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四十章 魔怔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四十章 魔怔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四十章 魔怔

朱厚炜之所以能一次次挑战士绅集团的底线,能在根基并不稳固的情况下悍然对税政下手,就是觉得至少在大明这个时期的文官还能算个人,他们能为了士绅的利益进行诉求,但是不至于完全枉顾大明自身的利益。

如果朱厚炜当初穿到万历或者天启身上,那说不得只能韬光养晦,暗中慢慢积蓄力量,然后对士绅阶层血腥镇压,否则扯皮,就算他长十张嘴,也扯不过已经不要脸的明末文官。

对待文官如此,对待武将也是一样,明朝最后几十年,辽东将门盘踞北境坚如磐石,每年向朝廷索要海量的军费,却在养寇自重,若非如此,就凭区区建州女真?

狗屁努尔哈赤也不过就是李成梁府上的家奴罢了。

要是在后世,朱厚炜手中没有足够镇压天下的力量,他敢改军队,敢毫不客气的褫夺辽东将门的兵权?敢裁撤天下屯兵?

那不是被掀翻皇位,是找死……

外朝那些丧尽天良的官员不可能没有办法让皇帝无声无息的死在深宫,充其量就是留下一桩悬案罢了。

“屯兵制度第一步裁撤南直隶、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江西,八地卫所,卫所屯兵体弱者、未满十八岁,超过三十岁之屯兵一律遣散,分予土地,改为民户,其余合格之屯兵一律进入京畿大营接受整编,沿用天策军之番号。

天策军兵马除南直隶外,每地成立军区,驻军一万,南直隶驻军两万,另外,在大明开启义务兵制度……”

“什么是义务兵?”王琼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朱厚炜略微想了想说道:“如果说徭役是以前百姓义务为官府做工,那么这义务兵也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大明百姓子弟一旦到了年龄,就有义务服兵役,服役时间最少三年,义务兵役满了期限之后,义务兵可退役,也可以继续留在军中。

至于如何留,兵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义务兵的意义在于让大明的百姓子弟能够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培养爱国忠军思想,可以拒绝服役,但是需要缴纳高额的拒服兵役银子,交多少,兵部拿出章程。”

“老臣明白了……”王琼心里沉叹,嘉靖帝乃是人杰、雄主,大明在他的手中必然会远迈前朝,唯一的不好就是嘉靖帝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想法实在多的骇人……

他年纪确实有些大了,对于跟紧皇帝锐意革新的步伐,已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又一次,王老头的心里升起了致仕的念头,但又有些下定不了决心,因为他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告老还乡,或许就会错过大势,错过自己成为中兴名臣的机会……

有点矛盾,有些纠结……

“这是屯兵改制的第一步,以后会推广至全境,任何抵御此政之卫所将领一律按谋反论处!”

谋反乃大逆,当凌迟,诛族!

皇帝这么杀气腾腾的说出此话,可见皇帝决心之坚,这是天子的绝对意志,任何想要抵抗这股意志的,都将泯灭在惶惶天威之中。

“朕有一个梦想,并且坚信能够实现,就算朕在世之年实现不了,可只要大明按照朕的举措去运转,那么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

八位重臣露出洗耳恭听的神色,因为已经习惯了的他们知道,天子估计又要说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了。

“朕的梦想是所有大明的百姓能够顿顿吃饱饭,能够顿顿有荤腥,能够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有温暖的棉衣,有能够抵御寒风的屋子,朕最大的梦想是,能够让大明的百姓脱离掉土地的桎梏,能够让大明全境内的土地全都免税!”

八位大臣被震傻了,如果不是对皇帝足够了解,此刻他们甚至都要认为皇帝已经疯了。

全境土地免税?怎么可能!

这不是什么士绅土地免税特权的问题,而是根本不现实。

几千年以来,不管哪一代王朝,哪怕国家的财政主要依靠商税,但是土地税依旧是根本,这是国家财政的支柱,万世不移的大政!

什么都能改,唯独这个不行,当然,朝野内外也希望能行,但是不行就是不行。

至于皇帝说什么,百年之内实现,八位重臣就当是无稽之谈了,反正大家都看不到,皇帝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你开心就好。

“朕还梦想,大明的土地里能长出一亩地能产出三四千斤的口粮,希望稻田里的稻子,能够亩产千斤以上……”

越说越离谱了,皇帝已经魔怔,鉴定完毕……

朱厚炜自嘲似的笑了笑,他当然知道几人不信,也没指望他们信,说实话,要不是他来自于后世,他也不信。

可他来自于后世,所以朱厚炜知道这些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后世,农民摆脱了土地纷纷进城打工,靠着打工的工资来养家糊口,而土地……国家非但不收土地税,还对土地进行补贴……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在大明掀起工业革命,让工业在大明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另外还要找到强力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

另外还要解决掉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免税,朱厚炜要的是百姓受益,而不是利益阶层受益,那直接违背了他的初衷,断然没有丝毫可行性。

至于高产作物,就要看他派去美洲和吕宋的新军什么时候能传回来好消息了,如果这些派遣出去寻找种子的葬送在大海,又或者亡于半途……

那就只能等待大明开启大航海时代,索性这一天不会太远。

还有亩产千斤,说的自然是杂交稻,对于杂交稻,朱厚炜了解的不算多,但是这种在后世解决国人温饱的利器,他不可能完全不了解。

因此在他十岁的时候,就派人去寻找雄性不育株这样的野生水稻,只不过朱厚炜自己对什么是雄性不育株水稻都没有丝毫的概念,于是这一找就是十年……

十年间,他在民间花费不小的代价,让农人踏遍了大江南北,直到他进京前不久,派遣的农人才从广西找到了雄性不育株,并且运到了湖州!

如今通州的杂交稻实验室,正在日以继夜的反复实验,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拿出成果罢了。

可以说,朱厚炜已经将未雨绸缪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