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157章 海参崴咖啡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157章 海参崴咖啡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157章 海参崴咖啡

第157章 海参崴咖啡

任命这些亲戚身居高位是权宜之计,可是乔治也实在是没办法,他手里无人可用。

乔治这几年将重心放在橡团,忽略了商业这方面的人才,基本没什么积累。

米哈伊尔来到海参崴之后,乔治的商业版图突然一下子飞速膨胀,从最开始的香槟,到之后的化妆品,再到海参崴的工厂,乔治这两年内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到乔治有时候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米哈伊尔刚到海参崴的时候,乔治担心海参崴无人可用,把心思都放在如何获取劳动力上。

现在劳动力问题初步得到解决,虽然称不上充裕,相对于现阶段的海参崴来说足够了。

管理人员的缺口又逐渐浮现。

工人可以用填鸭式教育快速培养。

合格的管理人员却只能慢慢来,哪怕乔治的这些亲戚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乔治现在也只能信任他们。

乔治肯定也不是百分之百信任,适当的监督必不可少。

这方面乔治手里倒是不缺人,橡园老兵最适合这份工作。

橡园老兵和叶罗欣是生死兄弟,既然叶罗欣和达莉亚都来到海参崴,老兄弟们自然生死与共,尤里连他即将生产的老婆都不管了,直接跟乔治来到海参崴。

尤里在橡园,实际上承担着橡园的安全工作,乔治不在橡园的时候,橡园的安全就是尤里和他的老兄弟们负责的。

和亲戚们相比,乔治其实更信任这些老兵。

于是尤里就被乔治任命为海参崴的警察局长。

和圣彼得堡的秘密警察不同。

海参崴的警察局,不仅要负责海参崴的治安,同时还要负责海参崴的安全工作。

乔治对警察局的要求高,不仅要求警察局监督外来人口,同时还要求尤里在海参崴内部组建一个情报网,监控海参崴的每一个角落。

“警察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工厂内部,重点监控那些不老实工作的家伙,我们努力为工人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和薪水制度,不能让别人摘了桃子。”乔治没忘记俄罗斯帝国是怎么亡的,圣彼得堡有民意党,海参崴迟早也会有。

从人口比例来说,海参崴的工人数量,将来可能比圣彼得堡更多。

如果不注意对工人群体的监控,一旦工人群体被煽动,海参崴的大好局面将全部付诸东流。

“海参崴工人的薪水,已经比圣彼得堡工人的薪水更高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米哈伊尔很生气,谁敢裹挟民意,谁就是海参崴的敌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有30戈比就有50戈比,有50戈比就想一卢布,如果不从源头上斩断隐患,迟早我们将所有的利润都分给他们,他们也不会满足。”乔治不反对工人争取正当权利,但如果打着“正当”的旗号行不法之事,那就都去挖矿吧。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民意党人。

当然民意党人想煽动工人也不容易。

海参崴的绝大部分工人都是华裔。

民意党人想煽动工人的话,先把汉语学会再说。

即使学会了,其实用处也不大。

华人最大的优点是,不易煽动。

美国在修建环太平洋铁路时,雇佣了数万华工,整个工程期间,华工遭到非人虐待,每一根枕木下,都埋着一具华工的尸骨。

去年环太平洋铁路竣工,在竣工仪式上,居然没有一名华工的身影,华工也并没有因此闹事。

《排华法案》之所以出台,就是因为华工太能干,太能卷,以至于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岗位,所以那些议员才会提出限制华工,以讨好选票。

这些足够证明华工是全世界最稳定,最吃苦耐劳,且最安分守己的群体。

所以民意党人想像煽动圣彼得堡工人那样,煽动海参崴工人,下辈子吧。

“这好办,我们将来自欧洲的移民和来自清国的工人分开,不让他们接触,让民意党人去山沟里代表野狼的意志吧。”米哈伊尔狞笑着,为那些可怜的民意党人定下基调。

尤里在橡园,一年一胎孩子,去年还是双胞胎,现在儿女双全,家庭美满,别无所求。

明年开春,尤里的妻儿就会从圣彼得堡来海参崴,他可不想让该死的民意党人,打扰自己的平静生活。

于是被发配到海参崴的民意党人就倒了霉。

乔治在圣彼得堡,曾请求沙皇将所有民意党人都发配到海参崴来,乔治会替帝国好好照顾他们。

沙皇虽然嘴上没同意,但就是这么做的。

10月底,一批来自圣彼得堡的罪犯抵达海参崴。

这批罪犯从敖德萨出发时还是9月份,所以他们还穿着单衣。

十月底的海参崴已经冰天雪地,没有厚衣服暴露在野外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冻伤的程度。

