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如释重负

大明征服者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如释重负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如释重负

“首辅这是要和我等打机锋?”梁秋冷笑道:“如今商税之事传的轰轰烈烈,本官想知道这消息是内阁传出去的,还是宫里面传出来的!”

“有区别吗?”

梁秋怒道:“当然有区别,如果是宫里面传出的消息,那说明陛下还没有坚定决心要改商税,故而放出风声,试探群臣口风,那么只要满朝同心,陛下自然不会逆势而为,可要是内阁传出来的……”

“如何?”杨廷和笑了笑,这风声当然是内阁传的,皇帝改革商税之意甚坚,几乎不可能被改变,所以内阁放风,其实也是试探。

“若是内阁所为,那就说明内阁诸位阁老已然向陛下妥协!”

杨廷和沉默不语,不妥协,这朝堂还不知道要掀起什么样的滔天风暴,届时相权和皇权殊死一搏,内阁如果败了,只怕文官群体将会在嘉靖一朝,再无出头之日。

只可惜,外朝看重的只有眼前的利益,却如何能体会到内阁的良苦用心。

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外朝有外朝的利益诉求,内阁有内阁的政治考量,以梁秋为首的朝臣不理解,杨廷和也不觉得有多奇怪。

“内阁已经尽力。”杨廷和叹了口气,感觉整个人似乎都因为这话而苍老了几分。

话里面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改革商税确实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陛下也已经下定了决心,内阁面对天子的意志,最终选择了妥协。

梁秋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商税改革兹事体大,涉及之广,首辅想必心知肚明。”

“本辅当然知道!”面对咄咄逼人的梁秋,杨廷和也升起一股怒气,旋即便将御书房内关于商税的谈话给说了一遍。

几名前来兴师问罪的大佬不由自主的沉默了,天子的质问其实归纳起来就几点,你反对商税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私心作祟,是不是宁愿国家财政年年赤字,也不愿意让为富不仁的大商缴纳本该缴纳的赋税。

另外大宋为何富庶,就是因为重征商税,大宋的官员能认同为什么大明不能?

难道是因为大明的官员在商道上谋取了大量私利,所以宁愿损国也要肥己?

还有大宋是允许官员直接挂名经商的,也就是官商,可大明不允许,既然大明没有官商,官员反对抽取商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所有的质问汇聚成一个焦点,那就是群臣有什么理由反对,甚至可以说只要反对就是想谋自身之利,而不想国家富庶!

梁秋等人总算是明白内阁的难处了,越是高官就越是爱惜羽毛,他们的志向出其的一致,就是不想给自己身上留下污点,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后名。

而中层官员这种顾虑还不大,只不过他们人微言轻,在京城这个大佬云集的地方,说话的份量轻的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位尊权重的言官,他们确实可以跟疯狗一样胡乱攀咬,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皇帝的支持,失去了皇帝的支持,言官也就只能呵呵了。

杨廷和现在是把内阁的难题扔给了梁秋,让他考虑自己是不是该背负恶名去和皇帝硬撼,如果他敢,内阁甘愿退而求其次,为其呐喊助威。

现在摆在梁秋面前的就一件事,你要反对商税可以,但是怎么把自己给摘出去,让所有人都认定你不是商税改革的受害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反驳的依据就能站得住脚,如果不能,以今上的手段,就算文官掌握了笔杆子,他也能把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上面,永世不得翻身。

梁秋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很显然是在权衡,杨廷和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苦笑道:“内阁在御书房和陛下抗争了一个多时辰,虽然无法让陛下改变改革商税的想法,可还是为天下官员争取到了一些实利。”

梁秋眉头一皱,道:“愿闻其详。”

杨廷和便将朱厚炜要提高官员俸禄的事给说了一遍,不过提高俸禄,高薪养廉是朱厚炜提出来的,也是扔给官员们的甜枣,可在杨廷和的嘴里已然变成了内阁的功劳。

很显然,杨廷和这么说,也是为了平息朝臣对内阁的怨气,能做到阁臣这样的高位,有几个是无能之辈,这心一个个黑着呢。

商税,提俸,梁秋嘴角泛起冷笑,又是权衡。

不管提俸是内阁抗争的结果还是皇帝许诺出来对官员的补偿,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了。

天子锐意改革商税的决心已经无可动摇,他宁愿每年多支出数百万两俸禄,也要重征商税!

这种模式像极了大宋。

“梁大人还有什么打算?”杨廷和面带笑容问了一句,脸上似乎有一种把难题抛出去以后,如释重负般的轻松。

梁秋冷哼道:“首辅公务繁忙,本官就不打扰了。”说完拱了拱手直接闪人。

梁秋走了,其余重臣也不会逗留,纷纷告辞而去。

杨廷和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手段太辣,用商税来逼群臣选择私利还是国计,这样的大帽子内阁扛不住,朝臣能扛住?

扛不住就只能妥协,否则就要冒身败名裂的风险,风险太大,只能屈服。

可以说大明改商税已然是板上钉钉,再无回旋的余地,至于那些在改商税的过程中受损较大的官员,没有大佬背书,他们也只能认栽!

其实杨廷和并不太在意商税,商税改革了,固然会让官员利益受损,可并非无法承受,否则的话就算皇帝要想成功,也不可能这么轻松。

杨廷和担忧的是道统!

虽然天子要兴学,说以儒学为主,杂学为辅,可他曾经细致分析过永王府学堂,得出的结论是今上对于儒学根本不重视。

那么天子是不是在避重就轻,想要扶杂学人才出来和儒家分庭抗礼?

这种可能性虽然不是太大,可绝非不存在,如果天子真有这方面的意思,儒家如何应变!

杨廷和的头有些疼,不安更是充斥了整个头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