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登基之前 八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登基之前 八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登基之前 八

外面怎么打,其实和明国的关系已经不是很大了,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好事,最少能缓和一下明国的局势。

到了明国这个地步,特别是这一次中原大战打完之后,建业都一战,雒阳一战,宛城一战,三战三捷。

举中原诸侯之力,却打不过一个明国,明国的威胁已经超越了所有诸侯,已经是举世皆敌地步了。

所有人都变成了明国的敌人,那么他们的战争,就是内耗,他们内耗的越厉害,对于明国来说,就越好了。

“赵信!”

“在!”

“派出你们景武司的所有人,给我死死地盯着河北的局势!”牧景双手背负,神色冷沉,眼眸之中,有一抹凌厉的光芒:“他们的一举一动,孤都要最快知道,特别是他们的兵力走向,但凡出现了一丝的异常,必须要谨慎起来了!”

“大王担心,他们表面上是交战,事实上是联合兵力,攻打我明国吗?”

赵信瞪眼,他倒是没想到这层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百分之一都不到,孤认为他们的确是打起来了,但是……”

牧景眯眼,咬着牙,道:“也是有可能存在这种可能性,不可不防!”

不怕他们打,任由他们怎么打,都不会对明国有影响,就怕他们只是在演戏,要是这样,明国还是挺危险的,到时候明国没有防备,被他们突袭一下,那就麻烦了。

也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

毕竟明国威胁论在目前的局势而言,是有很大的市场的,曹操,袁绍,刘备,孙策,对于明国,肯定会有戒备。

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他们会不会冒险联合起来了,演一出戏,然后趁着明国放松戒备,长驱直入,这可是很难说的事情。

“属下明白了!”

赵信顿时谨慎起来了:“某会亲自盯着,绝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嗯!”

牧景也只是提醒一下而已,只要景武司有了准备,他们想要偷天换日,暗度陈仓,根本不可能,只要明国有了防备,他们想要打进来的可能性就不存在。

“另外……”牧景继续说道:“孤登基在即,大明即将建立,相对于外部的一些威胁,孤更担心内部的一些的隐患!”

外部的威胁,无非是开战,明国能开战,有能力开战,谁敢来,牧景就敢打,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最怕的就是内部出现问题。

这些年,牧景统治西南,先吃掉了荆襄,然后拿下了西凉,西羌,关中,交州……

一直南征北战的,大多精力都放在了征战之上,虽然也休养生息,但是很多政策始终没有贯彻到位,导致其实内部是有些乱的。

当然,明军强势,放在明面上倒是没有人敢反牧景,可一些人阳奉阴违是少不了的事情。

荆襄新政为什么会出现先扬后抑的情况,那就是一些人先顺着牧景的心思,等到牧景的注意力放在了征战上,就纷纷跑出来了,开始阻挠新政的贯彻。

这就是典型的,心服口不服。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也好解决,大家慢慢耗下去,最后胜利的一定是牧景,怕就怕有些人看不到希望,会勾结外敌,里应外合的仇视牧景。

内鬼总比外敌的破坏力更大一点。

“景武右司,不能沉寂太久了!”牧景低声的说道:“你得让一些人知道,你们的存在,最少威慑一些人,不要让他们太放肆了,孤要一个安安稳稳明国!”

“是!”

赵信毕恭毕敬的领命。

他这一次回来,也准备大动干戈一场,他们在许都吃大亏了,怎么也在要内部把一些人给挖出来了,能挖出多少是多少。

“去吧!”

牧景看到他已经领会了,也不多说了,有些事情赵信能做,他却不能说,毕竟他是王,王终究是的仁义之君更受到偏爱,而暴戾之君,更多的是被百姓唾弃。

“属下告退!”

“等等!”

牧景突然想起来了一些事情,道:“南山那边,你们盯紧一些,新式武器在这一战役之中,爆发太大的威力了,必让天下诸侯的探子纷纷去打听,小心我们的人被人收买了!”

