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144章 1884年的飞机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144章 1884年的飞机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144章 1884年的飞机

第144章 1884年的飞机

乔治希望俄罗斯帝国从上到下,都能提起对日本的重视。

可至少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现在的日本,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太弱小了。

1868年明治击败德川幕府,开始明治维新。

明治野心勃勃,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模仿欧美国家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

明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日本国力弱小,发展近代工业所需的绝大部分资源都需要进口,日本政府无力承担,所以在1881年,日本政府不得不将官办企业廉价出售给特权商人,走上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目前的日本,钢铁厂有,但是没产量,兵工厂也有,同样因为缺少原料,实际上只是组装厂,航运企业所需要的船只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铁路公司虽然有了,但是却连枕木都无法自产。

明治很沮丧,维新了十几年,日本除了纺织业有了一些成绩,在其他方面毫无建树。

日本的纺织业也是建立在对工人压榨的基础上,纺织机的动力甚至都不是蒸汽机,而是人力或水力。

众所周知,纺织厂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工。

明治维新的启动资金又是靠日本政府组织日本女性集体下南洋卖那啥卖出来的。

所以日本的维新,完全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压榨上才艰难起步。

这样的日本,确实不配得到俄罗斯帝国的尊重。

“乔治,你担心过度,即便到下个世纪,日本也不配成为俄罗斯的对手。”科尔夫完全看不上日本,对乔治的提醒不以为然。

“限制日本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源,一旦日本拥有资源,日本的发展速度会让世界震惊。”乔治虽然不喜欢日本,但也得承认,纵观日本的崛起过程,完全就是一本脑洞突破天际的超级爽文。

日本真正腾飞,是在甲午清日战争后。

日俄战争后,日本已经拥有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资格了。

“那又怎么样,日本该去哪儿获得资源呢?”科尔夫不认为日本有机会。

理论上日本确实没机会。

可谁让日本旁边有个更加费拉不堪的清帝国呢。

日本发展工业所需的一切资源,都能通过清帝国得到。

甚至就连进一步提升工业水平所需要的资金,都是清帝国提供的。

乔治现在所能做的极为有限。

日本虽然国力弱小,至少国内有人。

海参崴连人都没有,还不如日本呢。

西伯利亚舰队效率高,圣诞节前,将第一批工人送达海参崴。

米哈伊尔不管人是从哪儿弄来的,按照人头付钱,先把人安置到农庄调养身体,开春之后进山。

不调养不行,用米哈伊尔的话来说,这些工人一阵风刮过来都能吹倒,让他们现在去干活,不出三天就全部累死。

高丽的动乱虽然平息,余波愈演愈烈,日本政府逼迫高丽,就日本使馆被焚,日本人被杀进行赔偿。

俄罗斯虽然没死人,但是俄罗斯使馆也被烧,同样要求高丽政府给与赔偿。

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决定的,乔治也管不着,年底快要到了,叶卡捷琳娜年终盘点,发现仅账户内躺着的资金,就已经达到500万卢布之多,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乔治挣得多,花的也多,仅在海参崴,今年一年内就花费了超过500万卢布。

