阁足足待了十二天了。

争吵了一遍,又一遍。

校对了一次又一次。

一个个方案出来,一个个方案被推翻。

七个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正因为他们的智慧不一样,他们的经验不一样,所以他们的看法也不一样,蔡邕胡昭为代表,倾向于的保守形状,牧景戏志才为代表,是倾向一个激进形。

争吵不下。

牧景是主,但是这关乎明侯府治下,益州荆州关中凉州,千万百姓的民生大事,即使他是主公,也不能一言堂,想要通过他的方案,也要昭明阁五票以上的人通过。

刘劲偏向蔡邕胡昭的,秦颂黄忠倒是有些中立。

这是公事。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政治思想,古人很多时候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要是说不服,就算是牧景强硬下来,蔡邕胡昭这些硬骨头,都会因为道不同而翻脸。

所以争吵是继续的。

“我们治理地方,制度很重要,一重一重,上到我们这里,繁杂而乱,这对我们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按照你们的那一条方案来实行,很容易就会造成的地方揽权自大,这也不利于我们发展,而且未来还有可能会造成我们中央集权最大的困难!”

“总之我不同意你们按照前朝制度来做,汉朝四百年,最后还不垮掉了,如果这一条制度,当真是可行的,今日汉室,也不会落入这个地步!”

“汉朝会落入这样的境地,更多的是因为人,并非朝廷制度不行!”

“非也,你也不想想,若非朝廷制度之下,那些世家豪门,乡绅豪族,怎么敢如此的兼并土地,把百姓都逼得无路可走呢!”

“这也不能怪朝廷的不作为,朝廷若无奸臣,蒙蔽君主,岂会看不到百姓的困苦!”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我们要大胆一点,把上面和下面的联系,更密切一点,朝廷脱离离百姓,必亡,我们明侯府若是脱离的百姓,也会亡!”

“”

“士人,乃是官吏之根本,若是我们直接打翻了举孝廉之制,必人心煌煌!”

“不,正因为士人是官吏之根本,我们更加得让他们的清楚一点,为官之重!”

““

“若要把税务与民生直接分开,我们会不会徒添增加一份的官吏压力,重新开新衙门,未必就是好事,而且税本身就脱不开名声!”

“我倒是认为,税务独立,这个想法很好!”

“”

“言官制度,也要建立起来了,没有御史,如何能督促百官,官吏执权,若是犯错,必是百姓遭殃!”

“我们可以按照前朝制度,建立御史台。”

“我认为不妥,我观前朝制度,御史台行事,皆空口白牙,在朝廷之中,发挥的功效,并不高!”

“说老实话,汉室落到这个地步,很多原因,是因为朝廷上的监督不足,官吏犯错,引起了一些风气,你贪我贪,自然就让朝廷没落!”

“所以我们的御史制度,必须要重新推翻建立!”

“”

昭明阁已经足足的戒严的第十五天的时间,至于外面什么情形,皆不管,他们如今七个人,所有的心思,都投入了这一次,新制度的建立之中。

问题很多。

不是打破现状,就能建立一套新制度。

需要考虑的麻烦更多。

还要兼顾一下地方势力,不能让他们以为这事情,而直接闹翻,不然的话,说不定会在益州,闹一场大动乱出来,都有可能。

所以稳定,是必须要的考虑的。

但是不能因为稳定的问题,而让新制度不作为,这也不行。

既然决定要做,那就要彻底一点,最怕的不上不下的,才是最浪费资源,浪费时间。

月落日起。

当一轮红日越过了海平线,一缕一缕的光芒倾洒大地,柔和的温度在融化冰雪。

牧景已经两日没睡了。

被蔡邕和胡昭狙击了两天,把自己的方案批一无是处,心里面的郁闷,老实说,他有经验是一回事,但是逻辑性不足,考虑问题全面性不足。

完全是给人机会狙击的。

要不是戏志才心思缜密,在旁边给他捡捡补补,他早就已经被了,不管是胡昭,还是蔡邕这等朝廷大贤,在这方面的战斗力,都是超强的。

大早上,他坐在门槛上,看着日出,那一轮朝阳,越升越高,倒是让他的心情,变舒畅了不少。

“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早晨大家都吃过早饭之后,继续开始讨论,胡昭先开口:“既然大家都已经把方案建立出来了,我们表决,以最高比数通过的方案,将会成为我们明侯府治政最先方案的初始方案!”

