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民族觉醒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三十七章 民族觉醒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三十七章 民族觉醒

“皇兄在独石口凭借区区五千步卒就能力克五万精骑,且是大捷,敢率兵三千就去扫荡草原,直溃小王子大营,俘获数万!

这便是军工,是工业的力量!而工业靠的便是工匠!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诸位爱卿的眼前,诸位爱卿还敢目空一起,看不起匠人?

如果大明不能领先于天下,那么当西方或者是草原上工业兴起之后,难道我大明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门被坚船利炮给轰开?

眼睁睁的看着两百多年前的惨事继续降临在大汉民族的头上?

不要以为朕是在危言耸听,朕的学问确实不如诸位爱卿深厚,但是朕看的比你们都要长远,朕的目光从来没有只放在大明的一亩三分地上,朕看的是真正的天下!”

“臣等受教。”杨一清领衔一拜,一个什么热气球都能带人飞上了天空,皇帝是用现实证明了自己,他们如果还要质疑,那真的只能说是愚蠢。

尽管还是不太相信那个什么能满地飞奔的铁车,也无法接受钢铁能够在海上破浪而行,但是他们已经不敢明目张胆的怀疑,免得再被打脸。

“诸位爱卿对于朕兴学天下一直颇有微词,甚至曾经一度担心,朕这兴学会不会威胁到儒家的道统,如果会的话,没准就要跟朕玩死谏那一套了。

朕兴学为的不是这个天下能诞生出多少读书人,为了是让大明拥有更多的专业性,在各个领域都能产生贡献的人才。

儒家读四书五经,能做一手道德文章,能理政务,然而这天底下太多的官员只会做官却又做不好官了。

比如不懂经济,却管赋税征收,被各衙的胥吏骗的团团转而不自知,不懂法,甚至连《大明律》都没认真看过,却指望他们断案,何其可笑。

朕培养出来的新学人才,就算不走科举出仕之途,却能够走进各个衙门,为不懂经济不懂法的官员分忧,成为师爷或者胥吏,他们学经济的可以去税司,学法的可以协助官员提点刑狱。

这对于儒家官员治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满朝上下却在怀疑朕别有用心,朕难道不想让大明富庶繁盛,不想看到大明的天下国泰民安,难道不愿意大明传承千秋,国富民强?

朕难道是吃撑了,要花费数万万两白银去兴天下学?

诸位爱卿可知道兴学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朕不想愚民,而愚民的代价,朕承受不起,大明承受不起,华夏民族更承受不起,朕要的是民族觉醒!

三百多年前,金人占据了中原,两百多年前,蒙古人的铁蹄在华夏的大地上肆虐,崖山一战,华夏民族险些被掘了根!

被征服的华夏民族在异族的淫威下瑟瑟发抖,百姓被当成猪狗,却依旧逆来顺受,为何如此?

百姓为什么自己被凌辱却不敢反抗,读书人为何能在元廷跪倒异族的脚下,换取那微不足道的所谓荣华富贵。

数典忘祖,莫过于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读书人也好,百姓也罢,他们没有民族荣誉感,他们对于民族的信仰还没有觉醒,对于他们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一个主子罢了。

朕兴学,最重要的不是让天下人读死书,死读书,是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忠孝节义,要百姓将忠君爱国这四个字刻到骨子里面去,是为了觉醒天下万民的民族荣誉感。

是为了让大明的子民以自己是大明人而骄傲,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身上的华夏之民的身份而自豪,是要他们的血液在面对异族征伐之时能够沸腾,而不是甘做顺民。

如此一来,就算有一天大明没能逃过王朝的宿命,最终不可逆的走向了灭亡,如果灭亡大明的是异族,那么朕希望华夏百姓能够舍生忘死,奋起反抗,而不是在异族的马蹄下、枪下当摇尾乞怜的狗!”

八位重臣的内心无比的震撼,用振聋发聩这四个字似乎都已经不足以形容皇帝说的这一番话。

民族觉醒!

四个字宛如天雷炸响了大明的天空,让他们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被屠杀,被当成两脚羊吃掉都没多少反抗,如果不是武悼天王的杀胡令,汉人被杀绝都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想起了两百多年前的崖山,在那片苍茫的大海上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可当元廷彻底统治这片土地的时候,多少儒家的大臣依旧选择做了元廷的顺臣……

不过八人想不通的是,如今的大明足够强盛,北境也已无忧,什么样的敌人能够让嘉靖帝有这般的忧患意识,仿佛看见了未来。

目光长远是不假,可怎么能长远到这等地步?

难道皇帝嘴里面说的西方当真诞生了强大的民族,还能对大明造成威胁?

怎么可能,难以置信。

朱厚炜的目光看向王琼道:“王爱卿此番来,无非又是请辞,请辞的理由想来是觉得兵部的职权被朕收回,让兵部显得可有可无,这倒是朕的疏忽,为了改革军制,实现强军之路,忽略了兵部和王爱卿的感受。”

“老臣惶恐。”王琼连忙接口。

朱厚炜摇了摇头道:“王爱卿没能体会到朕的良苦用心呐,爱卿身为兵部尚书,自然也知道在整编禁军之前,大明的军队已经糜烂到了何等地步。

驻防于天下的卫所早已经糜烂,卫所的土地成为地方将领的私田,屯兵成了将领的佃农,让这些所谓的兵拿起农具去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让他们去打击倭寇去剿灭盗匪,当真是百无一用,太祖在各地建卫所的初衷是不花朝廷的银子也能让大明有百万雄兵。

然而事实呢?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卫所的土地难道收了租税不是银子?天底下卫所有多少土地?朝廷每年损失多少赋税?这些赋税能养出多少精兵?

在朕的眼里,大明的屯兵甚至还不如宋朝的厢军,更是大明弊政中最大的弊政之一!”

“之一?”杨一清心里面咯噔一下,问道:“敢问陛下,大的弊政还有哪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