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两百六十三章 经济

大明征服者 第两百六十三章 经济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两百六十三章 经济

当然朱厚炜对汽油用途也不是完全一窍不通,比如可以制作火油弹,这玩意威力不小,杀伤性也确实强,不过朱厚炜兴趣不大,毕竟论起军工,朱厚炜最感兴趣的还是火炮和火枪。

如果通州的军工作坊内能造出超远射程的榴弹炮和马克沁机枪,那朱厚炜就敢说地球上所有的武装绑在一起都是垃圾。

当然这并非是不切实际的奢望,但是至少在十几年二十年内,朱厚炜没想过,毕竟想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实现的是工业流水线。

如今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让鸟铳成为燧发枪,又让前膛枪变成后膛枪,后又熟悉刻画膛线,已经让朱厚炜感到非常满意,拥有底火的米尼枪不敢说吊打全世界,至少消灭掉看得见的所有敌人,已经完全不成问题。

饭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去走,朱厚炜想法多了去了,他还想有轰炸机有核弹呢,要是有这些,那他会毫不犹豫的先朝倭岛上面扔个百八十颗,炸沉了最好。

除了汽油外,还有柴油、煤油,这两个没啥好说的,柴油和汽油在当前的作用同样不明显,而煤油,朱厚炜只知道煤油灯……

至于柏油倒是个好东西,因为这玩意可以铺路,而且铺出来的路平整、美观还结实,至少比混凝土水泥路要强上一些。

总体来说,石油矿的提炼价值在当前还是太小,所以朱厚炜压根没将油矿算在内。

对于朱厚炜而言,真正要清查然后收归国有实现承包制的只有银矿、铁矿、铜矿和煤矿。

金矿之所以不考虑,是因为价值,不是说黄金的价值低,而是金矿的产量在当前的淘金技术下实在低的发指,所以直接被朱厚炜忽略。

而铜矿非要重要,因为铜是如今市面上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然而在华夏大地上铜矿储备本就不算丰富,所以铜矿尤其是储量多的,诸如德兴铜矿就绝对不能放过。

当然,朱厚炜对于货币的终极目标永远都是纸币取代贵金属,但是这事急不来,想要恢复大明百姓对纸币的恐惧,想要让纸币摆脱宝钞的阴影彻底将信用建立起来,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

如今几名商人能利用自己的产业,强制性以纸币结算来建立信用度,已经让朱厚炜非常之满意。

想要让纸币成为大明的硬通货,信用的建立和不滥发滥印才是关键,宝钞之所以贬值到了最后一文不值的地步,根源就在于滥发。

这事也确实有些可笑,可笑当权者完全没有一点点的经济学常识,以为疯狂的印宝钞,就能让国家摆脱财政困境?

却从来没有想过那就是一个烂泥潭,印的越多,纸币的市场购买力就越低,再接着就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代价就是贬值,彻彻底底的贬值。

有多少黄金白银的储备,不管是建立金本位还是银本位,纸币的数量或者说价值都是恒定的,比如有一万两黄金的储备,那么纸币发行的量就最多只能是黄金储备的一倍,或者再稍微多一点。

黄金只有一万两,你却要印一百万两的纸币,通货不膨胀才怪,甚至一轮挤兑就能让钱庄直接破产。

信用没了的代价就是至少在朱厚炜当皇帝的时间内,再也不用想纸币成为主流货币的事。

至于纸币会不会被伪造,这一点也无需担心,现在钱庄里面流通的纸币包括大额银票采用的都是电镀工艺,想要伪造,那也得首先学会用电。

而且纸币为了防伪,换代,增加防伪手段都是常规手段罢了。

伪造纸币,对于朱厚炜来说也没什么好说的,对付这一类人就跟对待人贩子没什么两样,什么凌迟、车裂、炮烙、株连等等都可以换着花的玩。

唯有重典,才能震慑,这是朱厚炜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信条。

还有银矿,华夏大地上银矿储量同样不丰富,银矿多的地方,朱厚炜知道的地方,一是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不过那地方太远,朱厚炜想伸手也够不到。

然后就是朝鲜半岛还有倭国,不过朝鲜乃是大明的藩属国,与后世那个不要脸的韩国不同,现在的朝鲜王朝对大明王朝相当恭谨,要让朱厚炜为了白银去征服,他还真下不了那个决心,估计满朝反对的声浪也足以把他给淹了。

但是倭国,这个矮子国石见银山的名气不需要多说,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倭国还没正式开发石见银山,等几十年后倭国掀起矿产勘探热潮之后,石见银山承包了整个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银产量!

石见银山前前后后开采了两百多年,其银储量有多丰富可见一斑。

不管是为了抢银山还是融入朱厚炜骨髓里面刻骨铭心的仇恨,他这辈子最重要也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踏平倭岛。

这一目标甚至还要比让大明崛起更重,属于典型的不死不休!

华夏大地上银矿虽然不丰富,但还是有不少的,比如河南桐柏坡银矿,其银含量两三千吨,要是全部开采出来就是大几千万两白银。

不过和金矿一样,受制于落后的开采、提炼技术,想要把这些银矿全部开发出来的可能性太低。

所以朱厚炜打算放一放,等技术先进了再对金银矿动手。

朱厚炜的目标一直都是铜矿、煤矿和铁矿。

铜矿是为了货币,为了增加大明的国库储量,而铁矿!

铁矿朱厚炜一开始没想过承包出去,但是后来改变了主意,因为人力。

他已经决定依附大的铁矿山筹建大铁厂,想要大明的钢铁产量突飞猛进,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要拥有海量的铁矿石破碎提炼。

受时代运输力掣肘,朱厚炜只能将大铁厂建在矿山边上,如此一来可以节省海量运输成本,把铁矿承包出去,让承包商雇人采矿,他则负责收购。

看似麻烦了一些,可实际上杜绝了铁厂官员从矿石舞弊的直接途径。

最后就是煤矿,山西的煤老板大名,国人几乎无人不知,这年头煤炭的用处还是不少的,把持住煤矿,其中的利润绝对不会比铜矿低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