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三十章 底气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三十章 底气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三十章 底气

朝堂之上吵吵嚷嚷,热闹的就跟菜市场没什么两样,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九成五的意见还是没有脱离思想的禁锢。

对于儒家大臣来说,你让他们做学问没问题,让他们治理天下,大多也能胜任,让他们风花雪月更是个中高手。

但是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儒家读书人考虑问题,很难去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对于儒家来说,也不需要这么麻烦,他们只要能愚民,能忽悠皇帝,能在官场屹立不倒,就足够了。

草原问题,延续了几千年,历朝历代,名臣辈出的时候都没能解决掉,凭什么觉得现在的朝廷就能彻底根治。

“草原上的牧民是杀不完的。”兵部侍郎钱睿叹息道:“战王领军出关,试图一举将草原牧民尽数捕杀或者俘虏入关,且不说能不能真的绝灭草原,就算能,以后呢?

刚才几位大人说了,驻军于草原,要不了几年就会兵备松弛,甚至我大明的兵最后都成了牧民……

因此长期驻军于草原,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上根本不现实,还有就是筑城,草原地广人稀,想要在这般辽阔的疆域上筑城,要筑几座?

就算筑城,草原不事农耕,若是光驻军,那么粮食辎重全都有赖中原支撑,每年耗费的银子不会低于一千万两,银子何来……”

等到钱睿一番分析说完,朱厚炜开口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之大患,不解决掉他们,我大明身边就如同一直潜伏着一头随时都能恢复雄风的猛虎。

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杀的再狠,过不了几十年,还是会有新的强大部族诞生,生生不息,恶性循环……

想要彻底解决草原边患,实行一种办法很显然并不可行,所以得要数管齐下。

而在这之前,朕想问问列位臣工,草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原之患,为何草原一旦诞生出强大的部族,就必然会南下寇边!”

杨一清肃然道:“回禀陛下,草原苦寒,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一旦遇到天灾,牧民更是会损失惨重,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他们便只能觊觎中原,用抢掠的方式来为自己续命。

另外,游牧民族本身就嗜杀,他们将狼当做自己的图腾,骨子里面也充斥着狼性,他们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各部族之间才会接连不断的攻伐,直至完成一统,诞生出一个全新的强大的部族。”

朱厚炜笑道:“杨爱卿说的这些倒也中肯,所以在朕看来,想要消除边患就要从这两点出手,第一是要让草原的百姓有生路,而不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劫掠。

只要草原上的百姓有了生路,他们也就无需抱团取暖,为了形成强大战力而相互攻伐。

其二,要不断削弱草原部族力量,至少也要让他们无法形成一个大的部落,从而有实力而滋生出野心。

诸位臣工刚才说的那些,朕听的分明,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之处,此无需多言。

朕的对策也算是集思广益,其一,筑城!

在草原上筑造城池不算难事,难的还是如何养城,城池存在的意义不单单只是为了防御,更不仅仅只是要驻军,而是如何将之合理利用,让草原百姓对各城产生依赖,甚至将之视之为圣地。

草原上最富裕的资源是牲畜,最缺乏的资源是粮食、果蔬乃至生铁等等。

如果朕允许草原城池自由贸易,让城池里面有充足的粮食和蔬果供应,那么会如何?”

杨一清皱眉问道:“陛下打算在何处筑城,如何保证粮食供应?要知道南方的粮食输送到北方,这一路上的靡费甚巨,更不用说运往草原,只怕十石粮食从京城出发,运送到草原城池之后,恐怕最后剩下来的已经不足两石,商贾逐利,如何会做亏本买卖,那么为了保证利润,他们一定会大幅度提升粮价,时间短还可以,时间长了,牧民是否会不满,甚至无力购买?”

一番话说的满朝大臣纷纷点头应和,在他们看来,皇帝的想法实在是有那么点太过于想当然了。

朱厚炜淡笑道:“朕打算在草原上建造城池十座!每座城池内驻军三千,派遣流官治理牧民民政,至于如何保证粮食供应,这个朕自有办法,而且粮价朕会限定。

诸位臣工也无需担心,限定了粮价,就没有商人会愿意和草原做生意,相反,朕会让他们有利可图,进而趋之若鹜。”

众臣自是不信,不过天子在金殿上如此堂而皇之的说了,他们也不好反驳,就全当个笑话来听了。

朱厚炜当然不是在空口说白话,他的底气就是蒸汽机!

蒸汽机已经被成功研发,存在的难题或者说瑕疵一两年内就会被攻克,届时向草原各城铺设铁轨,一次性转运数十上百万斤粮食轻而易举。

当然,这需要时间,不过筑造城池本身也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朱厚照已经用他手里的战刀给他赢过来了。

不过现在和群臣说这些无异于天方夜谭,朱厚炜也懒得废这口水。

“翟爱卿。”

翟銮应声而出。

“草原筑城的事,朕便交给工部去办,选址何处,如何筑造,朕会派几十个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给你,至于筑城的银子从户部支取,不得征发徭役。”

杨一清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户部出银子筑城?

还不能征徭役?

这得花多少银子?简直难以想象!

嘉靖帝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他有考虑过户部的承受能力?

户部现在确实不差钱,有每年盐政的五百万两,有收的土地税和人头税差不多也有四五百万两,再加上今年征收的商税,保守估计,户部每年的进账至少超过两千万两!

可以说有明一朝,户部就没他么这么富裕过,以前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现在呢?

户部能有什么支出?

大头军费已经被皇帝包圆了,剩下的大头无非就是官员的俸禄!

就算嘉靖帝大幅度提升了官员俸禄,可算起来,每年的俸禄支出也就五百万两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