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明国 上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明国 上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明国 上

九月,下旬。

一场秋雨,哗啦哗啦的下着,加上空中弥漫的一丝丝雨雾,整座渝都城,都被笼罩在一片幽幽的迷茫之中。

“雒阳还没有消息回来吗?”

明侯府的前堂,牧景站立在长廊的尽头,看着天空上的这秋雨的落下,他的眸子之中不禁有一抹的着急。

雒阳之战的情况,让他不得不担心。

雒阳,并不是很重要。

这一座已经被一把火变成了废墟之城的昔日帝都,除了象征性的作用力之外,对于天下诸侯,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在这个阶段,却不一样。

明国即将建立,雒阳之战将会是决定明国的威势是更上一层楼,还是一开始就受挫。

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影响的是民心。

做很多事情,有时候,就是要讲究一个气势,明国的建立,是需要一往无前的气势,也需要战无不胜的一种自信。

所以这一战,爆发的时间点,对于明侯府上上下下,都很重要了。

“禀报主公,暂时没有!”

赵信安静的站在旁边。

另外一边,是坐着轮椅的谭宗。

景武司左右两大指挥使,都在这里。

“倒是延津那边,有了消息回来了!”

谭宗低沉的说道。

他前来禀报的,就是延津的消息,消息一回来,他就马不停蹄的入府了,第一时间要对牧景禀报。

延津方面,牵引着的是整个中原的视线。

相对于雒阳这种局部战争。

延津那是会决定北方霸主的战役,所有人的视线,都会凝聚在其中,胜负将会决定未来天下的走势。

“延津?”

牧景眯眼:“和我们推演的情况相比,如何?”

对于延津战役,枢密院推演过无数次。

结果很多过。

但是只让枢密院比较肯定的,是牧景亲自参与推演的那一次,如果结果真当如同推演的那般,那就说明,一个千古枭雄即将霸业初成。

“结果没错,过程有点的出入!”

谭宗拱手回答。

“说!”

“曹操的确战败了,但是并非是佯败,而是真正的败退!”谭宗说道:“袁绍准备了一出奇兵,奇兵突然的杀出,攻其之不备,硬生生的击溃了曹军主力!”

“奇兵?”

牧景很好奇:“他哪里来的奇兵?”

“青州!”

“好胆子!”牧景倒吸连一口冷气:“他连青州都不要了!”

从青州调兵,意为徐州的曹军,将会长驱直入,直入青州腹地。

这是孤注一掷的战法。

集合主力,就在这一战了,袁绍还真是输不起了,一旦战事有半点的不利,整个河北都会震动。

到时候青州方面又失守,袁本初不仅仅失民心,失地盘,还会直接失去和曹操决战的希望,毕竟青州可是有机会长驱直入的。

河北一旦失手,袁绍那就凉的不能再凉了。

“是很冒险,但是却有特别的效果,曹操在延津一战,败的有些惨烈,延津大撤退,维持三日时间,曹军最少被斩杀了八千将士,全部都是被袁军强行赶入黄河被活生生的淹死!”

谭宗低沉的说道。

那一战,爆发在雒阳之战还没有爆发之前,青州袁军由文丑和袁绍长子袁谭直接甩了,从东面插入,从兖州过河,先杀入白马,然后横扫而过,关羽兵败,曹军损失惨重。

这也导致曹军和袁绍第一波的决战,延津大决战之中,曹军因为东翼失利,导致整个战场失衡,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溃败。

最后曹操果断,强行率军大撤退,强渡延津渡口,返回南岸。

虽然保住了元气。

但是这一战之中,曹军战损之可怕,前所未有,不说之前的战役,单单是在最后延津大撤退的时候,八千曹军将士,淹死黄河中,浮尸遍野。

“袁本初这一手棋,倒是下的不错!”

牧景不得不感概一句。

果不其然,当今之天下,能独立一方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善茬了,袁绍历史上虽然兵败官渡,可不能抹杀他的能力。

这个天下第一世家出身,以庶子之身,却能强压嫡子,单枪匹马在河北建立一方霸业,又岂会是一个泛泛之辈啊。

“不过岳述的消息之中说,曹军虽兵退延津,但是并没有折损元气,士气也没有过于低迷,战斗力折损不大!”

