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三百零六章 求贤令的爆发 上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三百零六章 求贤令的爆发 上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三百零六章 求贤令的爆发 上

时间开始进入光熹二年的四月。

四月中旬,雒阳城依旧是一片春意浓浓的光景,但是明显让人感觉到天气越来越热乎了,这时候已经有了一丝丝进入炎夏季节的征兆。

而这时候的邸报之争也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地步。

一开始其实只是鸿都学报和儒学日报的争锋。

两份邸报各有市场。

儒学日报主攻读书人市场,以儒学为主论,以大儒文章为底气,吸引了无数读书人的争抢,很快就在读书人心中建立的一个的高大上的烙印。

而鸿都学报,报中的文章和板块,基本上以易学易懂为主。

说白了,这是一份大众报纸,就算没有读过书的老百姓,听了别人朗读上面的内容,都能听得一二,而且最主要的是以朝廷政策的颁布消息和一些轶事连载为根基,吸引了很多读者,概括的读者从读书人到普通老百姓,应有尽有。

论起舆论影响,儒学日报比较出色,毕竟这时代读书人的地位至高无上。

但是如果是要论起覆盖力和发行力,始终还是鸿都学报比较有市场性。

不过随着两份邸报的争锋,开始引出了一个邸报层出的风暴。

无论什么时代,炎黄子孙的效仿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只要有一个新东西的出现,总有人学会仿冒,要不然后世的时候怎么号称炎黄大地为第一的山寨机的圣地。

随着邸报模式的出现,这种饭后娱乐的添补,让不少的精神得到补充,也让很多精明的读书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际遇。

当日报在流出雒阳,想要抢夺的周围城池的市场份额的时候,周围地区的士子自然纷纷冒仿起来。

当然第一个跟风的并非雒阳之外的人。

而是雒阳城中,号称第一学府,太学。

以太学几十个博士为主,集合了太学的精锐学子,四月七日,太学早报出现,这一份报纸虽然后来发行,但是有太学祭酒蔡邕在背后撑腰,刚刚发行三期,就已经迅速的抢夺了不少的市场。

除了太学早报之外,雒阳城之中还出现了不少跟风的邸报,但是不成气候,一个是因为的还没有得到的造印监的技术之气,想要发行邸报,最少要得到活字印刷术和改革的造纸术,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另外一个就是的没有强大的影响力之气,想要发行邸报,形成影响力,身后最少有一个三公级别的大臣,或者是大儒级别的大臣支持。

这都不是的简单能做到的。

所以雒阳城之中,始终被鸿都学报和儒学日报占据市场,还有的太学早报在旁边的努力的想要和两大邸报较量,当然,出了雒阳城,太学早报就失去了影响力了,只剩下鸿都学报和儒学早报在交锋。

随着雒阳爆发,邸报影响力自然而然的穿透出去。

无论是鸿都学报的主持人戏志才,还是儒学日报的当家的,袁家家主的亲弟弟,当初让牧景一把火给烧出了官场,黯然致仕的袁隗,他们的心中都明白,邸报的影响力很重要,有影响力才有市场,所以不约而同的开始扩张影响力,不仅仅争取雒阳市场份额,也开发行向外。

邸报的风云,开始蔓延关中大地。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河内郡。

四月十二日,以河内十余士族为主,河内第一世家司马家支持,司马家大公子,刚刚及冠的司马朗亲自筹建,三天之后河内周报开始筹建发行。

当初雒阳权斗,何进大胜灵帝,牧景被迫撤去所有官职,放弃造印监的监令的位置,也让造印监所有的技术被世家豪门窃取,司马家也是得了造印监技术的世家之一,以活字印刷术和改革的造纸术,想要发行报纸,并不难。

