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651章 深渊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651章 深渊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651章 深渊

第651章 深渊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都没烧起来,以后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这就是亚努什凯维奇已经意识到废除死刑是错误的,却不能更改的原因。

鲁兹斯基和阿列克谢耶夫,一个是前总参谋长苏霍姆利诺夫的人,一个是前总司令小尼古拉的人。

这俩现在都已经失势,所以鲁兹斯基和阿列克谢耶夫只敢上书,不敢公开违背亚努什凯维奇的命令。

瓦西里处决逃兵也就罢了,居然连亚努什凯维奇派来的人都敢逮捕,这是将亚努什凯维奇的脸皮摁在地上摩擦,亚努什凯维奇绝不会善罢甘休。

康斯坦丁当晚就给乔治发电报,请乔治施以援手。

乔治直接给亚努什凯维奇发电报,问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派人逮捕苏沃洛夫公爵。

亚努什凯维奇很快回电,他不是要逮捕苏沃洛夫公爵,而是请苏沃洛夫公爵前往北线俄军大本营,商讨后续配合作战的相关事务。

在拿下布达佩斯之后,巴尔干战区和北线俄军胜利会师,接下来肯定要进行协同作战,这也是应有之义。

乔治提醒亚努什凯维奇,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把手伸到巴尔干战区。

俄罗斯帝国和德国不同,德军作战指挥大脑是总参谋部,前线指挥官是执行人,怎么打总参谋长说了算。

俄罗斯总参谋长权利很小,怎么打是战区司令说了算,总参谋长只负责后勤协调工作。

苏霍姆利诺夫时代,北线有伊万诺夫,对前线多少有点影响力,可以和小尼古拉争一争。

到了亚努什凯维奇这儿,总参谋长的权力进一步缩小。

亚努什凯维奇惹不起乔治,更惹不起尼古拉,一怒之下辞去总参谋长职务,洒家不伺候了。

尼古拉挽留无果,遂任命阿列克谢耶夫接替亚努什凯维奇担任总参谋长。

和凡尔登一样,索姆河在失去战役突然性之后,逐渐沦为阵地战,双方持续增兵,到8月初,英法联军的参战部队达51个师,德军增加到40个师,双方动用飞机近千架,在索姆河地区展开激烈厮杀。

威廉二世对法尔肯海因的耐心终于耗尽,8月初,兴登堡取代法尔肯海因,担任德军总参谋长。

兴登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将东线表现出色的鲁登道夫调往凡尔登担任总指挥官,全权负责凡尔登战役。

这就有意思了。

法尔肯海因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兴登堡和法尔肯海因唱反调,力主将攻击方向从西线调整到东线,先把俄罗斯帝国打垮,然后再回头打英法。

在成为总参谋长之后,兴登堡却没有推翻法尔肯海因的决定,而是将鲁登道夫调往凡尔登。

兴登堡复出后,鲁登道夫就开始担任兴登堡的参谋长,两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北线将小尼古拉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要将攻击方向从西线改为东线,兴登堡就不会把鲁登道夫调往西线。

在接替法尔克海因的第一时间,兴登堡就要求立即停止在凡尔登的进攻,对前线进行调整,积蓄力量,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发动进攻。

威廉二世不同意。

凡尔登战役从2月爆发,一直打到8月,德军耗费物资无数,伤亡超过40万,如果毫无收获就此罢休,这对威廉二世的威信也将造成影响。

兴登堡比法尔肯海因还是要聪明一些的。

既然威廉二世坚决要打,兴登堡也不唱反调,炮击依然在持续,但是地面部队的攻击烈度骤然下降。

鲁登道夫来到凡尔登之后,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作战部队进行调整。

凡尔登战役的主战部队德第五集团军,又名“皇储军团”,由德国皇储威廉担任荣誉总司令。

出生于1882年的威廉皇储今年已经34岁,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威廉皇储率领第五集团军驻扎在德法边境,顶住了法军的第一波进攻,为小毛奇执行“施里芬计划”赢得了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威廉皇储的权力**越来越强,逐渐取得了第五集团军的实际控制权。

这就有点搞笑。

威廉皇储的军衔只是上校——

行吧,俄罗斯没资格嘲笑德国,因为尼古拉的军衔也是上校。

鲁登道夫希望威廉皇储离开前线,回到柏林,以发挥更大作用。

威廉皇储不想回柏林。

威廉二世春秋鼎盛,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皇储回柏林要生活在威廉二世的阴影下,还不如待在前线自由自在呢。

