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两百六十七章 吐沫横飞

大明征服者 第两百六十七章 吐沫横飞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两百六十七章 吐沫横飞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朱厚炜肃然道:“白居易的这首诗想必诸位爱卿耳熟能详吧,王莽是儒家子弟吧,西汉灭亡和武将无关吧,正统的名教读书人篡汉自立新朝,恐怕诸位想为他洗白也没那么容易吧。”

王琼没开口,因为没法开口,因为这是事实啊,铁证如山,如何反驳?非要反驳,那就不是强辩而是狡辩了。

身为儒家子弟,强辩可以,但是狡辩,委实丢不起那人,更何况前面辩大秦的例子在先,已经让王琼老脸丢了一些,这个时候要是抓不到天子话里的漏洞,王琼基本上不会开口。

“至于东汉。”朱厚炜想了想笑道:“都说西汉亡于军阀混战,可这些军阀难道都是武将?刘表、孙坚、曹操、袁家兄弟谁不是皇帝任命镇守地方,带天子牧民的官员?

而且西汉为何会有军阀混战,根源是在党锢之祸!是宦官、外戚、官员乃至儒生争权,也正是因为党锢之祸,这才有了黄巾之乱,若非黄巾之乱,何来军阀混战!”

王琼嘴角动了动,依旧没吭声,二杨依旧装死,摆出一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盛唐强盛一时,却因安史之乱而走向衰落,然而真正让大唐彻底走向衰亡的是黄巢起义,而黄巢起义的根源在于没落腐朽的统治,是宦官当权导致民不聊生,是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而党争实际上才是大唐灭亡的最大推手!

朋党之间互相攻讦,朝廷派系针锋相对,在这样的环境下,两党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彻底干掉对方,谁有心思把心思花在治国之上。

朝堂不靖,地方上官员没有约束,只会变本加厉的去盘剥百姓,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唐到了末期,就算没有黄巢也会有李巢、马巢!

朱温篡唐自立,他是武将不假,但是他不是大唐的武将,是逆贼黄巢的部将……”

关于唐灭亡的深层次原因自然不会像朱厚炜说的那么简单,他只是说了一个大的方向罢了,就是将唐由盛转衰的原因归结于安史之乱,将大唐走向末路的原因归结于黄巢,而黄巢起义的根本则在于牛李党争。

这个立论或许未必能站稳,也就是王琼还是有可以反驳的地方,但是王琼似乎突然间转变了心态,从一开始的接连跳脚,到现在沉稳如山。

这才是一位儒者该有的修养嘛。

虽然朱厚炜很有激辩的兴趣,不过这老家伙装死,他也乐的不浪费口水,不过王老头之所以不开口,想来也是因为即便开口,作用也不大。

因为牛李党争导致大唐彻底走向衰落,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你怎么辩,这两位儒家大臣就算不是罪魁祸首也是难辞其咎,所以没什么好辩的。

“至于前宋。”朱厚炜脸上笑意更甚了三分道:“有鉴于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先例,故而大宋对武人防范甚深,功勋卓著的狄青被文臣排挤,最后郁郁而终,一心想要收腹北境的岳飞被秦桧所害,最终屈死于风波亭……”

杨廷和眼皮子抬了一下,似乎想插嘴说说这段公案。

秦桧是赫赫有名的奸臣,这一点无需赘述,可之所以说这段历史是公案,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秦桧只是背锅侠,真正要岳飞死,该为岳飞死背责的理当是宋高宗赵构!

但是儒家不可能让赵构背责,因为儒家之所以能在朝堂上根深蒂固,之所以能让一代代王朝,一位位君王任用儒家文人治理天下,其根源就在于儒家是维系君权神授的关键,对于君权的正统性向来也是不遗余力的去维护。

除非实在是没办法。

比如文人最好的时代就是前宋,然而就算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士大夫也没办法去抹去太祖和太宗身上的污点。

赵匡胤从孤儿寡母的手里篡夺江山是不争的事实,再如何美化也否认不掉得国不正的基本事实。

而赵光义的烛光斧影如果坐实同样是得位不正,要不然他为什么要干掉弟弟和侄子?

赵构就算是害死岳飞的黑手,可那又如何?

岳飞是将,赵构是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为上者隐,为尊者讳,即伦常之始!

子不以父过而言之,妻不以夫过而戾之,臣不以君过而非之,则善必归上而恶必委下,纲常定矣。

此为儒家道德观最基本的纲常伦理!

儒家让赵构背责,就是否定自己的理念,抽自己的脸!

“大宋人文荟萃,文化自唐以后达到巅峰,大宋三百多年天下,诞生出多少儒家名臣?只可惜就算是文人最好的时代又能如何?”朱厚炜叹息。

“先有王安石与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新旧之争,后有蔡京为了排除异己,为了党争而立的元祐党人碑,到了衣冠南渡之后,又有了秦桧、贾似道祸乱朝纲!

这些可都是立足朝堂上的大臣吧,宋代可没有什么藩镇之祸吧,当然,宋代一直是对外战争,也是亡于异族,倒是无需多言。

至于大明……陈瑛、胡惟庸,皆是可以钉在耻辱柱上的奸臣,我大明对待官员难道不好吗?杨爱卿,朕问你,社稷之亡,亡于何处?”

杨廷和没办法继续装死,只能深吸一口气道:“宦官、外戚、武祸、党争、天灾**、民不聊生……”

“首辅这是在避重就轻。”朱厚炜冷笑道:“说简单一点不就是四个字,土地兼并!”

三位大臣没谁应答,因为都知道天子说的是事实,只不过一直以来很少会有官员愿意揭开这层伤疤罢了。

“豪强、大族、勋贵等等特权阶级兼并土地,以至于百姓失地,流离失所,成为流民都难以活下去,最终只能占山为王,进而揭竿而起!

这才是社稷危亡的本质,这其中的危害有多深,朕不愿意多说,也没多说的必要,因为诸位爱卿都心知肚明!”

“陛下说的是。”杨廷和垂首,一声沉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