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新政风暴 二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新政风暴 二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新政风暴 二

世家门阀多以诗书传世,主掌权势,是通过知识而强化人才,然后通过人才掌控当世的权杖,代代相传,营造一门为一阀之强势。

虽然人口,田地,私兵,对世家门阀也很重要,特别是乱世,他们更需要这些东西来了掌控大权。

但是大明情况不一样。

牧景掌控的大明疆域之中,对人才有渴望,虽然他对世家门阀也多有戒备,但是始终并没有一棍子打死。

特别是州衙县衙的中下层官吏,其实目前来说,还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来自各大世家门阀的。

这也是牧景迫不及待的进行科举的原因,必须要让寒门士子,活着没有什么跟脚的读书人出头,才能抗衡这一股势力。

有了权势,反而对人丁,豢养私兵,藏匿武器,这些行为看淡了很多,存在,但是可有可无。

当他们把赌注压在了大明朝堂之上,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荣俱荣,除非大明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他们才会考虑跳下这艘船,不然他们都会紧靠着这一艘巨大的航母而生存。

所以建立户籍司,统计天下人丁,重建全新的户籍制度,世家门阀虽然也反对,但是并没有那种阔出去的反对,就是能反对就反对,反对不了也不会拼命的那种。

最坏的打算,如果牧景真的要动真格了,那么就多多的配合起来而已。

这样一来,虽然地方根基有些伤损,可对于家族的传承,反而没有太大的坏处,相对而言,他们还能集中主力在科举上创造更大的优势。

但是相对于乡绅豪族这个阶层的家族而言,那就是灭顶之灾。

乡绅豪族一般都是的那些从官位上退下来了人,回到了家乡,然后再加上形成威望,渐渐的开始的吞噬周围的土地,豢养打手,霸道一方。

一般的乡绅豪族,都是以各县的影响力为主,很少有豪族能延伸到全州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不高,可根基很深。

因为他们占据人口和土地,不管是哪一任的县令,想要治理地方,都要依靠一下当地的乡绅豪族。

有些能力出众的县令,倒是能治理豪族,有些能力不是很强的,反而会被乡绅豪族给反压制。

可在当世而言,乡绅豪族是地方的根基,不管怎么样,都绕不开他们,他们就好像是一股大势,如果团结的闹起来了,就连朝廷也要忌惮三分。

牧景在这时候,要清点人丁,重建户籍制度,虽然没有牵涉土地,但是等于去掉他们的一个生存之臂膀。

反对是必然的。

可如今闹的沸沸扬扬,牧景连大军都开始调动起来了,这些乡绅豪族的代表人物,反而有些畏惧了。

各县的乡绅,甚至各州有影响力的豪族家主,都纷纷的凑在一起,想要商量一个对策。

但是不管怎么商量,明着对抗朝廷,还是没有人敢做。

毕竟牧景的声势太威猛了,牧景建大明的时间很短,但是他主政西南的时间已经不断了,也算是有了根基。

特别是牧景建立农部,在农业上扩大优势,开垦良田,安置的百姓,给予了很多百姓,甚至是豪族下面的那些佃户,很多的帮助。

这时候民心所向,这些豪族要是敢有动乱,不需要调动大军,哪怕是当地的六扇门,都能对付他们了。

所以这时候,他们更多商量的是,如何躲避这一场祸患,尽可能的把清点人口的伤害减到最低。

“人,是藏不住的!”

“我认为主动交出去一部分,最少能争取一个主动权!”

“政事堂不也下了告示那,主动清点人丁,在县衙补上名册的,可以不追究吗?”

“你们就相信朝廷!”

“不相信朝廷,难道要和朝廷鱼死网破吗?”

“若是同心同德,倒是有机会和朝廷一较高低,但是不少家族好像都已经向着朝廷给靠拢了,就怕朝廷逐一击破,到时候我们就是的抄家灭族的命运!”

