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坑王 > 第四百零七章 房州刺史

大唐坑王 第四百零七章 房州刺史

作者:吉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4:30

第四百零七章 房州刺史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喜欢就分享

.nhuatang.当卢小闲骑马来到房州刺史府大门前的时候,早有几个刺史府的官员恭候在那里了。

为首的是房州府司马张文,他小心翼翼的询问:“来人可是卢公子吗?”

卢小闲下马,也不顾不得客,拱拱手道:“我是卢小闲!”

“下官房州司马张文恭迎卢公子!”张司马恭恭敬敬道,“梁王下正等着您呢!里面请!”

卢小闲点点头:“劳烦张司马头前带路!”

卢小闲跟着张文等一众官员进了刺史府。

瞅着众人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内,门口原本两个站的笔直的衙役这才松了口气。

他们二人现在还处于兴奋当中,不久前他们居然见到了大周梁王武三思。一个普通衙役能见到如此大人物,总会有几分兴奋。

其中年轻一点的衙役,嘴里有些喋喋不休:“说也怪了!梁王下是堂堂的亲王,怎么就对这么个文弱书生儿如此厚待?”

另一个年龄大些的衙役,带着饱经世故的口气说:“闭嘴!老毛病又犯了。你管是怎么回事。刺史大人专门交待过,无论看到什么都要烂在肚里,不许乱嚼舌头,你都忘了?”

“刺史的交待,咱都记着呐!这不是咱俩之间的悄悄话嘛!”年轻衙役神秘地说:“我瞅着梁王下来房州恐怕不简单,肯定是针对庐陵王的,这可是天大的事。谁知道是吉是凶,前面那几个皇子不都……”

年龄大的衙役立刻“嘘”了一声,一脸惶恐道:“我看你小子是活腻歪了!非得给你嘴上贴上封条不可,这是咱们能议论的事吗?小心隔墙有耳!”

年轻衙役意识到自己失言,吐吐舌头不再说话。

……

房州历来是大唐王室流放之地,除了庐陵王李显外,高宗李治在位时的废太子李忠曾徙任房州刺史。麟德二年,废太子李贤之孙广武王李承宏也被贬任房州别驾。

上溯到隋朝,隋汤帝杨广杀太子杨勇,也曾追立杨勇为房陵王。

为何唐王室屡屡看好房州做为流放地?

从长安城放眼看去,会发现房州是秦巴大山中的高原盆地,东、西、北三面无险地,只有南面紧邻秦巴大山。

房州生存条件优越,是废贬王室的理想之地,对废黜的王室是一种优待。房州同时也是王室经略的后方战略基地,虽与长安有一定距离,但房州古驿道向西和西北的有三条,直通竹山、竹溪、郧阳,西接长安,鞭力能及。

正因为房州的重要,房州刺史人选向来为朝廷所重视。

现任房州刺史叫郭敬之,华州郑县人,太原郭氏家族后裔。郭敬之起家涪州录事参军,曾任过渭州和吉州刺史,三年前转任房州刺史。他高八尺二寸,面皮白净,方方的脸上,突出两条浓黑的剑眉和两绺飘逸的黑髯,二目有神,风度闲雅,望之有神仙之态。

此刻,郭敬之立在武三思面前,表严肃,双眉紧皱,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一见卢小闲,武三思赶忙道:“卢公子,你可算来了!”

卢公子笑着应道:“还是下神速呀!”

武三思一脸苦笑:“哪是本王神速,陛下专程派使者前来催促,让本王办了差速速赶回洛阳不得有误,本王这也是没有办法!”

解释完之后,武三思指着郭敬之对卢小闲介绍道:“这位是房州刺史郭敬之郭大人!”

郭敬之虽然不清楚武三思缘何对卢小闲如此客气,但武三思都是如此作派他更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向卢小闲施礼:“下官见过卢公子!”

卢小闲回礼道:“郭刺史客气了,此次梁王下奉旨办差,还须刺史大人大力协助才是呀!”

“这是下官应该做的!”郭敬之的回答不卑不亢。

武三思接过话来:“临行前陛下交待过,接庐陵王返京事宜,到了房州后与刺史交接完手续后即赶快回程,本王打算今就向庐陵王宣旨,明启程离开房州,不知刺史大人意下如何?”

“下急于返程的心下官理解,只是下官觉得如此甚为不妥……”郭敬之言又止,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见郭敬之直截了当提出反对意见,武三思不由皱起了眉头。

卢小闲盯着郭敬之,微微一笑道:“不知郭刺史有何见教,愿闻其详,说出来也好为下决断提供参考!”