叶卡捷琳娜还满世界买房子买机器订船,她已经很努力在花钱了,没想到还是赶不上赚钱的速度。

“沙皇都没有咱们赚钱的速度快。”叶卡捷琳娜得意洋洋,她是了解沙皇的。

沙皇拥有的土地虽然多,但是不经商,不能与民争利,赚钱的速度自然没有乔治快。

乔治现在的生意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香槟,到现在的化妆品,全部都是暴利行业。

连海参崴的木材和煤炭,都开始帮乔治赚钱了,这是乔治没想到的。

乔治本以为海参崴要产生利润,怎么着也得等十年八年以后。

没想到现在就见到了回头钱,完全是意外之喜。

只能说这个时代的钱太好赚了——

当然这话也只有乔治才有资格说。

“给舅舅们每人包一个大红包!”乔治大方,对自己人从不吝啬。

这些钱可以说都是乔治的舅舅们赚回来的,乔治只提供创意,舅舅们像骡子一样,被叶卡捷琳娜赶着满世界跑,三舅蒂埃里现在还在美国帮乔治采购机器设备呢。

乔治没想一步登天,工业生产要循序渐进,野地里不会睡一觉就长出大炮来,乔治现在能力有限,那就先从民用领域入手,完成原始积累。

明年最重要的任务毫无疑问还是钢铁厂。

但是猎枪也不能忽视,蒂埃里正在美国帮乔治采购生产猎枪和子弹所需要的机器,火药也很重要,开矿修路都要用得到,无烟火药倒是可以放一放,这个还是太敏感。

民用猎枪没有那么多讲究啦,子弹就算用纸壳弹也无所谓,能用就行。

猎枪的生产也不难。

奥布霍夫钢铁厂1864年建成,1872年就开始为海军生产305毫米大口径舰炮,1886年奥布霍夫钢铁厂还接到两个飞机发动机的订单。

提到飞机,人们只记得莱特兄弟。

又有谁知道,俄罗斯海军少将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莫扎伊斯基,从1856年就开始研究飞行器了呢。

莫扎伊斯基的研究并不顺利,他在1876年进行第一次公开表演,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1882年,莫扎依斯基研制的一架翼展12.2米,装有2两台21.1千瓦(30马力)英国制蒸汽机,全重943千克的飞机,由戈卢别夫驾驶,在彼得堡市郊的练兵场上,沿一设置在斜坡上的导轨向下滑动助跑,进行飞行尝试。

该机在途中只跳跃了几次,并未持续离开地面,因而这次试飞未得到承认。

莫扎依斯基犯了错,他的飞机太重了,以现在的动力,想要飞起来很难。

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只有275公斤,才只飞了36米。

如果莫扎依斯基把重点放在减轻重量上,那飞行之父的美誉,就轮不到莱特兄弟了。

乔治这几年大部分时间,要么在橡团,要么在橡园,深居简出,所以并不知道俄罗斯居然有人在研究飞机。

这消息还是科尔夫告诉乔治的。

“飞行器?飞机?”乔治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

21世纪的美国强大到,现代生活的每一个东西都是美国人发明的,在美国出现之前,人类生活在蛮荒时代,衣服都是树叶子串成的。

都不说俄罗斯帝国,苏维埃都被美国人宣传为专职极圈的典型,完全不配存在于人类社会。

现在乔治又有了新发现。

至少在莱特兄弟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飞机了。

而且还不是提前一天两天。

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起来是在1903年,现在莱特兄弟的哥哥才17岁,尚未成年。

“我不知道亚历山大研究的东西应该叫什么,不过他看上去确实能飞,亚历山大很有信心——”科尔夫是把莫扎依斯基研究飞机这件事,当做趣闻讲给乔治听。

年底了,舅舅们的分红要给,感情也要巩固,乔治送给科尔夫一只狗,科尔夫很高兴。

不是看门狗,而是黄金做的狗,重量为10公斤。

海参崴有金矿,10公斤黄金听上去很多,其实也没有多少钱,也就科尔夫一年的薪水而已。

这也不是贿赂,只是朋友间的馈赠而已。

科尔夫能回馈给乔治的,自然就是友谊了。

“不是看上去能飞,而是确实能飞,亚历山大住在圣彼得堡吗——”乔治恨不得现在就回圣彼得堡。

说到飞机。

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好像也就在这几年。

乔治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这几年,貌似在圣彼得堡浪费了很多时间。

和军队相比,乔治更重视人类科技的进步。

莫扎依斯基的蒸汽机,功率虽然不够强大,可也达到了30马力,除了用来做飞机动力,还能做很多东西。

卡尔·本茨只是发明了汽车,汽车要用到的内燃机,乔治就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了。

不过这也没关系。

这个时代的发明家,大多都是单打独斗,纯粹因为兴趣爱好,才开始某方面的研究。

仅靠兴趣爱好支撑的研究,是无法坚持太长时间的,资金是最大的问题。

乔治在研究重机枪的时候,因为缺乏参照,只能让伊戈尔师徒手工搓,每一挺重机枪都成本高昂,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

飞机也一样,莫扎依斯基除了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有人为他指明方向,告诉他真正的飞机是什么样,这样莫扎依斯基才不会走弯路,才不会不为外界所知。

乔治不知道飞机是怎么制造的。

但是乔治知道动力不足的年代,飞机的重量越轻越好,先让飞机能飞起来,然后再说其他的。

“在,亚历山大是海军军官,不住圣彼得堡住哪里?”科尔夫这个推论太勉强,俄罗斯的海军军官,还可能住在敖德萨,那里是黑海舰队驻地。

乔治去找米哈伊尔,让米哈伊尔派人去德国找卡尔·本茨,给卡尔·本茨送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