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早点死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九十五章 早点死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九十五章 早点死

御花园内,朱厚炜的脸黑的跟锅底一样……

和几位阁老聊了一会政务之后,蒋冕突然间提出要修建陵寝……

而且还不是一座,而是两座!

古代帝王一登基就修陵的不在少数,事死如事生嘛,不奇怪,可朱厚炜总是感觉这票人巴不得他早些搬到陵里面去,俗称,早点死……

蒋冕本是礼部尚书,如今礼部虽然没了,但是相关机构还在,蒋冕任职礼乐部,依旧主管祭祀等事务。

修陵本身就是他权责内的事,大明就算再穷,财政再如何吃紧的时候,户部也不会在为帝王修陵的事上面和礼部为难,咋滴,户部连修陵的事都要叽叽哇哇,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蒋冕提出修陵,确实让朱厚炜感觉外朝想他早死,但也不好反驳,毕竟这是外朝的‘好意’……

至于为何要修两座,外朝也引起过争议,给嘉靖帝修陵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事,可给战王朱厚照也修?

确实,战王以前确实是皇帝,但是现在已经禅位,而且经过嘉靖帝的册封成了战王,为其修陵是否有必要?

最后外朝争议出的结果就是修两座,一来朱厚照确实是大明的第十位帝王,这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朱厚照还是嘉靖帝的亲哥哥,不给其修陵,嘉靖帝能答应?

说实话,现在外朝委实是怕了嘉靖帝,那是一点点的毛病都不想被其挑出来,然后无限放大,再回过头来找外朝的麻烦。

第二个重要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户部现在不差钱!

修一座帝陵要花多少银子?少点的几十万两,多些也就百万来两,豪奢一点三四百万两也就顶天了,这点小钱,户部给的起!

正如外朝料想的那样,如果只是给他自己修陵,朱厚炜一定会嗤之以鼻,然后找一堆的理由来打消外朝荒诞的想法,可外朝要给朱厚照修陵,他不能拒绝!

朱厚炜的身体里面是现代人的灵魂,其实并没有多注重死了以后的事,对于他而言,随便修座墓意思意思都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两腿一蹬,谁他么能管到身后事。

就算人死之后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日子也是在另外一个世界过,和陵墓有什么关系,难不成阳世的财富和阴间的财富还能共通?

而且帝王墓越是奢华,就越容易遭受盗墓贼的光顾,除非帝陵修的跟始皇陵或者乾陵一样,否则怎么可能挡得住破坏性挖掘。

当然,只要大明万世长存,那么皇陵自然无虞。

后世的时候朱厚炜去过明十三陵,也去过被考古发掘的万历陵地宫,知道嘉靖帝陵里面渗水,那么可能随葬的《永乐大典》正本估计多半难以幸免。

也知道十三陵当中最简陋的也是正德皇帝的明康陵。

明康陵规格小,相对简陋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厚照活着的时候没有修陵,估计这家伙自己也没想过自己会挂的那么快,而且大明的财政也确实吃紧,所以没修。

而因为他死后无嗣才得到皇位的嘉靖帝朱厚熜对自己堂兄苛刻的很,仅仅用了十四个月就修好了康陵,把自己的堂兄葬了进去……

“朕与王兄春秋鼎盛,如今连三十岁都没到,真有必要此时修陵?”

朱厚炜问了一句废话,要是外朝觉得没必要还会提出来?

“古来圣贤、盖代帝王最终都难免尘归尘,土归土!”

“陵址选好了?”

蒋冕无力吐槽……

大明帝王陵寝只有太祖皇帝的孝陵在南京,自太宗始,皇帝陵寝的地址就选在了昌平的燕山山麓,咋滴,你嘉靖帝把大明天下改的面目全非,连官制都改了,难道连自己死了以后的吉壤也要改?

“自是选好了,燕山山麓乃万年吉地,适葬君王!”

“随便吧。”朱厚炜显然没心思在修陵的事上扯淡,顿了一下道:“先修皇兄的陵,一切按照帝王规制。”

“臣遵旨。”蒋冕领旨退下。

“谢爱卿。”

谢迁上前垂首。

“官制改了也有半年了,京城官场经历了很大的动荡,如今可还适应。”

谢迁笑道:“陛下高瞻远瞩,官场改制之初,京城官员多有难以适从者,然而时至今日,在熟悉各新设衙门的权责之后,各部官员已然能各司其职,只是各地巡检法衙门还在整饬建设,想要铺遍全境,委任官员到任,还需要时间。”

朱厚炜点头道:“朕也知道,读书人喜稳厌动,这倒不能说他们古板,不通变化,只是时代在变,制度也要跟着变,才能适应新的形式。

朕的种种改革举措,难道诸位爱卿觉得是朕脑袋一热就要蛮干的?当然不是,朕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处机构的职责就是分析历朝历代的行政得失。

分析得出结论后对比大明现有的制度,然后继续分析利弊得失,再接下来制定一套甚至几套行政方案交给朕看。

朕觉得合适,便会推行,不合适自然弃之,就比如民间案件,各地官府最多的便是陈年积案,为何会有积案!

是因为官府不作为,真正因为证据不足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积案能有多少?

地方上的正印官,能力弱一点的民政都未必能管好,你还指望他们去断刑狱,管税收?

地方官员熟记律法,知道如何用法,如何取证的又有多少?管税收的胥吏上下其手,欺上瞒下,滥征赋税,甚至修改账册,能察觉到能看懂的又有多少?”

几位重臣无比郁闷,皇帝这是把地方官员贬的泥地里面去了……

“如今地方上有巡检法,有不算完善但正在不断制定和修正的律法,审案判案有法可依,地方积案日趋减少,百姓的冤屈得以伸张,自然而然会对官府重拾信心。

而税司、审计外加巡贪部门,朝廷再明示天下,告诉老百姓各地的税务到底有什么,如此一来胥吏可敢再巧立名目,胡乱征税?

当然,他们敢,因为百姓被他们欺负惯了,百姓也逆来顺受惯了,但是没关系,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苛待百姓,勒索民间之事,朕不知道也就算了,朕若知道,是官杀官,是吏斩吏,不管是士绅还是豪强,不论是勋贵还是宗室,朕绝不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