谭宗说道。

“正常!”

牧景倒是不意外:“虽然过程出乎曹孟德之外,但是结果可能是他想要的,他早就准备好了,哪怕被杀了一个突然,以他的能力,也能稳得住,这一战,才刚刚开始!”

他转过身,拍了一下谭宗的肩膀:“景武司还是要继续的盯紧,任何消息,都必须尽快回禀,此战关乎天下走势,决不能轻视半分!”

延津,只是决战开始的一个试探而已。

这一战,还不算是惨烈。

接下来的战役,才算是真正的惨烈,北方的霸主,只能有一个,到底是曹孟德,还是袁本初,那就说不定了。

“诺!”

谭宗领命。

“你不听命令,私自北行的事情,也不能就此揭过了!”牧景秋后算账:“军法就是军法,其后自己去的军法司领军法!”

景武司也是军籍,受到军法影响的。

“知道了!”

谭宗有些苦笑,倒是没想到牧景还记得,顿时有些暗暗叫苦,军法司的黄忠,可不会给他面子,说打军棍就一定打。

牧景往这中堂走去了。

留下谭宗和赵信面面相窥。

“老赵,你不厚道啊!”谭宗有些咬牙切齿的说道。

“这关我什么事情!”

赵信摊摊手:“我下了几次命令了,你不听,这肯定就闹上去了,你以为主公是瞎的,我要是敢瞒着,我第一个死!”

“哼,我记住了!”

谭宗冷哼一声,自己转着轮椅,沿着长廊往外面走了。

“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你两较劲,我倒是成了受罪得了!”赵信苦笑一声,无奈的转身离去了。

………………

牧景回到中堂,堂上昭明阁的几个参政都在,胡昭,刘劲,蔡邕,秦颂,黄忠。

除了身居北地,正在雒阳参战的戏志才之外。

其余人都已经到了。

立国在即,商讨大事,每天的会议,几乎都是不断的,多少事情需要商量,方方面面需要准备,这可不是小孩子玩泥巴,而是堂堂正正的立国。

一旦立国,明侯府将会直接独立于朝廷之外。

虽然现在也是独立。

但是在名义上,明侯府不管是立法,执法,税务,制度,农桑,经济,方方面面都必须是朝廷在主持的。

之前所做,乃是天下大乱,不合规矩的。

只是如今的世道,让人无法去追究,可始终存在诟病,每天几乎都会有人弹劾,说这方面逾越,哪方面逾越。

朝廷哪里是一个傀儡,可一个大帽子扣下来,你也得麻烦半天。

可明国建立,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执政权独立。

作为大汉附属国,汉天下的诸侯,他有绝对的权力,统领西南,不管是执政权,立法权,执法权,等等都是合情合理的。

还有,明侯府走到今时今日,多少人已经把身家性命给的绑在了这艘船上面,每往前走一步,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

立国之事,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这代表前途,所以细节上,也很注重,每一个小细节,都不会放过。

“我明国建立,首先就要各方支持,稳住我们的地位,才是第一步!”

“出使各方诸侯,我们已经开始了!”

“不仅仅需要这样,我们还需要展示一下实力,让人知道,明国建立,可不是委曲求全来的,而是凭借实力打下来的!”

“各部兵马目前都还不能调动,暂且不能有大动作!”

“其实对于外部,如今天下乱哄哄的,能顾得上我们的人,其实不多,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落实内部的态度才是关键!”

“主公之前进行了内部大清洗,被抄家灭族的人,多不胜数,虽然震慑了一批人,但是不能完全得民心!”

“所以我们接下来,需要拿下民心!”

“民心支持,如今可不单单是说百姓,更多的是士族,世家,乡绅,豪族,这些人的支持,也是十分关键的!”

“如今很多人视乎主公为洪水猛兽,恐怕未必这么容易啊!”

“……”

众人谈论的事情不大不小,但是事关明国的威严,不可不慎重,会议上各方的意见倒是同意,可这度有些把握不住。

“主公,你如何看?”