威廉二世的身体虽然很好,奥匈帝国老皇帝却要撑不住了。

老皇帝1830年生人,1848年继位,今年12月,将迎来他登基69周年。

人均寿命只有35岁的年代,约瑟夫一世当皇帝就当了69年,人跟人真不一样。

作为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的生活和他的帝国一样悲哀。

老皇帝的妻子是巴伐利亚公主伊丽莎白,他们一共有四个孩子,在度过了6年的幸福婚姻生活后,约瑟夫一世和伊丽莎白的婚姻,在第七年出现了问题。

这一年老皇帝罹患花柳病,并且将这个病传染给了他的孩子们。

此后,约瑟夫和伊丽莎白的婚姻名存实亡。失去家庭的温暖后,约瑟夫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国政上。

不幸的打击接踵而至。

先是约瑟夫唯一的儿子,奥匈帝国王储鲁道夫大公和情人一起自杀身亡。

鲁道夫找情人的原因,是他把花柳病传染给了自己的妻子,导致妻子丧失生育能力。

九年后,皇后伊丽莎白遇刺,凶手本来是想刀意大利国王,但因为没钱买火车票去意大利,所以就杀死了伊丽莎白。

鲁道夫大公自杀后,约瑟夫选择斐迪南大公作为帝国的继承人。

1914年,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接踵而至的打击让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痛苦不已,他曾对康拉德说:都死了,只有我不死——

康拉德会说话,称奥匈帝国需要皇帝,所以上帝才没有带走他。

约瑟夫回答:是的,是的,人生原来如此孤独!

8月中,来自维也纳的消息表明,老皇帝约瑟夫身为身体健康原因,频频陷入昏迷,不久于人世。

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奥托·弗朗茨大公的儿子卡尔被立为奥匈帝国王储。

这又是一位志大才疏的典型,他的光辉事迹后面再说。

如果斐迪南大公还活着,卡尔没有机会成为奥匈帝国皇帝,所以卡尔1911年和波旁-帕尔马的齐塔公主婚后,五年内生了四个孩子。

对于卡尔来说,成为皇储完全是天上掉馅饼。

可是卡尔并没有做好成为皇储的准备,所以在老皇帝身体无法处理政务后,卡尔开始以摄政王监国。

这就是奥匈帝国这一年来,几乎毫无作为的原因。

阿列克谢耶夫担任总参谋长之后,给乔治发电报,希望巴尔干战区趁奥匈帝国陷入混乱之际,加大对奥匈帝国的攻击力度。

乔治以冬季将至为由,拒绝进攻。

乔治也不知道帝国这些将军们是怎么回事。

明明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对帝国是最有利的,可不管是小尼古拉还是尼古拉,甚至阿列克谢耶夫,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攻。

现在德国和英法联军在西线打出脑浆子,帝国正好趁此机会进行调整,恢复实力,安抚军队,构筑防线等等等等。

这么多迫在眉睫的工作,哪一项不比进攻更重要?

阿列克谢耶夫给乔治回电,奥匈帝国皇储卡尔的立场并不明确,如果能借此机会逼迫奥匈帝国退出战争,俄军就可以将所有兵力集中到北线。

如果能合并一处,阿列克谢耶夫愿意将所有权力移交给乔治,并配合乔治成为俄军总司令。

乔治终于心动。

同时又心情沉重。

一直以来,军方将领都是尼古拉最坚定的支持者,不管圣彼得堡大公和官员们怎么折腾,军方将领对尼古拉的拥护,是尼古拉最大的底气。

阿列克谢耶夫曾经担任小尼古拉的参谋长。

小尼古拉现在在高加索军区。

阿列克谢耶夫如果和小尼古拉没有联系也就罢了。

如果有——

怎么可能没有呢。

乔治还没有给阿列克谢耶夫回电,克里米亚传来消息。

今年春天,法庭判决尼古拉的妹妹奥尔加·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和爱登堡亲王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公爵的婚姻无效。

随后,奥尔加和非王室出身的军官尼古拉·库利可夫斯基订婚。

同样是贵庶通婚,皇太后和尼古拉同意的很痛快,没有设置任何障碍。

奥尔加太惨了,所有人都想让她的第二次婚姻能生活幸福。

于是在一个月前,帝国皇室成员除尼古拉和阿列克丝之外,齐聚克里米亚,为奥尔加筹备婚礼。

尼古拉在前线,无法抽身。

阿列克丝作为皇后,居然对小姑子的婚礼不闻不问,这在充分证明阿列克丝的皇室矛盾无法调和的同时,造成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

乔治接到密报,以米哈伊尔为首的皇室成员,决定逼迫尼古拉退位,将皇位传给皇储阿列克谢,由米哈伊尔担任摄政王监国。

与此同时,乔治还接到一个消息,圣彼得堡贵族和官员还有一个计划,和皇室的计划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圣彼得堡贵族和官员希望由小尼古拉监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