人心难测,牧景虽自问已经给了那些研究员很高的待遇,但是也保不准有人被人家拿捏住了七寸。

火药早晚藏不住。

但是红衣大炮,炮弹,这些的东西,牧景还是要先藏住才行,他可不能给别人轰炸自己的打算。

“大王的意思……”赵信有些摸不透牧景的心思。

“孤对于科技院每一个研究员,都是很注重的,不希望他们收到任何的伤害,也不希望他们被被人挟持,你的责任,是保护他们!”

牧景平静的道:“当然,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孤给你权限,但是你要学会尊重他们每一个研究员,这是最基本的!”

“是,属下知道该如何做了!”

赵信的眸子明亮起来了。

……………………………………

牧景称帝的事情,宣传力越来越大,明国已成了一个沸腾之势,如同一场风暴,席卷而过,无人可幸免。

大汉失了人心,已是事实,牧景是顺天应命,取而代之,本是人心所向。

唯一还有阻拦的,那就是士林。

明国士林,也是一个很庞大的团体,各地读书人,世家门阀,乡绅豪族,寒门士子,清流,官宦,都是士林的一部分。

士林其实就是读书人的一个统称。

读书人是这个时代的金字塔之巅,他们坐拥知识传承,也统治人心所向,地方百姓,对于上面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反而更愿意听他们村里面,坊里之间,读书最多的那个人说话。

他们说,这个人是坏人,那么百姓会对这个人产生不好的印象。

他们说,这个人是好人,那么百姓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

这就是的士林的影响力。

一言可坏人声誉。

一人可让人封神。

士林里面,比较有影响力,倒不是那些大官,更多的是那些读书成神,名誉响切天地之间的大儒。

其实大部分的地方大儒,对牧景的印象都不是很好,牧景不管是从出身,还是从其他方面,对读书人都不是很友好。

这一点,天地皆知。

特别是牧景向来对世家门阀有意见,不,应该是说牧氏一族对世家门阀都很有意见,当年打沉天下第一世家,把袁氏满门屠戮的,就是牧景的父亲,身为当朝相国的牧山。

在一个,士林中人,讲究出身,牧景若只是出身贫寒,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他偏偏是土匪窝里面出来了,是反贼,是土匪,这样的出身,对于很多读书人而言,就是一个没办法洗掉的耻辱。

不过牧景也有优势,能让不少的通情达理,懂的变通的大儒们,对他有了新的印象的,特别是那些寒门清流的大儒,对牧景反而是有不少的好感的。

第一,牧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让天下寒门子弟有书可读,单单这一点,就足以可让他成为圣贤所期之子。

第二,牧景用人,不计较出身,注重能力学识,能够礼贤下士,对于看重之人,向来器重,让不少寒门士子出人头地。

第三,牧景在教育上投资巨大,大肆发展教育力量,对学识的尊重,让所有读书人都刮目相看,放眼天下,明国是天下最多书院的地方,不说那些大学府,单单是每个县城必须有一座学府,就足以让无数曾经读书艰难想要读书却无门槛可迈的人,感激不尽。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贤蔡邕之女婿,这个名头,也让牧景在士林之中,加分不少。

蔡邕放在未来的年代,就是一个拥有无数粉丝,还是那种死忠粉的超级明星,他在士林的影响力,放眼全天下,屈指可数之,哪怕不是第一,也能位列前三。

他全力支持牧景,这对牧景的声誉,可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也渐渐的改变了牧景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印象了。

这一次,牧景称帝的消息放出来,士林也震动,如果放在几年前,肯定是一面倒的反对,不过现在已经昔日了,不再是一面倒的情况。

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

反正争执存在。

所以如今的读书人聚在一起,青梅煮酒的话题,都是在争论牧景称帝的利弊,谈论的滔滔不绝,就是没有太多的结果。

不过胡昭他们敢行如此之策,自然是有准备的。

当士林的谈论开始之际,也开始有大儒上奏,上奏恳请,明王为天下苍生,拨乱反正,立朝称帝。

最先是南中。

南中学识氛围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大儒了,蔡邕一封书函之下,好些大儒直接上奏明国,支持牧景称帝。

