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六十四章 使臣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六十四章 使臣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六十四章 使臣

提升商贾地位,让商民无需再受到那么多的不公正待遇,少受一些官府的盘剥,让他们可以锦衣华服,子孙可以光明正大的科举,这些加起来难道还看不出来嘉靖帝兴商的决心?

王守仁兴学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商贾的支持?投机者自然也有,但也有不少商贾是投桃报李,用建校来回馈天子的恩德!

但什么事都得有个限度,否则只会过犹不及,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让嘉靖帝修建铁路,造火车来方便天下的商贾,而自己却从其中落不到什么好处,这样的事皇帝自然不肯干,至于其它理由,在杨一清看来通通都是借口,而且是蹩脚的借口!

皇帝说白了就是想要薅天下商贾的羊毛!

“请问陛下,商贾筹措修建铁路,那这铁轨和火车乃至车厢……”

“当然是买!”朱厚炜翻了个白眼给杨一清道:“难不成要朕白送?好钢得用在刀刃上,朕还要造舰队、造巨炮,需要用钢铁的地方海了去了,怎么可能白送出去!”

好吧,杨一清明白了,皇帝这不但是想空手套白狼,而且还想一边套的时候,顺便狠赚一笔……

皇帝那张奸商的嘴脸,此时此刻已是展现无疑。

“大明的铁矿不少,商贾也可以承包矿山建铁厂自己炼钢造铁轨,这些朕都不问,但是铁轨制造有严格的标准,粗制滥造就是在谋害人命,不可不慎。”

“臣等明白。”

朱厚炜点头道:“制轨修路这事就这么定了,如何运作交给内阁拟定章程,告示天下,众卿还有什么可说的。”

“陛下,朝鲜使节、乌斯藏使节已然候在殿外,奉旨于今日朝会觐见陛下。”

“宣!”

“宣朝鲜使节、乌斯藏使节觐见!”

“藩属朝鲜礼部尚书李赫叩见大明皇帝万岁,万万岁。”

“乌斯藏班禅座下喇嘛德吉拜见大明皇帝,圣皇圣安!”

“平身。”

“谢陛下。”

朱厚炜看了看李赫,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平平无奇。

而喇嘛德吉则是身穿与朱厚炜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喇嘛装,看上去雄武有力,也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两人率使团抵达京城也有大半个月了,朱厚炜一直未曾召见,一是没什么兴趣,二是他对朝鲜和乌斯藏都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没办法,人都来了,该见还是得见,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岂能对撮尔小邦失了礼数!

当然,这后面半句话对朱厚炜而言和放屁没什么两样。

因为在朱厚炜看来,这所谓的朝贡,说白了就是那些个小国把大明当成冤大头来着。

这事要怪就怪永乐大帝!

众所周知,朱棣就是靠谋反夺了侄子的皇位,属于典型的得国不正,而篡位夺权本身就是深为儒家所不耻的一种行为。

朱棣要方孝孺替他写登基诏书,就是为了收天下士人之心,最终方孝孺不肯当乱臣贼子,于是恼羞成怒的朱棣直接灭了方孝孺十族,也算是开了历史之先河。

历史上著名的篡位皇帝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做出一些丰功伟绩出来,然后让世人淡忘掉他篡位的本质,只记住他的功绩。

比如曹丕,不过这个不能算,因为曹丕篡汉的本质是因为他爹曹操留给他的政治资本太雄厚,走到他那一步如果不篡汉,一旦思汉势力抬头,没准他或者他的后人会死的比谁都难看。

事实上也确实挺惨,曹家篡了刘家天下,司马家篡了曹家江山,因果报应罢了。

要说历史上最著名的篡位者,那么非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和明永乐朱棣三人莫属。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后又逼迫李渊禅让,似乎谈不上篡位,顶多算个夺嫡,但是朱厚炜觉得应该算,不干掉太子李建成,李世民这辈子都跟皇位绝缘,不逼李渊禅让,李渊或许还能培养一个儿子出来,就是不给李世民机会。

历史存在偶然性也存在比然性,不狠一点,什么变故都不是没有机会出现,就从这两点来算,李世民不算谁算。

李世民很显然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政治污点,于是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平定了突厥之患,成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与这份光环比起来,玄武门之变算个啥?

最让人诟病的则是赵匡胤,毕竟是从孤儿寡母的手里夺的江山,吃相实在太难看,赵匡胤也知道自己吃相难看,估计自己逃不过文官笔杆子的羞辱,所以他立下太祖誓碑,告诫后世君王,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都不得杀文人,有违祖训之君王,必遭报应,于是赵构遭了报应……

宋太祖对文人太好了,又结束了绵延百年的诸国乱战,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又如此善待读书人,读书人就算不能抹杀他篡位的污点,可美化他一下问题还不算太大。

至于朱棣,虽然是被逼的,可篡夺侄子皇位总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的建立,和那些小国建立朝贡体系,编纂惶惶巨著《永乐大典》,五征漠北,终于掩盖掉了身上不光彩的历史,成了后世的永乐大帝!

自永乐之后,朝贡体系彻底确立,并且成为常例,外邦小国也乐此不疲,因为有好处啊。

朝贡的财物算什么,大明国力强盛,随便一赐就是十倍,换做是你干不干?

不干?你问问旁边倭岛上那群不要脸的是咋干的,人家派遣遣唐使学习汉文化,派遣宋使带大批女子跟大宋借种,一年恨不得派十次遣明使,来从大明的身上揩油……

不要怀疑,矮子国不管前生还是今世都是那么的恬不知耻。

朱厚炜登基之后,朝鲜、安南、占城、倭国等等小国都来朝贡过,不过那个时候朱厚炜事情多到数不清,哪里有心情给小国揩油给自己添堵,于是便让鸿泸寺和礼部按照常例的一半给随便打发了

至于倭国,朱厚炜交代的就一个字。

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