负责接收的克扎科夫核对完名单后不太满意,因为这批工人从敖德萨出发的时候还有125人呢,抵达海参崴时就只剩113人了。

“其余的人呢?”克扎科夫询问押送这些囚犯的军官。

“病死了,掉海里淹死了,上吊了——总之是死了。”来自波兰的骑兵军官拉基茨基随意,对海参崴充满好奇。

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来过海参崴,对他们来说,海参崴和古老东方帝国一样,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拉基茨基有点失望,海参崴一点都不像他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那样充满威严,荒凉,落后,稀稀拉拉的建筑物,根本不像个城市。

只有路面还算不错。

即便以圣彼得堡的标准来衡量,海参崴的道路交通也可以用优秀形容。

橡园的道路成本太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性。

海参崴境内河道纵横,山脉交错,石头是不缺的。

码头这边因为工程标准比较高,地面全部都采用条石硬化,几百年都用不坏。

有了高标准的路,还得精心维护才行。

俄罗斯冬天的雪太大,西伯利亚荒原积雪最厚的地方有20米。

为了保证码头的整洁,海参崴用了几辆抽水车,随时抽取海水冲刷码头,保证码头上不会出现积雪。

囚犯在船上的条件虽然不太好,取暖还是没问题的,至少没有人被冻死。

从温暖的船舱一下子来到被冰封一样的码头,囚犯们只待了几分钟,就已经有人摇摇欲坠了。

“机器为什么也少了一台,这些机器总不会冻死了吧?”克扎科夫认真细致,每一台机器都要仔细清点。

“怎么可能呢?所有机器都在这里了。”拉基茨基认为克扎科夫是在刁难,这是艘货船,沿途停靠港口除了加煤加水什么都没做,那么大一台机器,不可能直接消失。

至于货船如何载人,这就不是拉基茨基担心的问题了。

“先,先,先生,能不能给我们一件衣服,我们快冻死了——”克扎科夫穿着羊毛大衣,戴着羊皮帽子,穿着厚实的高筒皮靴,一点也不冷。

囚犯都是一身单衣,这一路上担心受怕不说,饮食上也得不到保障,连续几十天的海上旅程,几乎击碎了他们的意志,现在全凭一口气撑着。

“闭嘴,说话之前必须请示,谁再敢不经请示就发言,我就让他尝尝海参崴咖啡——”克扎科夫很不高兴,囚犯没有提条件的资格。

“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冻死了!我是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生,不应该遭到这种对待。”一名年轻的学生无惧威胁,俄罗斯帝国对于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尊重的,所以圣彼得堡的学生们,对克扎科夫这些军人就不太尊重。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数量稀少,基本上一毕业就是官员,跟克扎科夫他们这些大头兵不一样。

克扎科夫在军队如果没靠山的话,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可能爬上更高位置。

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生前途无量,在进入俄罗斯官僚体系后,会受到师兄和校友们的特殊照顾,只要不犯错,一路畅通无阻。

现在明白发配西伯利亚,为什么会变成西伯利亚五年游了吧。

“你是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克扎科夫喜欢这样的刺头,就算没有,他也要找一两个人立威。

再多几个,其实也没问题。

“这和你无关!”学生脸色铁青,也不知道是冻得,还是气得。

“既然你来到海参崴,那就和我有关系。”克扎科夫的眼神从所有囚犯脸上一一扫过,大多数囚犯的眼神是仇恨,只有一部分是畏惧。

“知道海参崴咖啡是什么吗?”克扎科夫努力让自己看上去和颜悦色。

看在别人眼里,克扎科夫的形象,这会儿比黑巫师都恐怖。

“谢谢,我正需要一杯咖啡暖暖身体。”年轻的孩子不知道社会的险恶。

克扎科夫微笑挥手,两名哥萨克士兵过来,拖着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向岸边走去。

“伱们干什么?放开我——”年轻人拼命挣扎。

哥萨克只听从上级的命令,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是一部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

年轻人直到被扔进海里的时候还没有搞清楚,海参崴和圣彼得堡到底有什么不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