这直接拉开了士林之争。

有人支持,自然有人反对了,有大儒支持称帝,也有大儒竭力反对称帝,认为这是对朝廷的背叛,对天下的背叛。

汉室四百年,终究是还有一些底蕴。

曾经有人说过,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有道理,也没道理,要负心的,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江湖人,都会负心。

可有一点读书人确实不一样的,读书人的骨头会特别硬,这一点谁也不会反对,越是学到一些只是,越是会让人回到自己所想所要,所坚持的东西。

普通百姓容易收买,他们为的是生存,钱财,权力,美人,都是收买的东西。

但是读书人,特别是有了信仰的读书人,他们会坚持自己所想,不管对错,信仰是绝对不会放弃。

哪怕是屠刀悬颈,九死不悔。

所以反对牧景称帝的人,未必就是有其他原因,而是他们单纯的就认为牧景这样做,是错误了,他们在坚持自己的正确。

这种人,才是牧景认为,最难缠的人,也是最难对付的一种人。

不够如今胡昭蔡邕他们,也不是吃素了,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算计好,要用士林这一柄刀了来对付士林的那些人。

所以在鲍苏的主持之下,牧景称帝的消息,直接扩大的一百倍以上的宣传力,在士林之中越来越引起讨论,讨论的也越来越激烈起来了。

让支持的和反对的人,开始对消这种的不好的影响力,让牧景称帝的影响覆盖百姓,争取民心最大的支持。

这一点上耍手段,牧景感觉胡昭和蔡邕两老家伙,玩的是炉火纯青啊。

不然在牧景称帝的消息一出来,士林就估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对了,不至于到现在,反对的声音还被支持的声音给压制。

当然,最后士林会不会呈现对牧景称帝的绝对支持,还要看这种争论能不能有一个结果了。

目前表态的大儒并不多,还有很多是沉默的,比如汉中之地,西凉之地,观众之地,荆襄之地的大儒,都沉默之中。

他们对牧景称帝的影响,还在考虑之中,是对天下好,还是对天下不好,他们也需要慢慢的衡量。

牧景也不急,立朝称帝之前,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了,比如处理此番大战的后续事情,也是很大的工作量的。

这可是明军的倾巢而战,明军主力基本上都出战了,战损多少,目前都还在统计之中,没有全部并报上来,可想而知,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另外牧景也需要对明国内部,进行一些梳理,地方制度,中央制度,官吏品秩,俸禄更变……

这里面的事,可多着呢。

牧景必须要亲力亲为,因为这些已经是新政的包裹之中,他不可能让胡昭主持,自己撒手不干,这样会让新政变得越发艰难起来的。

不过在牧景准备称帝的期间,中原的局势变幻的很快,超出了牧景的预料之中。

……………………

河北大战没有结束多久,突然征召打量的青壮为兵,各地武库粮库都纷纷的调动起来了,迅速形成十余万主力。

或许袁绍是真的糊涂了,也太过于急躁了。

又或者是,他对中原的兵力估算,太过于简单了,在他认为,或许此时此刻的中原,没有半分兵马来抵抗他。

周军主力连试探都不去试探,直接就越过了黄河,先后吃掉白马,延津的魏军兵马,主力直接就跨入了官渡,只要顺利南下,便可进驻兖州。

可袁绍恐怕根本想不到,他这边才刚刚开始动起来了,北面的刘备就已经开始爆发了,先是界桥大战。

刘备亲自率军,与界桥大败袁军大将颜良,麾下白马义从主将赵子龙,阵前斩颜良,白马义从直接击溃周军主力。

这一刻,天下百姓才感觉到,好像已经结束了的中原大战,再一次爆发战事,整个河北,都笼罩在的战争的迷雾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