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医入白蛇 > 第六十章 答题

医入白蛇 第六十章 答题

作者:杏林庸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29:28

第六十章 答题

“那小姐看看这书生的弟弟,既然他与你的恩人有关系,没准这弟弟就是呢”一旁的小青已然叽叽喳喳的在白素贞的耳边说道。

“小青,哪有这样的?刚和这哥哥看了,就看他的弟弟……”白素贞俏脸微红的说道。

一旁的小青却是说道“哎呀姐姐,你想那么多作甚?你方才有没有和这许宣明说,你怀疑他是你的恩人,想要报恩下嫁与他,你不过看看而已嘛”

白素贞被这小青这么一说,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双手轻点,一团白光笼罩在这许仙身上,只是片刻之后,白素贞睁开眼睛,看着这许仙摇了摇头“这人的前世也的一团模糊,也是看不清楚,但是想必恩人就在这二人之内了。”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有人上楼,众人回头看去,只见一个面容清癯的老者,在几个老者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二楼。其中一个中年夫子,当下站出说道“诸位,今日魏先生在庆丰楼,主持这场文会,意在以文会友,发掘后进,”说道这里,他回头看了一眼魏海鑫,只见魏先生微微一笑“祝壬兄,现在就开始吧”

这中年人当下高声说道“那么,现在文会正式开始”

接着,自是有人站出来,将事前做好的题目让众人一观,这次没有出什么对子,而是直接给出“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这段话,作为议题。让下边的众多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

“咦,这题目可是有些意思”许宣不由的轻呼一声。

一旁的许仙已是双眉紧皱,他固然已经学完《孟子》,可是他只能囫囵吞枣的背诵下来,却是不知这究竟是何意,不得不求救的看向了许宣。

许宣暗暗摇头,自己这个小弟,读书读到这个份上,个人天资却是有很大的原因。

当下给许仙说道“小弟,这种时文其实最是好写,不过,如今的你我,连这四书都还没有读透,现在来写,有些勉强了,与其写出来贻笑大方,还不如放弃”

倒是一旁的小青,听见许宣这话,忍不住嗤笑道“你这书生,想必是不知道这文章的出处,所以才这般说的吧?可笑你还是读圣贤书的,难道不知道圣人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吗?”

“哎,青儿,你怎么这般说话?”一旁的白素贞听小青这般一说,急忙说道。

小青却是狡黠的一笑,低声在白素贞耳边说道“姐姐,你还没有看明白么?咱们来的时候,可是都听清楚了,这是牧阳书院的魏先生开的文会,以文交友哪都是假的,本意是为了给魏先生的女儿择婿,姐姐你搞不清楚这两个那个人是你的恩人,要是他们被魏先生选中,姐姐你还怎么报恩?难道嫁给他们家做小妾不成?所以啊,咱们让他们不被看上不就成了么?嘻嘻,这俩书生,被我这么一喊,定然不会被哪魏先生看中的”

“青儿,你怎么如此多事?坐在哪里,没有我的话,莫要在如此了”一旁的白素贞狠狠的瞪了小青一眼,然后却是站了起来,冲着许宣拱手“许相公,我家青儿莽撞了,请许相公海涵。”

许宣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放在心上,不过这心中已然一凛“青儿?这二人芙蓉城人,穿着又是一青一白,乖乖,这问题大了,这两个书生,搞不好就是白素贞和小青!”

想到这里,他急忙细细看去,只见这小青被白素贞扯回座位上,一脸气呼呼不甘心的模样,偶尔的动作间,流露出小女子的动作,这样细细想来,明显的有问题!

不过,不管他们是谁,这样小看自己,若是平时,那也无事,可是今日是许仙来这里参加文会,自己若是退缩,定然让周围的人小看,恐怕前边已经关注自己这边魏先生,也会对许仙和自己的印象不会太好,这样一来,恐怕就要坏了许仙的事情,这就不是他许宣能忍受的了,当下,许宣拱手冲着周围的人说道“诸位兄台,我兄弟二人,不过刚刚读到四书中的孟子,还未曾解透,若是贸然写出,歪解圣人之意,贻笑大方是小,亵渎圣人是大,所以我们不敢乱写,

但是,我二人也是跟先生读过的,便在此解释一番,若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前辈同学指正,”

许宣说道这里,站直了身子,细细思索了一番,这才说道“这段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是孟子和滕文公手下的大臣毕战的对话,大意是说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不正,井田(的面积)就不均,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就不公平,因此暴君污吏必定要搞乱田地的界限。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滕国虽然地万狭小,但也要有人做君子,也要有人做农夫。没有(做官的)君子,就没有人来治理农夫;没有农夫,就没有人来供养君子。请考虑在农村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都市自行交纳十分抽一的赋税。卿以下(的官吏)一定要有可供祭祀费用的五十亩田,对家中未成年的男子,另给二十五亩。(百姓)丧葬迁居都不离乡。乡里土地在同一井田的各家,出入相互结伴,守卫防盗相互帮助,有病相互照顾,那么百姓之间就亲近和睦。一里见方的土地定为一方井田,每一井田九百亩地,中间一块是公田。八家都有一百亩私田,(首先)共同耕作公田;公田农事完毕,才敢忙私田上的农活,这就是使君子和农夫有所区别的办法。这是井田制的大概情况;至于如何改进完善,那就在于你的国君和你(的努力)了。

归总起来,就是亚圣推崇复用周公旦的井田制,但是,亚圣在最后也说,‘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毕竟周朝距当时已经七百余年,再好的制度也会有所疏漏,这就需要国君与大臣们,进行更改完善。以上,是小子对于亚圣这段话的理解,若有肤浅错漏之处,请诸位斧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