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611章 意大利 奥斯曼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611章 意大利 奥斯曼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611章 意大利 奥斯曼

第611章 意大利 奥斯曼

1月5号,乔治返回彼得格勒。

此时俄历新年还没有到来,俄罗斯帝国使用的儒略历,比公历晚13天。

战时的彼得格勒,和之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毕竟前线在距离彼得格勒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

能看得出,为了营造节日气氛,彼得格勒地方政府还是用了不少心思的,各地也都有农民代表团抵达彼得格勒,庆祝新年。

可是和一团糟的前线相比,彼得格勒的歌舞升平就格外讽刺。

三天前,为报复乔治对柏林的“轰炸”,兴登堡再次向俄军发动进攻。

短短三天内,俄军又损失了8万人。

乔治都没有注意到,对于这些数字,乔治现在也开始麻木了。

“北方面军的精锐部队全部损失在坦能堡,从那之后,前线就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新兵抵达战场,甚至都还没有熟悉环境,就被德军击溃——”

德米特从坦能堡带回来的近卫师,在华沙战役中全军覆没。

自战争爆发后,俄军损失超过120万人,和彼得格勒人口差不多。

这么看的话,似乎损失也没多大,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苏霍姆利诺夫对俄军的表现很不满,他和小尼古拉的矛盾在军事会议上全面爆发,小尼古拉指责苏霍姆利诺夫没能保障前线部队的后勤,苏霍姆利诺夫认为俄军浪费了太多机会。

乔治因为对塞尔维亚王国的冷漠,早已恶名在外。

但巴尔干俄军的表现,却成为俄军在过去半年内唯一的亮点。

第一天的会议除了互相甩锅,没有任何结果。

晚上乔治又照例在冬宫留饭。

尼古拉询问乔治,是否应该调整苏霍姆利诺夫的职位。

小尼古拉和苏霍姆利诺夫的矛盾由来已久,一个是前线指挥官,一个是负责后勤的总参谋长,将帅不和简直就是灾难。

尼古拉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乔治还以为尼古拉是想把小尼古拉换掉。

过去半年俄军在北线和西线的表现,充分证明了小尼古拉的志大才疏。

早在华沙战役后,彼得格勒就有人提出,应该让乔治担任欧洲战区总司令,让小尼古拉去不太重要的巴尔干。

这个建议很糟糕,更换战区司令不是一纸公文那么简单。

巴尔干战区的集团军指挥官,全部都是乔治的心腹。

欧洲战区也一样,乔治去了欧洲战区,对鲁兹斯基和阿列克谢耶夫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

相对来说,还是更换总参谋长,对前线的影响会更小一些。

不过苏霍姆利诺夫作为俄罗斯帝国资历最老的将军,在军中同样影响力巨大。

至少需要一個合适的理由,才能名正言顺的将苏霍姆利诺夫革职。

如果让乔治选择,乔治会让苏霍姆利诺夫取代小尼古拉,担任欧洲战区总司令。

虽然苏霍姆利诺夫没有直接指责小尼古拉,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前线俄军的失利,是因为小尼古拉的无能造成的。

目前在俄军担任高级职务的王室成员,只剩下小尼古拉和乔治。

如果尼古拉在两人的矛盾中,罔顾事实偏袒小尼古拉,那么引发的连锁反应,或许比撤换小尼古拉更大。

维特后来说,站在乔治的立场上,乔治不应该给任何建议。

维特错了,乔治的立场不是罗曼诺夫家族,而是俄罗斯帝国。

冬宫对于彼得格勒是没有秘密的。

所以在转天的军事会议上,乔治就遭到国家杜马议长罗将柯的攻击。

罗将柯将塞尔维亚王国灭亡,30万塞军损失的责任,归咎为乔治的冷漠。

彼得格勒开会这会儿,贝尔格莱德战役正在进行中,布鲁西诺夫率领的第11集团军已经攻入贝尔格莱德,正在和奥军进行激烈的巷战。

罗将柯认为,以巴尔干俄军的实力,如果俄军在奥军发动攻击的第一时间就进入塞尔维亚王国,联合塞军作战,那塞尔维亚王国不仅不会灭亡,或许现在已经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收入囊中。

“你说的那么好听,不如你来担任巴尔干战区总司令?”