这时代有很强烈的乡党意识,也有很强烈的地势分布。

发行河内周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抵制扩张影响力的儒学日报和鸿都学报。

但是河内周报始终不如两份报纸分量,这两份报纸背后的团队都是顶级的,刊登的东西无论是大雅还是大俗,都经得起市场考验。

所以河内周报只能稍微的做出一点阻碍,并没有影响两份邸报的扩张。

对着的两份邸报的狼性侵略,文化的世界开始的出现的波涛,彻底的打破了关中的寂静。

随后,长安学报,弘农日报,河东时事报……等等,士族的反应太快,读书人的思想太迅速,所以关中大地迅速的出现十余邸报。

这个时代根本就是一个枯燥的时代,农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算官至三公大臣,唯一能轻松一点的娱乐方式就是宴请好友,看着歌舞,能有了娱乐方式太少了。

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想要看的东西也会不一样,钟爱看的文章自然也会不一样,所以每一份邸报,都以一定的市场,只是市场大小的问题。

当这些邸报一份份的冒头,不断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开始满足一些人无法打发的时间,开始让很多人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了青梅煮酒的话题。

所以这一份市场很大,即使是不断出现的邸报,也无法彻底的添补进去了,只会把邸报这种方式的爆发越来越的狂热。

不过即使整个关中出现了不少邸报。

还是无法阻止鸿都学报和儒学日报的爆发,两份报纸的影响力就好像的干燥的山林着火一样,扑都扑不灭,猛烈的在燃烧起来了。

……

五月,关中越来越热了,雒阳的天气也变得炎热起来了,不少有地窖的人家都开始屯冰解凉了。

光熹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小半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的朝廷很平静,依旧是以牧党为尊,另外还有士族和大司马董卓一党形成一个势力三角形。

三方虽然形成犄角,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反而是一致对外,应对的都是各方有割据势力的诸侯。

牧党以太傅牧山为首,尚书蔡邕为辅,不断蚕食官位,牧山有强大兵权影响,蔡邕有士林的绝对影响力,两人是文武的配合,自然造成的巨大杀伤力。

士族一党,虽少兵权震慑,可在整个天下来说,影响力巨大,四世三公的袁家,司空袁逢更是代表性任务,司徒王允,太尉卢植,执金吾卿杨彪,雒阳令司马防……都是士林大儒,能影响天下读书人的存在。

另外就是的第三方势力,之前很低调,几乎看不到,可是渐渐之间,却为人所知,在雒阳城渐渐站稳脚步的大司马府。

大司马董卓,夹在牧山和袁逢之间,他的日子不好过,可有李儒为他的运作,倒是如鱼得水,反而拉拢了不少中立一派的官吏,让他们在朝廷的影响力渐渐扩张开来。

这本来是一个平衡。

这个平衡暂时来说,是可以保持下去了。

但是随着鸿都学报上的一则令,让这个平衡的走势渐渐的开始倾斜,雒阳的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

……

五月六日。

中午。

太傅府邸,景平院。

院落之中,大树之下,石亭之中,牧景,胡昭,戏志才,三人对着三角而做在石板凳上,无论是戏志才还是的胡昭,神情都很严肃。

“世子,你可想清楚了,这东西一旦爆发了,后面的事情,谁都预料不了!”

胡昭沉声的道。

当今天下,不乏挑战士族世家威严的人。

他也算是其中之一。

当初他狂妄自大的去挑战颍川了一些士族,也落的一个有乡归不得的下场,即使在雒阳创下贤明,跳进当世大儒的行列之中,可终究回不得颍川。

可想而至,士族世家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庞大。

但是他还没有牧景这么大胆子。

求贤令。

这是求贤你的一则令而已,可是这一则令要是的爆发了,那就是掘了士族坟墓,无论是仇视牧山的,还是对牧山有好感的,天下世家都会群起而攻之。

士族世家,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是他们掌控的举荐人才的资格。

普通读书人想要出仕途,想要入朝为官,就要有人为他们举孝廉,但是能资格举孝廉的人,基本上都是的士族之人,不是在朝为官,就是的世家豪门。

他们已经垄断这条路,形成了一个权势的循环,举孝廉就等于收取门生,想要出仕途,就要的成为士族的一份子,这周而复始的下来,才能让天下权势,十有**,进入士族的手中。

而牧景酝酿的这一则求贤令,那是什么,那是让举孝廉制度陷入混乱的征兆,也是打破了士族垄断人才的开始。

“天下人才,十有**,皆为士族门阀所有!”牧景声音沉沉:“这种畸形的制度,早就不应该存在,能过去的时代要被打破,新的时代要降临,求贤令必须爆发!”