“庐陵王是陛下的亲生第三子,还当过皇帝,在房州幽闭了十几年,现在突然要带他返京,总得让他有个适应的过程。再说了,庐陵王不是一个人,家眷和府邸随奴仆各色人等有数百人,不是说走就立刻能走的,得容他们简单收拾一二才能启程。下官建议,今可先派人告知庐陵王返京事宜,明前往府邸宣旨,三后启程,这样比较稳妥一些!”郭敬之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建议。

郭敬之这番话,完全是站在李显的立场上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

事实上,郭敬之对李显向来照顾有加。

李显刚到房州时,除了原来带的一些奴仆外,其他手下都是房州衙门派来顶班的。关键的位置上,都是安插的各种眼线。李显一家任何细小的行动,都逃不出他们这些人的眼睛。

十几年来,房州刺史换了好几任。大部分刺史对李显一家都很严厉,时不时来王府突然视察,煞有介事,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碴儿。甚至有时还把李显叫到衙门去问话,那口气就像审问训斥犯人。

徐-敬业作乱时,他们就把李显叫去问话,让他交代徐-敬业如何派人跟他联系起事造反。

这不是诚心找麻烦吗?

李显连徐-敬业是谁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联系造反呢?

可李显的解释他们也不相信,好在没有武则天的圣旨,刺史也不敢真把李显怎么样。折腾了个把月,后来实在也问不出个什么,这事才不了了之。

李显心中清楚,这些管束他的刺史也是执行朝廷旨意,不这样办他们也难于交差。后来,李显对这种做法也慢慢习惯了。

郭敬之上任之后就不一样了,他总是以臣民对待太子的礼仪恭敬地对待李显,一反过去刺史那种严厉和苛刻的态度。不但王府吃的用的尽量充足供应,而且还经常对李显问寒问暖,并时不时地告诉他外面的一些信息。

有了郭敬之的关照,李显在房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常率领家人到房州城外打猎。三宝洞、神农塔、神农庙、老君观、白云庵、张公院、玉皇阁这些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郭敬之的坦诚相待,让李显颇为感动,他们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感。

此刻,武三思想要明启程返京,郭敬之下意识提出了反对意见。

“三后再启程?”武三思显然接受不了,正要否决郭敬之的建议,却听卢小闲在一旁道,“郭刺史所言颇有道理,那就依郭刺史吧!”

武三思意外的看着卢小闲,卢小闲笑着解释道:“下,这事还真急不得,大不了咱们在路上抓紧点时间,三很容易就挤出来。”

“那好吧!”武三思终于点头应,“就按郭刺史的建议,明宣旨,三后启程!郭刺史,下午你就派人到王府通知此事吧!”

……

在城门口送走卢小闲之后,李显带着李裹儿回到府邸。

庐陵王妃韦氏得报后,匆匆赶到前院来。

韦妃是李显的第二任王妃,她刚嫁给李显的时候只有十七岁,比李显足足小了八岁。

李显的第一任王妃赵氏,因其家族得罪了武则天而被囚致死!李显成为太子后,因韦氏因姿色出众,善解人意而被册封为太子妃。

韦氏是京兆府万年县人,祖父曾任曹王府参军,父亲曾任韦玄贞普州参军。然而家世高贵并不一定能给子孙带来平安的人生,在这方面,韦氏的前任赵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和韦氏一样,赵氏是李显的元配妻子。她的出比韦氏要高出一大截,乃是右领军将军赵绰的孙女、定州刺史赵壤与唐高祖常乐公主的女儿。

李显做英王的时候,赵氏便成了他的元配王妃。论起辈份来,李显还是她的表侄。然而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与李显的母亲武则天素有仇隙,这段看起来门当户对光宗耀祖的婚姻,实际上是把赵氏白白地送给武则天做发泄怨恨的牺牲品。

当常乐公主夫妇被贬出京之后,武则天干脆将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赵氏关进了内侍省,以至于她被活活饿死。

嗣圣元年,李显登基后,韦妃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皇后。

世事莫测,韦氏哪会想到自己仅仅做了五十多天皇后,李显就被武则天废除了皇帝之位,贬为庐陵王,她也失去皇后之位,跟随李显被流放到了均州,后来又被迁往房州。

在房州,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韦妃一见李裹儿,就戳着她的额头,红着眼睛带着哭腔道:“你个死妮子,这些子都跑哪去了,可把为娘急死了!”

喜欢就分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