“如今朝廷大推行商之策,的确有些家族已经开始放弃一些田地,然后组建工坊,倒是也赚了不少!”

“所以啊,我们想要和朝廷对抗,如何有优势啊!”

“陛下雄才伟略,他想要做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挡得住,连左相大人想要劝谏,都被逐出了朝堂!”

“这是暴政啊!”

“不管是暴政,还是良政,如今清查人口,就是势在必行的政策了,我听闻户籍司已经开始全力对南州,汝州,夏州,湘州,武州都进行户籍调查,彻查各大豪族的藏匿的人丁了!”

“很快就会轮到我们了!”

“汉州,渝州,蜀州,那可是大明的根基之疆,陛下不可能给我们任何机会!”

“如今之策,还是的考虑一下,交多少出去吧!”

“多少还是交点,但是不可太过分了,不然就会引发陛下暴怒,其余其他的部分,各凭手段,能藏得住多少是多少!”

“其实这还不是最坏的事情!”

“还有更坏的吗?”

“现在是新政的开始而已,不是结束,人丁彻查完了之后,陛下是不是要清丈田亩了,到时候我们各家的土地,该如何是好!”

“此不能妥协啊!”

“土地乃是家族存在的本钱,是家族一代代积累下来了,本来就是我们的东西,凭什么给他们!”

“妥协这种东西,有一就有二,而且如今天下是大明的,全都都是陛下的,陛下说是谁的才是谁的!”

“大明若是如此霸道,不等于官逼民反!”

“官逼民反,想想就行了,如今大明,朝堂上,君臣同行,军队之中,将卒同心,一片繁荣昌盛,但凡有丝毫造反之心,立刻就会被破门而入,抄家灭族,祸在旦夕而已!”

“吾等秘密商议,会不会被人差距,传闻朝堂之上的景武司,无孔不入!”

“不至于吧!”

“很难说,还是小心点为上,不管日后商讨什么,尽可能不要留下书信作为依据,怎么在新朝,还是小心翼翼一些好!”

“乱世之状,我们小心翼翼,如今西南乃是太平之世,我们还是要小心翼翼!”

“苦也!”

“谁让我们掌控太多的人口和土地,让当朝之人早已经俯视眈眈,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咱们都比不上那些世家门阀的生存之道!”

“其实我早已经考虑了,如今读书比以前轻松许多了,再也不是那些世家门阀把控知识传承的时代了,他们能培育出振兴家族的人才,我们为何不行,若是我们也多一些能挂榜科举的读书人,入朝为官,何须生存的如此小心翼翼!”

“此言大善,如今汉室已经垂没,不过只是挣扎而已,大明欣欣向荣,新朝根基稳固,我们还是不要奢望能改朝换代,反而是希望能改变家族的生存方式!”

“陛下开创科举之道,就是莫论出身,唯才而举,我们家族要是多一些人能挂榜科举,必然能延绵家族气运!”

“……”

各县的乡绅们迅速的开展了讨论,虽然大多都对新政抱有怨念,但是只要看得清楚局势的人,都不敢在造反这条路上折腾。

他们希望能减少损失,也希望能改变一下家族的生存之道,最少不被新政给针对。

特别是左相胡昭被驱逐朝廷,政事堂不经过陛下而下令,这些事情,都被传的沸沸扬扬,同样让他们确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当朝天子牧景,对新政是志在必得,不会在新政上退让半步,除非他们愿意和牧景对着来。

但是牧景不是传承之天子,而是开创大明江山的开国之主,不管是胆魄,威望,民心,都是最好的。

说老实话,他们不敢明着来对抗。

所以他们对于政事堂下的告示,有了几分的心思。

各地都开始了对户籍的补缺。

县衙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了……

…………………………

大明宫,九层楼。

“陛下,今天开榜!”司马徽站在牧景面前,递上了一份名册,道:“这是各州举人之名册,包括籍贯,都非常仔细的记录下来了!”

