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张榜 下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张榜 下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张榜 下

科举委员会官衙。

“蔡相,这一份名单比例如此悬殊,你说陛下最后能应吗?”士燮有些忐忑不安。

“陛下坐在这个位置上,要考虑的事情自然多一些!”

蔡邕想了想,轻声的道:“他所顾忌的事情也比我们多,他到底怎么想,我也猜不透,要是驳回来了,咱们委员会可就丢大脸了!”

众臣的目光看向了司马徽。

因为阅卷官是司马徽,最后定秀才名单的人,也是司马徽。

所以说司马徽的责任最大。

“老夫问心无愧!”

司马徽淡然的回应了一句。

有时候退一步,能海阔天空,但是司马徽却认为,这一步不能退,只要科举想要惠及大明江山万万年,那就不能退。

原则比一切都重要。

但是最后如何判卷,还是要看牧景的心思,大明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的事情。

………………

大明宫九层楼上。

牧景拿着这一份秀才名单,有些从沉默起来了。

有几分无奈。

亦有几分欣慰。

无奈是这一份名单上的一些比例过于悬殊,让自己的科举仿佛变成了某些人的舞台,欣慰的是,哪怕如此,依旧有人坚持原则,最少不会弄假做虚。

“中恒!”牧景突然开口,叫了一声。

“陛下!”

侯在一旁的霍余连忙回应起来了,拱手询问:“可有吩咐?”

“没有!”

牧景摆摆手,道:“就想问你一个问题!”

“陛下所问,知无不答!”霍余道。

“朕又不想问了!”牧景笑了笑。

霍余脸一下黑了,要不是你是皇帝,我今天就和你决斗了,耍人不是这般的耍的。

“研墨!”牧景调侃了一下身边这个心腹,心情倒是好多了,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沉一声,道。

“是!”

霍余正色起来了,连忙走上去研墨。

牧景提笔,在名单的最后,龙飞凤舞的写了一个字。

准!

然后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小印,最后取出传国玉玺,盖上了象征大明朝廷的印玺,代表这一份名单,即使生效。

“立刻送回科举委员会,择日张榜!”

牧景道。

“是!”

霍余领命,迅速的把这一份名单收起来了,然后小步跑了出去了。

牧景这时候,才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然自语的说道:“世家门阀,根基深厚啊!”

这一份名单,有问题。

但是不会涉及弊端。

是真真实实的有才学之辈考出来的成绩。

而问题在哪里?

在比例。

牧景开科举,是为了压住这些世家门阀的气焰,让一些没有出路的寒门子弟能有一个发挥的舞台。

可事与愿违。

哪怕士族已经被打压,世家门阀也没有了能掀翻牧景的影响力,可如今的时代,依旧是世家门阀的时代。

中秀才之士,九成是来自的世家门阀,剩下一小半也有跟脚,真正寒门杀出来的秀才,不足百余人而已。

大明朝廷管辖之下,四百余的县城,一个县城找一个寒门士子都找不到,这比例,也让牧景有些失望啊。

于情于理,他应该驳回这一份名单。

可规矩是自己的定下来了,原则是自己坚持了,一旦破坏了,那对于未来而言,影响就会巨大的。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后人都是效仿前人的,你前面的人都不守规矩了,那我们干嘛还守着这规矩呢。

为了科举能更加的公平公正,也为了能更臣服人心,牧景非常无奈,只能应了这一份的科举的名单。

这也等于一盆冷水,兜头从意气风发的牧景头上直接浇下来,给了他一个透心凉啊。

还是走的太急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一个才学之辈,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短几年时间大明的教育就能完成的。

这是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坚持,才能让大明的教育真正有教无类,没有所谓的寒门士族之分别。

如今,牧景想要打压士族之声威,反而有些更难了,因为这一次科举,必然会助长了士族的锐气。

一旦这一份名单张榜了,那些世家门阀会有一种感觉,陛下也低头了,人才始终是在我们世家门阀的掌控之下。

牧景自然是会感觉憋屈,但是没办法,忍着,作为一个皇帝,他已经失去了能冲动的任何理由了。

……………………………………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对于如今的大明朝廷的百姓,关注了不是外面的战争如何,河北就算打生打死,暂时来说,也何大明没关系。

大部分的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即将的秀才张榜之上。

县考中举者,为秀才。

这是科举的第一关。

但是同样,也是一个荣誉,朝廷会颁布秀才功名,作为读书人的一个身份象征。

当然,牧景更认为,这是一个学历认证。

他不会好像历史上明朝那样,对读书人无条件的好,仿佛只要考上了,朝廷就会养,你就不用做了,这样是畸形的发展。

秀才,将会是大明未来一种对知识认可能力认可的学历认证书,不会有什么特权的。

而且即使入仕,秀才也是最低等级的。

可不可否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读书人本来就有傲气,有了秀才这功名,将会更加有底气,荣誉,对于读书人始终是过不去的坎。

四月二日,大明县试中举张榜之日。

一大早,各个县城的百姓,就拥簇在榜单张贴的地方,等待这教育司的人亲自来的张榜。

渝都有三座县城,江州,渝中,南山。

江州是都城的中心。

这里不仅仅经济已经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连学术氛围也是越来越浓郁,毕竟在大明而言,这里是天子脚下。

这一次科举县试参考的读书人,就不下三百余个人。

放在未来,这数字还不如一座学校参加高考的数量。

但是在如今的时代,文盲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正的读书人少之又少的时代而言,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快要张榜了!”

“能不能考上呢?”

“秀才功名,到底能不能拿下,还真有些紧张!”

“吾,寒窗苦读二十余年,却投帖无门,如今天子贤能,立科举而取士,乃天赐之良机,可以定要考中啊!”

