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718章 闪击战之父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718章 闪击战之父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718章 闪击战之父

第718章 闪击战之父

新年前后举行的博览会,一共为俄罗斯带来超过200亿卢布的订单。

维特将这次博览会誉为“空前绝后”的翻身仗。

帝俄时代,俄罗斯欠下太多外债,仅每年要偿还的利息,就超过帝俄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1916年英国和法国的财经专家曾预测,俄罗斯帝国的财政很快就将陷入崩溃。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财政崩溃是俄罗斯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尼古拉下台的时候,帝国已经连前线士兵的薪水都无力支付。

尼古拉下台后,俄罗斯又陷入长达一年半的混乱,当时就连俄罗斯的盟友都认为,俄罗斯将一蹶不振。

让人惊奇的是,随着莫斯科的收复,仅用了半年时间,俄罗斯的财政就开始好转。

这一点其实早有预兆。

早在帝俄时代,俄罗斯就严重撕裂,俄欧地区的俄罗斯,和远东地区的俄罗斯完全就像两个国家,水火不融。

帝国财政陷入崩溃的时候,阿穆尔经济屡创新高,仅1917年,阿穆尔通过和英法等国的贸易,获得超过100亿卢布的利润。

君士坦丁堡政府成立后,俄罗斯通过实物抵偿外债,到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所欠英法债务总和已经下降到100亿卢布以下。

君士坦丁堡博览会的影响力还在逐渐发酵中。

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出口英法的物资主要是食物和武器弹药,生活用品所占的份额并不高,大部分英国人和法国人,对于俄罗斯商品的物美价廉,认识还不够充分。

君士坦丁堡博览会期间产生的订单,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

一旦欧洲对俄罗斯工业品产生依赖,俄罗斯就将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

和经济状况彻底好转的俄罗斯不同,1920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席卷英法,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和之前的多次经济危机一样,这一次的经济危机还是从美国爆发。

世界大战让美国成为债权国,同时也为美国经济埋下隐患。

世界大战结束后,来自欧洲的订单迅速下降,对世界大战期间疯狂扩张的美国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欧洲订单的下降,美国中小企业主不再把利润投入扩大再生产,而是投入到美国股市中,这不仅没有给原本就虚高的股市降温,反而将美国股市推上一个全新高度。

中小企业主拼命买股票的时候,华尔街大亨在偷偷离场,筹集资金投资欧洲的重建。

这个击鼓传花游戏持续到今年春天,终于无以为继。

今年3月,《华盛顿晚报》记者保罗·理查兹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提醒投资者们注意股市过热。

虽然保罗·理查兹在文章见报的第二天自杀,惊恐还是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

3月23号,星期一,纽约股市开盘后,几乎所有股票均出现断崖式下跌,股指从最高的213点,骤然下降了平均3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美国人一生的积蓄在短短一天内灰飞烟灭。

24号,受纽约股市崩盘影响,伦敦和巴黎的股市也开始疯狂下跌,还没有从世界大战阴影中走出的欧洲再遭重创。

这种情况下,高丽对俄罗斯的索赔,也就无人问津。

小尼古拉来到日内瓦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威尔逊宫上班,连续10天都在自家豪宅举行宴会,再次向各国代表展示了俄罗斯大公的豪奢。

直到副使曼纳海姆提醒小尼古拉,国联即将审议高丽对俄罗斯的诉讼,小尼古拉才不情不愿去上班。

由于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和法国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沼,俄罗斯就成为国联近期唯一的焦点。

法国驻国联大使,是刚刚在国内大选中败北的克里孟梭。

巴黎和会期间,克里孟梭凭借对德国的强硬态度,被各国代表盛赞为欧洲的“胜利之父”。

短短八个月之后,克里孟梭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攻击性,就像被拔掉牙齿的“老虎”,老态龙钟。

毕竟是79岁的人了,不服老不行。

巴黎和会期间,小尼古拉多次和克里孟梭打交道,彼此之间很熟悉,所以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克里孟梭询问小尼古拉,如何应对高丽的诉讼。

小尼古拉对这一幕太熟悉了,巴黎和会期间,克里孟梭就经常和劳合·乔治、小尼古拉三个人关上门开会,在没有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决定第三方的命运。

“俄罗斯已经为所有参战的高丽士兵支付了足够的薪水和抚恤金,高丽人还想怎么样!”