半响之后,秦颂忍不住问牧景了。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牧景耸耸肩。

这些鸡皮蒜毛的事情,他可顾不上。

心思还在雒阳那一战之中。

“立国乃是大事,事关未来,不管是谁,他们既然为明国子民,就得尊我明国的统治!”

牧景淡淡的回应。

“可如今我们杀了一通,恐怕很多人心生怨念!”

秦颂皱眉:“想要把他们拿下,恐怕不容易啊!”

“难也要拿下,利诱也好,威逼也罢,总而言之,必须要他们出面支持,书面认可也好,面服心不服也罢,在这关头,明国建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谁敢在这时候与我们作对,就杀谁,没有商量!”

最以后胡昭很霸气的结束了这个话题的谈论:“汉升将军,此事你亲自去负责!”

这代表的一个态度。

黄汉升,是什么人,牧军第一号人物,如今枢密院的枢密使,牧军战神,军中最强硬的人物。

他出面,代表明侯府不在这事情上谈,不服的只能直接杀了。

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的。

……………………

谈论了一下午,基本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一众参政开始忙碌起来了,毕竟越接近立国,事情就越多,就连蔡邕,也停不下来。

“十月十日!”

傍晚,回到了偏厢,牧景坐下来,胡昭直接站在案桌面前,对着牧景,低沉的说道:“祭苍天,立明国!”

“好日子!”

牧景眯眼:“明王宫能完工了吗?”

明王宫,上下九层,立于渝都之西北,居高临下,用钢筋水泥混凝土浇灌而成,耗资巨大,也是整个渝都,甚至整个天下,最先进,最伟岸的建筑体。

“可以,十月三日,刘晔就能交工了!”

胡昭说道。

“嗯!”

牧景道:“那些,祭礼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安排了,其余的事情,让各个参政去决定,一切从简吧,目前来说,过于张杨,并非好事!”

“如今恐怕想要不张扬,都有些难了!”

胡昭说道:“民心可用!”

“是吗!”

牧景笑了笑:“既然如此,也不必压下去,我既承明王之位,就不惧天下人的争议!”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要落实的!”胡昭说道。

“说!”

牧景翻开了手中的一些奏本,这些天,奏本越来越多,每天他最少要多忙碌一个时辰,才能返回后院。

“蔡邕参政今日正式把废除举荐制的话题,直接摆上了昭明阁的会议上!”

“教育,取天下之才,乃是他的责任!”

牧景平静的说道:“他提出废除举荐制,恐怕有他的心思,这和我没关系啊!”

“别装了!”

胡昭恶狠狠的说道:“不是你怂恿,蔡参政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废除举荐制?”

举荐制,乃是世家名门,各家大儒的立足天下的根本。

他们能举荐人才出仕。

这是一个很大的权力。

这时候,要动举荐制度,等于把西南所有世家门阀,都逼向了明侯府的对立面去,稍有不慎,恐怕会闹出大事情来了。

“孔明,举荐制的缺点,你比我清楚!”牧景耸耸肩,并不否认:“我明国一旦建立,需要人才,我难道还给步前朝的后尘,被天下人把持我明国官吏的名额吗?”

“事有轻重缓急,主公,你即将是为君之人,当稳住!”

胡昭告诫。

“我年轻气盛,稳不住!”

牧景淡然的道。

他缓缓的抬头,目光丝毫没有半点的躲避,对上了胡昭那深邃的眼神,半分都不退。

“我退一步!”

胡昭最后咬咬牙:“科举可以尝试性的举行,开科取士,亦有可取之道,然而举荐制乃是立足之根本,不可动!”

他早就知道,牧景要进行第二阶段的新政,他压了一次。

但是没想到,牧景让蔡邕牵头。

废除举荐制。

这一下,他不得不让步,举荐制是万万不能废掉的,不然会动摇整个明侯府的官吏体系。

既然牧景要进行科举制。

就让他尝试一下,也无妨。

“行!”

牧景绷紧的脸,顿时笑了出来了,道:“你想要把两个制度放在一起比较,那也随你,人才也有三六九等,是举荐的有能力,还是科举脱颖而出的更有能力,我们就拭目以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