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孙权的选择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孙权的选择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孙权的选择

夜色笼罩之下,皓月的光芒仿佛都被厚厚的云层给遮盖了。

厢房里,油灯下。

孙权跪坐案前,手中是来自明国了,上面是撰写的是明国的一些朝政政策。

他最近比较喜欢看这类型的书籍。

明朝廷和汉室不一样,明朝廷有高度的言论自由,同样在的书籍管制方面也没有太过于讲究,他们更加注重一个知识流通。

而且明朝廷境内的学堂众多,学子们常常能高谈阔论,谈论政治,所以很多人会撰写一些随手的手札,把明朝廷的政体给录入其中。

有能力的人还会因此出一些书籍。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造纸成本上是越来越小,也让纸张被更多的人用得起,以如今的造纸规模而言,淘汰那些木简和竹简,也只是几十年时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

而更随着活字印刷术的越来越先进,让印刷书本的成本也便越来越小了,出书对于很多知名的大儒而言,将会变得更加简单了。

明朝廷从来不限制任何人出书的,在牧景看来,知识传承,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传承不应该被任何事情,任何人所阻拦。

所以江东境内,也流传不少明国流出来的书籍,而孙权最喜欢,他甚至会派遣一些人,专入明境之内,收集这些书籍。

“制度?”

孙权看的这一本书,名为鸿都语录,也就是一些鸿都门学的学子的,在高谈阔论的时候,被人记录下来的一些语录。

这里上面的一些信息,让孙权打开眼界:“明朝廷的制度,明显比汉室更加的好,更加的能治理这天下啊!”

“可惜了,我们江东不能学,若能学之,何愁江东不盛也!”

他发出这样的感概,是他看到了不一样的政体之下,带来的生机勃然。

吴国虽建国。

但是体制还是老的,还是汉室的根底,不过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的。

如果没有对比的情况麾下,他还是认为如今的吴国还是不错了,孙坚打下来了根基,孙策在治政和大局观都非常好,在开疆拓土之上,更是勇猛精进。

然而在又了明朝廷的对比之后,他却不这么看了,明朝廷的政体,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一些希望。

如果可以,他倒是希望能在江东,进行一场如同明朝廷一样的变法改革,但是他心中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江东的世家豪门的根基更加的深厚可怕,而且孙氏一族也没有牧景那种权势。

牧景最大的不一样,是他麾下的兵马,组建起来的时候,当时是以普通百姓,大部分的农民,黄巾起义的流民,作为根基,而建立起来的。

这些人和世家门阀是截然不同的,绝不会同流合污,所以牧景能稳稳的把持军队,然后才会对那些世家门阀动手。

另外牧景的手段,也不是他能学会的,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快刀斩乱麻,但是应该慢下来的时候,他们又能温水煮青蛙。

这种恰到好处,就真的是捏住了世家门阀的底线,让他们带有希望,却又不得不去迎接明朝廷的变法。

即使这样,明朝廷所面对的困境,也是非常大了,自古变法改革,就没有不流血的。

明境之内,尚且如此。

若是江东境内,他只要表现出这点心思,那就立刻会有人推翻他了,再说,他还不是老大,只是老二,人家逼迫之下,甚至能让孙策斩了他。

所以他也只能感概一下,可没有这份底气。

“笃笃笃!!!”

这时候敲门声从外面响起来了。

“进来!”

“殿下,有客人求见,上了拜帖!”

“正经八百的拜访?”孙权看了看拜帖,略显得有些的意外:“他是从正门进来的吗?”

“后门!”

“我就说,他没这么光明正大,让他进来吧!”孙权冷笑了一声。

“是!”

很快一个穿着斗笠的黑衣人,仿佛把自己的身躯融合在的黑暗之中,步伐之间都是轻盈的,即使你感受到他在身边,好像都摸不清楚他的位置。

走进来之后,在油灯的映照之下,才把这道影子折射出来。

“下去吧!”

孙权屏退左右,道:“我书房方圆十米,不许任何人靠近,有违令者,杀无赦!”

“是!”

这些亲卫都是孙权的嫡系,他自小就聪颖,父亲还在的时候,就给予他不少的权力,让他培养自己的嫡系,所以他身边也有一批忠于自己的人。

甚至在吴国朝堂之上,也有不少的支持者。

孙权站起来,走上一步,看着黑影,道:“你们明朝廷的人,也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投上拜帖吗?”

来人正是明朝廷的使者。

他见过一次。

但是那一次,谈的不是很愉快,同样他也有自己的坚持,所以不愿意放下身段,甚至不是很理会。

不过随着时局的变化,让他不得不重新建立起来这条线的联系了。

“二王子不是说,下次要见你,得光明正大吗?”黑影放下了斗笠,露出了一张阴鸷而幽冷的脸庞。

大明景武司,右司指挥使,赵信。

一个阉人。

却是大明皇帝牧景最信任的人,同样也是牧景的眼睛和耳朵之一。

“走后门,也算是的光明正大?”

孙权冷笑。

“后门也是门!”赵信微微一笑,那张笑脸,让人有一种的不寒而栗的感觉,即使是站在三步之远的孙权,也打了一个寒颤。

“你还真是有道理啊!”

孙权没有太计较。

他坐下来了,目光幽幽,冷眸之中碧绿色的光芒闪烁,一丝丝的冷意然升起来,覆盖了整个书房。

“我上次说了,你敢来,我敢杀,你就真不怕我伏杀你?”

孙权突然问:“我可是江东吴王的亲弟弟,江东朝堂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同样也是孙氏的子孙,杀你们明狗,那是正义!”

江东和明朝廷,血海深仇不为过了,杀了这么多年,折损了这么多,连孙坚都折损了,对于江东而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的确有这个可能!”