“唯有考中秀才,方能进一步靠州试,不管如何,我都要中秀才!”

“于天下读书人同台竞技,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此番能不能中,已无所谓了,吾本闲云野鹤,亦非要入仕为官!”

“…………”

榜单公布之地,是在县贡院的旁边,一个精修出来的墙壁之上,这时候在墙壁之前,已经聚集了无数心急如焚的考生了。

每一个考生,都希望自己的名单能在即将要张贴的榜单之上,但是大部分的学子都清楚,落榜的可能太大了。

这一次县考参加科举的人不少,但是听我说只取士四千余而已,落榜的几率可能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最能成为那百分之十的幸运儿,哪怕是最有学问的几个,都不敢自信的说这句话啊。

“铛铛铛!!!!”

铜锣声音响起了。

六扇门捕快十余人,护送四个文官,进入了张榜之墙。

“都站好了!”

六扇门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站出来了,手中的长刀一拍,大声的说道:“张榜之时,不许喧嚣!”

嘘!

一下子场面就安静了,不过一双双眼神,都盯着即将升起来的榜单。

“陛下特例,江州作为都城第一县,县试之中,取士三十八人,赐予秀才功名!”一个文官张开一张圣意,念叨了几声,然后才开始张榜。

三十八人,这可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是也给了不少人机会。

“张榜!”

一个文官叫起来了。

榜单开始张开。

“看看!”

“有没有我的!”

“快看!”

所有人的都凑上去了。

远处一些人也拥堵了上来了,哪怕是看热闹的,也想要看一个清楚。

“刘一涵,第二十七名,赐秀才功名,哈哈哈,我考中了,我考中了,我是秀才了!”一个青年学子,突然狂叫,笑声如虎,人如同癫狂了一样。

“我也中了!”

又一个人疯狂的叫起来了。

“方中,第七!”

人,突然大哭起来了:“母亲,儿子中秀才了,若有良官征辟,可出仕为官了!”

这是一个寒门读书人,读书凄凉,母亲耗费了心血,才让他能读的上书,但是读书之后,却举荐无门,一直荒废。

他甚至有些怨天尤人,埋天怨地,但是科举的出现,仿佛是黑暗之中指出了一条明路来了。

一朝中秀才,顿时感觉自己二十余年来承受的苦难,都是值得的。

这一刻,他哭了,嚎啕大哭。

“黄初,江州县考案首!”

一个名字被人叫出来了。

“黄初是谁?”

“县考案首,位列第一!”

不少人的目光都开始注视在了位列第一的名字之上。

………………

远处,一个酒楼二层。

几个中年文士在喝酒。

他们靠着窗户,能清楚的看得见贡院门口的展墙发生的所有事情,能亲切的感受到每一个人的情绪。

为首的中年文士忍不住说道:“如此盛举,前朝难见,我大明,未来必是辉煌的!”

他是胡昭。

当朝丞相。

对于科举,他半反对,半支持,以大局而言,他这样做,没错,但是这一刻,他却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

一个秀才而已,只是科举的第一关。

以科举制度而言,秀才其实只是一个预备役,没有资格分配官位的,除非过了州试,成为了举人,才有可能直接入仕为官。

唯有在会试之中取得名次,未来才有更加辉煌的前途。

可就是这么一个秀才功名,却让无数的读书人追逐,他们在考上秀才的那一刻,仿佛得到了全天下。

这是为什么?

胡昭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丞相,他并非古板,他会去考虑,他会去思考,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

此时此刻,他是对自己有些怀疑。

而对于陛下的新政,他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想法,当然,这时候他是不会说出来了,只是心里面想而已。

“胡相所言甚是!”旁边的文士,是刘劲,刘劲的酒喝得有些闷,最近他不太顺,一直在被挑毛病,牧景更换政事堂主事之心,仿佛昭然若揭了,他这个位置,越来越有些不稳了。

但是刘劲虽权力心很重,却懂得分辨是非对错,什么才是对的,他就做什么,不会否认对的东西。

“我们可能都小看科举的威力了,不仅仅是对于寒门士子,对于这些世家门阀的子弟,科举何尝不也是一个舞台吗!”

刘劲轻声的道:“如今才是开始,一旦科举制度成熟了,那么大明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明必鼎盛如火!”

“黄初?”最靠近窗台左边的文士是秦颂,他听到了远处了叫声,微微一笑,道:“黄权倒是乐开花了吧!”

黄初,是成都黄氏一族的麒麟子,以前或许有人认为那是抬举出来了,但是如今,却用真材实料来证明了这一点。

成都黄氏一族,本来就是益州世家的领头羊,这一次又在科举上表现优异,这一波,算是稳了。

“陛下这一次取士,好像并没有丝毫对世家门阀的压制!”胡昭眯起了眼眸,道:“咱们陛下,是认赌服输啊!”

“不会!”

秦颂摇摇头,轻声的道:“陛下是认输,但是不一定是认赌,这事情还会有后续的,毕竟还有州试,会试!”

“最少有一点!”刘劲道:“陛下不会破坏他自己定下来的规矩,这是很多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

“此乃好事!”

胡昭站立了起来了,沉声的说道:“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对大明天下来说,也是好事了!”

“的确!”

刘劲几个人都认可这一点。

为君者,最忌惮的是什么,是朝令夕改,你自己颁布的令,却自己要改变,就好像说话和放屁一样,没有一点的用处一样的。

“县考既然已经完成了,那接下来,陛下肯定还有大招,我们得准备好了!”

胡昭看着下面士子们,有点在狂欢,也有的悲戚,他的心中,倒是有一些铁壁的心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