“八百举人,若有一般可用,都是朝廷之福气!”

牧景打开名册。

这一次州试,一共十八个州参与,不过相对而言,羌州,西州,凉州,这些荒凉的州能出来的人才不多。

他们就算是县考的时候,秀才也不多了。

其实举人最多了,反而是雍州。

雍州本来就是关中之地,关中之地在两汉时期,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心,自然是人才荟聚。

然后就是渝州,渝州如今是大明中心,大明新政之下,书院最多的就是渝州,所以渝州的读书人,也非常多。

再然后才是襄州……

“陛下,这一批人才,是经过科举委员会数次对卷之后,才甄选出来的人才,绝对是当今天下读书人之中的佼佼者!”

司马徽自信的说道。

他作为阅卷主考官,对于评卷之事,可是用尽的心思,不然也不会把开榜推到这么晚才进行。

对于这一批被甄选出来的人才,他还是有信心的。

“朕对你还是信任的!”牧景笑了笑,然后道:“如今各个州府县衙,都缺官吏,吏部方面都已经尽力了,这一批举人,也算是解燃眉之急!”

“陛下,还有会考!”

司马微提醒的说道。

“会考啊?”

牧景斟酌了一下,道:“能为进士之人,并无多少的,八百人,能有四分之一中进士,也算是侥幸,所以有些事情,可以提前策划!”

他坐下来,签发了一些文件,然后道:“朕签字,你们科举委员会发布,提议一些没有信心参与会考的举人,可以补缺各县衙的吏员位置!”

一个县,除了县令,长史,主簿,司马,等等的职位,之外,还有各部吏曹的吏员,不算是很好的官职,但是也算出仕了。

以大明朝廷科举制度,只要中了举人,就已经可以不缺吏员的位置了,当然,不会有太好的位置的。

只有中了进士之后,吏部才会统一分配真正的官位,所以会考会比州考更加残酷一些。

但是第一届,牧景反而认为,这里的举人的含金量非常高,因为多年的人才积累了,读书人积累,参与考试的人,可不在少数啊。

不说把士林掏空,但是起码也把一半的士林给拿下来了。

“这会不会造成会考的影响,我估计很多举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思,虽然只是吏员,但是就算是前朝,吏员都有机会脱颖而出,更不要说本朝更是放松了界限,官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界限,只要是吏员,都算是出仕了,到时候也能晋升,所以很多举人,一旦认为之间的会考无望,说不定就会!”

“朕倒是希望他们会!”

牧景捏捏鼻梁,道:“会考固然重要,但是如击的时局更加重要,如果他们能补缺一些位置,县衙方面的能力就会提升,做事情的效率也会的提高,朕对新政也能加速的推广一些!”

“好吧!”

司马微想了想,拿着这些签条,道:“我会以科举委员会的名义,对一些比较尾巴一些的举人进行劝谏!”

“无妨!”

牧景摆摆手:“只要公布就行了,不必勉强,或许他们只是以为这一次考砸了,会考还有希望,所以不能勉强他们,如今距离会考,也不远了,给他们机会,主要是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是!”

司马微点点头,然后又送上了一些卷宗,道:“陛下,这些都是臣认为,这一次州考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答卷,这西答卷都是对旧制和新政之间的一些观点,臣看了都有一些启发!”

“是吗?”牧景来兴趣了,他打开仔细的看了看,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半响之后才抬起头,糅合一下自己的太阳穴,道:“果然是高手在民间,集众之所想,还是有些收获了,这些里面有一些文章,朕应该拜读,文武百官也应该拜读一下!”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想法,特别是博学多才得读书人,他们的想法更加的多变,更加的让人看到希望。

“各州的读书人观点不一样,臣认为,渝州,汉州的人,对新政是最支持的!”司马微低沉的说道。

“交给宣传司,登在大明日报之上!”

牧景道:“朕让所有人都评价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