乔治直接顶回去,不是专业人士,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指指点点。

坐在彼得格勒的办公室里,前线部队只是一个个沙盘上的三角旗,纸上谈兵谁都会。

到了乔治这个级别,战争已经不再单纯,而是为政治服务的辅助手段。

“抱歉大公爵,我并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如果我的措辞不当让你误会,我会向你道歉。”

罗将柯的前倨后恭简直可笑,胜利者不接受指责。小尼古拉在第二天的会议中一言不发,也没有和乔治交流,会议结束直接离开。

乔治没什么好说的,就算不担任战区总司令,小尼古拉依然是大公,地位崇高。

打不赢这场战争,这个房间里的所有人,一切都会失去。

也不一定。

回到尤里耶夫宫,亚历山大前来拜访,乔治感觉有点饿,安妮让人送来晚饭,乔治和亚历山大边吃边谈。

“圣彼得堡改名彼得格勒后,很多东西都变了,陛下这半年多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巡视,现在掌控圣彼得堡的,是皇后。”

亚历山大对现在的圣彼得堡不太满意。

尼古拉确实是尽职尽责的,自从战争爆发后,尼古拉要么去各地督促动员工作,要么出现在军营里看望准备前往前线的动员部队,要么在工厂视察生产工作。

阿列克丝也做了一些事,在她的帮助下,前线俄军成立了60所野战医院,她和两位大公主经常去医院帮忙,还在冬宫为前线俄军组织慈善筹款。

不过阿列克丝的权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在她的干预下,帝国在过去半年内,御前大臣几乎换了一遍,其中财政大臣换了两次。

亚历山大临走时告诉乔治:“那个家伙又回来了——”

亚历山大指的是拉斯普廷。

乔治好奇,这人还没死呢?真没死。

拉斯普廷的生命力很顽强,他在去年被一个女仆刺伤腹部,几乎就要死了,却又奇迹般活过来。

战争爆发后,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能力,尼古拉将阿列克谢的私人医疗团队派往前线帮忙,这就给了拉斯普廷重新回到帝国权力中心的机会。

“这个人很谨慎,居无定所,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

安妮也知道这件事,不过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乔治来没有来得及详细了解这件事,君士坦丁堡传来消息,奥斯曼帝国撕毁协议,派出军队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东侧的非军事区。

《圣彼得堡条约》规定,博斯普鲁斯海峡东侧50公里为非军事区,奥斯曼帝国可以派出官员管理,但军队不能进入。

穆罕穆德五世的理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东侧盘踞着叛军残余势力,为了消灭这些叛军余孽,穆罕穆德五世不得不派出军队进入非军事区。

这个理由貌似很合适。

乔治将这个举动认定为奥斯曼帝国的试探。

如果巴尔干战区对此毫无反应,任由奥斯曼帝国进入非军事区,那么下一步,奥斯曼帝国就可以将火炮架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东侧,直接对君士坦丁堡发动攻击。

这是时机选择的也很巧妙。

乔治现在人在圣彼得堡参加会议,不在君士坦丁堡。

第11集团军在塞尔维亚,第12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在特兰西瓦尼亚,驻扎在君士坦丁堡的第14集团军,名义上虽然是集团军,实际上只有两个军四个师。

乔治给杨科夫发电报,命令杨科夫率领第14集团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海峡东岸。

既然海峡东岸有叛军,那么巴尔干战区派出部队前往镇压,也可以说得过去。

日俄战争后,杨科夫退役,不再担任正式职务。

战争爆发后,杨科夫担任东印度动员委员会负责人,负责东印度的动员工作。

叶罗欣坐镇阿穆尔,不能离开。

杨科夫老当益壮,主动申请来到前线。

奥斯曼帝国对于第14集团军在小亚细亚半岛登陆反应强烈,穆罕穆德五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持续派出军队进入非军事区,短短一个星期内,奥斯曼帝国进入非军事区的军队已达30万人。

第14集团军的总兵力只有6.8万。

眼看形势越来越危险,乔治从希腊王国抽调两个师前往增援。

和巴尔干战区相比,希腊军队的动员速度比较慢,乔治抽调的两个师还没有在塞萨洛尼基登船,奥斯曼帝国第一集团军向第14集团军发动进攻。

奥斯曼帝国正式参战。

也几乎在奥斯曼帝国参战的同时,意大利王国向奥匈帝国提出,要求奥匈帝国将被占领土还给意大利王国。

老皇帝不假思索,拒绝了意大利王国的要求。

埃马努埃莱三世很生气,决心以武力方式收回被占领土。

1月17号,意大利王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漫长,最残酷,也最让人啼笑皆非的肥皂剧由此爆发。

一战期间,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斗战役数百次,规模较大的战役一共有12次。

这12次战役,全部被命名为伊松佐河战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