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年轻了

大明征服者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年轻了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年轻了

“舜有臣而天下治,析义:舜有五位贤臣而天下太平,周武王则言其有治国之臣十人。

文王已经得到天下三分之二诸侯拥护,但仍然事奉殷朝,因此周朝的德乃是至德。

至德是孔圣为世人树立的榜样,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尧、舜、禹、文武周公,历代先贤一生为善,则‘天下之善皆归焉’……”

朱厚炜听的都快睡着了……

然而在场的大臣却听得面色越来越凝重,因为伦文叙析义之后才开论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然而他的理解对此句多有不屑和讥讽之处!

这是什么?这是对先圣道德的质疑,甚至直接对孔圣的判解持不同观念。

理不辩不明,伦文叙的观点未必是错的,可在经筳这样的场合,如果质疑先圣却又不能自圆其说,那么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由此可见,伦文叙已是胆大至极,因为不是辩经,所以他并不担心其他讲官跳出来和他打擂台,那么他只需要把自己的质疑说通透了,那么他在士林的名声必然一鸣惊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伦文叙没能将他的质疑甚至是讥讽给阐述明白,那么他必定会遭到士林驳斥,名声一旦臭了,这辈子前途也就玩完。

这是兵行险着,风险很大,但是收益……

未必有那么高……

因为经筳说到底不是讲给在场的大臣听的,在场的大臣谁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无数的读书人当中通过一场场惨烈厮杀最后脱颖而出以后,才能主政一方甚至位列朝堂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伦文叙翰林出身,学问自是无可挑剔,但是想要凭借自己理解的一句圣人微义便折服旁听大臣,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这些大臣也不会在不是辩经的时候去驳斥伦文叙,因为犯不着,你把伦文叙驳倒了,翰林院的脸面还要不要?这不是招翰林院的敌视?

要知道翰林院虽然清贵,可这里云集的可都是整个大明一等一的学问大家,十个当中有七八个都是出身一甲的牛人,想驳倒他们谈何容易。

最后发声辩驳要是败了,他们那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所以经筳析义的实际上就是给皇帝讲述经典中的深层次含义,如伦文叙这般添加个人感**彩的现象极其少见。

只可惜不要说深层次含义,就算是浅显的字面意义朱厚炜都听的一知半解,在穿越后没几年,也就是他进入启蒙阶段后开始学习儒学的时候,朱厚炜可以说他将学渣这两个字表现的淋漓尽致。

弘治皇帝一生英明,可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喜武一个喜匠,偏偏没一个对儒学感兴趣,詹事府的学问大家除了被气的吹胡子瞪眼以外,便只能在心里面喊朽木不可雕……

析义毕竟不是辩经,一辩起来就没完没了,伦文叙将‘舜有臣而天下治’讲完,这次经筳也就到了尾声,没有叫好更不存在赞叹,对于这番近乎离经叛道似的讲述,在场大臣没有出言呵斥,就已经算是给伦文叙给翰林院面子了,还称赞?想什么呢?

朱厚炜突然间有些怀念湖州了,也更加理解为什么在历史上朱厚照会挖空了心思想要逃出紫禁城了,更明白为何这家伙会把皇位弃如敝履似的扔给他了。

至尊大位,确实是尊贵到了极点,一念能控万千人生死,一句话出口便是宪章,然而尊荣的背后就是如山般的重责!

历史上的朱厚照不是没有责任心,只是天性让他不愿意背负弘治皇帝给他留下来的大任,但是他没得选择,只能在皇位上苦苦煎熬,用叛逆精神和满朝的大臣来斗智斗勇。

但是如今因为他的到来让朱厚照有了选择,更有了撂挑子的借口,所以他跑了,于是朱厚炜兴冲冲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却终于明白了老哥的痛楚。

他想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想要成为一代圣君,想要大明屹立在世界之巅万世不移,所以他只能选择大刀阔斧的去改革,但是他才坐在这个位置上就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两千年间儒家把持朝政以来的绝对准则,在儒家眼里,顺应时代的改革是可以的,但是要想下狠手下死手,甚至触碰到儒家的根本利益,那是绝对不行的。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因为有神宗皇帝的鼎力支持所以能够开展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可即便如此,以司马光、文彦博为首的旧党还是掀起规模浩大的新旧之争。

神宗活着的时候,王安石无所顾忌,甚至所向披靡,把旧党殴打的没个人样,可神宗挂了,王安石没了最大的靠山,旧党势力在太后的支持下重返朝堂,于是新党的末日到了。

最终旧党本着新党所有推行的政策错的是错的,对的也是错的态度,彻底将新政全盘否定!

前车之鉴犹在,朱厚炜知道,想要锐意改革,那就不能有丝毫的手软,要么不动手,一旦动手就要把所有潜在的威胁和风险连根拔起,绝对不能让人亡政息的事情发生。

所以他不动儒家,至少在没有把握一击致命的情况下不会动,相反哪怕他再厌倦扯淡,再反感经筳,他都会配合,不仅仅是为了让儒家放松警惕,而是他没有力量。

别说他现在还只是监国,就算他成了皇帝,在根基不稳固的时候对儒家动手,他最后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御花园中散步想着心思的朱厚炜脚下突然间一顿问道:“湖州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任兴连忙接口道:“正在办,都办的差不多了,二十万亩土地大多都被苏杭一带的士绅和大地主收购,卖价八十万两,其中五十万两正在解运入京。”

朱厚炜点点头道:“这些银子全部运去房山和通州,后续的银子全都用来购买钢铁和制造火药、橡胶的原材料。”

“奴婢明白。”任兴嬉笑道:“奴婢办事,主子只管放心,奴婢派心腹盯着,绝对不会出一丝一毫的差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