小尼古拉理直气壮。

克里孟梭眉头紧皱。

在很多人看来,干活拿钱和当兵吃粮都是天经地义的。

实际上真不是。

《凡尔赛合约》在去年6月28号签字,标志着一战彻底结束。

从去年6月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足足八个月,所有参战国,只有俄罗斯为参战士兵支付了足额的退伍金和抚恤金。

国联大会从巴黎搬到日内瓦,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巴黎街头被罢工的工人和流浪的一战老兵占领,国联继续在巴黎,不利于法国形象。

小尼古拉如果在国联会议上拿这一点说事,高丽人固然无话可说,也是在打法国人的脸。“至于高丽工人在阿穆尔遭受所谓不公正待遇,这更是无稽之谈,阿穆尔为高丽人支付的薪水,远超高丽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我倒是想看看,那些高丽工人在高丽国内,能不能拿到和阿穆尔同样高的薪水。”

小尼古拉自己都觉得阿穆尔州政府给的太多了。

俄罗斯虽然废弃了农奴制度,俄罗斯人的薪水并不高。

阿穆尔州政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拉高了俄罗斯的整体工资水平,就连小尼古拉也深受其害。

内战结束后,君堡政府将尼古拉耶维奇家族的财产返还给小尼古拉。

这本来是件好事,小尼古拉却无奈的发现,雇人种地不仅不能获利,而且入不敷出。

这还要感谢俄罗斯的最低工资制度。

小尼古拉不“感谢”乔治,因为到爷爷那一辈,骂乔治就是骂自己。

那就感谢维特八辈祖宗。

小尼古拉无奈,只能将尼古拉耶维奇家族的土地卖给政府,然后把钱投入到新兴行业。

比如汽车工厂。

又比如天然气管道。

克里孟梭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经济危机爆发后,法国媒体再次接到警告,不允许刊登任何关于俄罗斯的消息。

实现停火后,法国工人虽然失业,还可以幻想经济一旦复苏,还可以复工。

经济危机爆发后,情况愈发严峻,这时候报道俄罗斯的消息,无疑是火上浇油。

日内瓦现在不仅有各国代表,而且有各国报社的常驻记者。

“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连自己的附属国都管不好?”

克里孟梭将责任全部推到小尼古拉头上。

“你在胡说什么?高丽什么时候是俄罗斯的附属国了!”

小尼古拉矢口否认。

高丽可是两千多万人呢,这么重的人口包袱,俄罗斯不背。

俄罗斯连华沙人都不留,高丽人还是哪凉快哪儿去吧。

波兰成立后,俄罗斯又开始了新一轮人口迁移。

华沙人不是一直争取独立自由嘛,现在波兰成立了,只要想投奔独立自由的华沙人,俄罗斯不仅不强留,而且还奉送路费,一路护送到波兰,够皿煮自由了吧!

连英国和法国都不得不承认,俄罗斯此举打破了人们对俄罗斯的偏见。

对于时下的大部分国家来说,人口依然是最重要的资源。

俄罗斯的包袱,在毕苏斯基看来就是天上掉的馅饼,一时间连华沙都顾不上了,乐颠颠回国拥抱他的好兄弟。

接连损失劳动力的俄罗斯,国内建设并没有受到影响,德国劳工的涌入,有效填补了俄罗斯的劳动力短缺。

卡尔和维特签订协议后,短短3个月内,超过50万德国工人涌入俄罗斯。

这些德国工人不仅有一战老兵,而且还有大量熟练女工。

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男人都在前线,后期连12岁的少年都要应征入伍,德国后方的工厂,大部分工人都是女工。

这些女工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同样处于失业状态。

伴随着德国工人来到俄罗斯的,还有德国的军官团队。

曾在骑兵部队服役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以交流身份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陆军学院,担任外聘教官。

古德里安抵达海参崴的第一时间,就向担任院长的安德烈请求,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装甲师工作。

安德烈告诉古德里安,符师不接受外籍军团,只有加入俄罗斯国籍,才能去符师服役。

古德里安名字里没有“冯”,他对德意志帝国的忠诚,已经随德意志帝国的灭亡烟消云散。

古德里安虽然对魏玛政府同样失望,却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德国国籍。

其实在陆军学院,也可以接触到俄罗斯的装甲部队运用理念。

古德里安的第一课就是步战协同。

只不过他不再是教官了,而是学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