从近来说,求贤令是为了父亲牧山招揽人才,雒阳城之中已经建立了十座求贤馆,只等待求贤令的爆发,就会有络绎不绝的人才来投,毕竟这世界过门不得其入,落魄的人才,比比皆是。

从远来说,也是为了改革这种举孝廉落后的官吏选拔制度而做好准备。

所以当鸿都学报的影响力已经达到牧景期待的境界之后,牧景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的求贤令的爆发。

“我也同意求贤令的尝试,毕竟如今我们太缺乏的能用的人才,无论是太傅大人,还是尚书大人,其实麾下能用的人,都是寥寥无几,比不上司空袁逢抬手指间就能补齐一些官职!”

戏志才沉思了半响,道:“但是我还是认为太急了!”

“急是急了点!”

牧景点头,他知道戏志才说的是实话,但是他有他的考虑:“可是想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就不能让他们的有反应的时间,该出手,就要出手,现在出手,时机刚刚好!”

他急,一个是急着要人才。

另外一个原因。

他需要把世家门阀的影响力拉到上面来了。

关中粮食市场已经拉开了战幕,长安开始的粮食争夺战,要是惊动了一些关中世家,关中世家暗中发力,这计划很可能会腰斩,所以牧景要以身为靶子,掩护这一次的行动。

戏志才和胡昭对视一眼,两人皆沉默下来,不言语,倒不是不想反驳,而是他们和牧景相处了有一段时间了,了解牧景的性格,平日有商议,听得进去劝谏,看似好说话,可一旦他的心中有了自己的决定,却比牧山还要的独断独行,根本无人能劝服他。

“志才!”

牧景把手中亲自写好的一篇求贤令递出去:“明日就刊登出去,鸿都学报接下来三期,每一期最少加印五十万份,我要的不仅仅是覆盖关中,散的越远越好,最好大汉上下,人尽皆知!”

“你既然都已经决定了,我尊重你的决定!”

戏志才拿着这一篇简易好明白的求贤令,转身离去,带着强大的执行力,向着的鸿都门学旁边建立的鸿都学报官邸而去。

“小心反扑!”胡昭抿一口清茶,温润自己的心情,低声的道。

“这就要有劳先生了!”

牧景拱手:“我会让景武司上下皆听先生吩咐,还请先生盯紧他们!”

“我尽力!”胡昭眸光栩栩,这是一场硬仗,即使他,心中也有一份压力,因为谁也不知道士族的反扑会到一个什么地步,弄不好,强大的牧党会烟消云散。

……

五月七日。

早晨。

雒阳城之中,最新一期的鸿都学报已经开始销售。

“掌柜,来最新一份鸿都学报!”

“好嘞!”

“……”

“掌柜,这一期鸿都学报来了没有,快快给我那五份!”

“已经来了,客官你稍等!”

“……“

销售点基本上是城中的景平书斋,景平书斋的影响力不小,最近加入了鸿都学报的发行,生意变得更加好了,每日进出的客人多不胜数。

“今天的鸿都学报说不知道刊登了什么大事?”

“之前徐州刺史陶谦晋为徐州牧的官文我倒是看了,我听说,最近朝廷商议,剿灭凉州再起的叛军,今日可能是说凉州乱军的事情!”

“我倒是心心念念那一份轶事的连载,已经连载三期,今天是最后一期!”

“……“

鸿都学报已经形成了影响力,追读的人并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