赵信平静的笑了笑,脸上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但是衡量了风险和利益,我觉得再来见二王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你们牧明的人,都不怕死啊!”孙权有些感概。

在江东,人才不是没有,但是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才,少之又少,其实大部分的人才,都是从更大世家出来的。

包括孙策最器重的周瑜,何尝不是世家的一份子。

世家的人,更多的是以世家的利益为尊,对于吴国的利益,朝堂的未来了,他的小命他们更在的在意一些吧。

“怕死!”

赵信道:“我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我们也怕死,但是为了未来,为了一个太平盛世,我们可以不惜代价的!”

“为什么?”孙权有些不明白,口号谁都能说,吴国也可以为了天下太平而征战,可为什么有人相信了,有人却嗤之以鼻呢。

他年纪小,却经历不少了,可有些事情,他还是想不明白,想不通。

牧景当年在雒阳,牧氏兵败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少年郎,还是在关中诸侯的包围圈之内,生死不知的情况之下,却能担当起来牧军的主将,带着十万牧军杀出了重围,才有了今天的大明朝廷。

大明朝廷的建立,等于是挖掘了汉室的根基,即使汉室躲过了这一劫,即使大明朝堂败了,未来汉室也不会在存在了,有人开了头,自然会有另外的人来取而代之,总而言之,汉室不会有未来了。

这就是大明朝廷建立之后,天下人的一种感觉。

可这还是让孙权想的不是很名表,为什么牧景年纪小小,却有如此能让无数人追随和,不惜生命为代价的忠心。

“有些话说,有些人做了,这就是道理!”

赵信很多时候愿意和孙权这种聪明人说话,因为孙权这种人,一点就明白,而且不需要说的太直白,就能懂。

还有,孙权这种人,很多事情都能想得透,所以在很多的时候,都不需编排太多的谎言去说服。

“陛下的话,或许有些人怀疑,但是陛下做的事情,却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这天下,正在我们的一步步之中,走向了未来的太平!”

赵信微笑的说道:“而且我坚信,我大明的未来,将会更加的辉煌,能超越秦汉的一个超级盛世!”

“自信!”

孙权冷漠的说道:“这是一个优点,可有些不知所谓,那就是缺点了,不知道说你们明人之太过于自信,或许就是自负吧!”

“无所谓,我们坚信我们所做的,我也坚信我们能做得到!”

赵信笑着谁赢。

“闲话不说了!”孙权想了想,还是不让赵信说下去了,他怕自己被洗脑,明书籍带来的知识,就足够让他一个少年郎热血沸腾了,可他不能不顾江东的利益。

“那就要问问,二王子既然已经拒绝了和我们联合,为何要把我给请来,所谓何也!”

赵信耸耸肩,说道。

他主动的姿态已经过去了,既然是孙权主动,他就要拿捏一下,未来的条件,肯定要重新谈过。

但是不管如何,孙权这条线,他是不会放过了。

江东,必须不能成为大明一统天下的阻碍,如果正面进攻,付出的伤亡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毕竟江东江河水域多,防御也会强势很多。

在这时候,如果能有人从内部联合,那么明军就能轻而易举的占领江东了。

“周公瑾知道我在建业,是你们给的消息吧!”孙权突然问。

“是!”

赵信点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既然是敌人,那么我总要给你点教训吧!”

“如果周公瑾把我直接斩杀在了建业,那你们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孙权冷声的问。

他偷偷回建业,并非是安了其他什么心,不过也有一些自己的心思的,比如在孙伯符征战不利的情况之下,增加自己一些声誉。

不过周公瑾突然发飙,把他悄无声息的赶出来,那么就证明,他还想要回去,已经更不可能。

在加上北境战场的消息不断的传回来,让他有些坐不住了。

一开始他的确不愿意和明朝廷合作,当年明军纵火焚烧建业城,让他父亲战死,他心中何尝不疼啊。

这本来就是血海深仇。

可任何的仇恨,在现实的面前,都是那般显得的苍白了。

他连自己都未必能保得住,还能在意仇恨,所以和明朝廷使者联系上,是他走出最重要的一步棋。

“首先,周瑜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比你想象之中还要聪明,这样的人,做事情也会有一些缺点了,比如不够果断!”

赵信平静的解析:“他要斩杀你,有了是机会,可他不能不顾孙策的想法,他相对于江东的未来,其实更加在意他和孙策之间的情谊,这是一个私心大过公义的人!”

这话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赞美的词语。

私心,公义,有时候不能说有公义就是一个好人,要相对了,多少人为了正义而倾家荡产,甚至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相对于自己的亲人,这种公义,有时候会让一个人变得冷血起来了。

周瑜有大义,却更在意一些私人的感情,比如他和孙策之间,兄弟情或许更甚于君臣之间的感情,如果是君臣情更深一些,他或许会斩杀落单之后的孙权。

“你们倒是分析的精准啊?”

孙权瞳孔凝起来了,心中有一股寒意,想必明朝廷对于江东的大部分的大臣,都会有一个精细的调查报告。

“那是自然的!”

赵信道:“我景武司存在,就是这个工作,分析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工作!”

“厉害!”

孙权有些拍掌赞美。

他咬着牙,冷声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分析一下,被你们出卖之后的我,能不能和你们合作!”

“我认为能!”

赵信点头说道。

“你凭什么还有这一番的自信!”孙权拳头握紧:“我最讨厌被出卖,谁出卖我,我不介意和他鱼死网破!”

“你孙仲谋不是这样的人,面对屈辱,孙伯符会鱼死网破,但是孙仲谋会忍,我们陛下曾经评价过你们兄弟两,我个人认为,很中肯!”

赵信说道。

“是吗,我倒是想要知道,大明天子对我们兄弟的评价!”

孙权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