这些天,他们在讨论之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政治思想,建立了一套的全新的执政方案,现在就看,他们谁的方案,能过昭明阁的表决大会。

“我的先来!”

秦颂把自己的方案,放在了台面上,供所有人传阅一遍,然后气氛显得有些郁闷。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五票反对。

只剩下秦颂和牧景没有表决。

也不用表决了。

五票反对,已经是死刑了。

秦颂倒是没有沮丧,他很清楚,自己的方案缺陷太大,太过于偏向了一个理想国度,在执政的时候,管理力量会显得太松懈,会很难治理。

“这是我的方案!”

黄忠也把自己这几天的绞尽脑汁,借鉴了其余六人的思想,才弄出来了一套比较的简略,比较潦草的方案放了出来了。

牧景就看了一眼,直接了。

这倒是一个绝对的武夫。

要是按照他来,等于实行全范围的军管。

这都不用表决。

直接六票出局。

黄忠还是略显得有些的沮丧了,虽然入阁参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一直都在学习用大局观去看事情,一直也跨行学习一下的政治管理。

但是明显不如那些的读书人。

终究只是一个武夫。

剩下五个人。

刘劲的想了想,他把他的方案先放出来了,别看刘劲紧跟胡昭的脚步,但是并不代表胡昭的思想就是刘劲的思想,刘劲是一个曾经执过兵的人。

他还是有激进了的元素的,不至于太保守。

但是这一份方案,缺少了全面性的目光,这也说明了刘劲,在大局观上,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最后以四票反对而出局。

然后就是蔡邕的。

蔡邕乃是昔日的朝廷大贤,要说这里面,谁在朝廷上的经验最多,无疑是起起落落的他。

不过蔡邕也有和秦颂一样的缺点。

想要天下大同。

把这世界当成乌托邦,把所有的人心都向着美好的一面,缺乏一个强硬性的管理,这回显得太过于人性化,一旦利益爆发,会直接造成动乱了。

他的方案,自然是无法通过了。

然后就是戏志才。

戏志才年轻是最大的缺陷,经验不足是他最大问题,在谋略军武,倒是可以把天赋显露,但是在统帅文武全部,就很容易把他的缺点暴露出来了。

他比较倾向武。

大局观也有。

可对人心,对基层的了解不深,不够全面,甚至会容易形成死角,造成一个执政困难,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问题。

所以他以四票反对出局。

剩下两份方案。

其实就这些天,一直在争执的方案。

一个是牧景亲自制定了。

一个是胡昭在前朝制度上的延伸出来了。

牧景是根据自己知道的历史,制定出来的执政方案,显得全面,各个官署衙门的功能比较仔细,分工也分的比较细,但是基本上已经把目前的官吏制度全部推翻了。

未来的事情没有发生,这套制度到底是比之前的制度好,还是差,谁也不知道,不管推测如何,从来就没有人知道不曾发生过的事情。

可造成的影响,一旦先出现了,必然会影响整个制度。

换句话说,风险性太大。

而胡昭。

胡昭是一个全面性,保守型的执政,他的方案,只是在前朝上的改变了一些,加深了一些他自己的感觉,减掉了一些比较多余的,改良了一些官署衙门的作用性。

其实按照目前来说,他这条方案,应该是最好的,毕竟现在稳定性还不足,要是动作太大,会引起内乱,这样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牧景的这一套方案,更加的全面性,更加的有针对性,更加的在中央集权上加强了对权力的控制和监督。

所以目前,是两难的一个局面。

最后,只能是表决。

谁的方案,能以大比数通过。

谁的方案,将会成为以后明侯府执政的新制度。

首先表决的是胡昭的。

牧景弃权。

毕竟他自己都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而戏志才倒是反对了,理由是的不能沿着前朝的脚步走。

最后比较出人意料的是,秦颂选择了反对。

蔡邕,刘劲,黄忠倒是赞同,加上他自己的那一票,四票赞成,一票弃权,两票反对,目前来说,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套方案。

轮到牧景的方案。

牧景在这事情上,并没有显得太过于强势,他如果是蛮横,就不用建立昭明阁了,他需要是集众之思,来决定未来的执政方向。

表决开始。

蔡邕反对,胡昭反对。

其余通过。

五比二。

大比数通过。

其他人不意外,对于刘劲的通过,牧景是略显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