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朽木难雕的废柴

大明征服者 第四百五十二章 朽木难雕的废柴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四百五十二章 朽木难雕的废柴

燕京大学分为小学部、中学部、高中部和大学部。

其中小学部五年学制,目不识丁的孩童进入小学阶段,头三年属于启蒙,学习的内容也以识字、背诵唐诗宋词以及简单数学。

等到了四年级,也就是小学生差不多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学习《论语》、代数和几何,等到五年级时候,增学格物与化学。

也就是说在燕大,小学生学习的四书五经只有《论语》,这与当初朱厚炜说的以儒学为主的话完全不符。

但是外朝没有办法,因为燕京大学谁都知道是嘉靖帝培养新学读书人的圣地。

在燕京大学,举人给小学生充当教习,教他们读书认字,就算是教授《论语》,也不传授论语当中的字句含有的深意,而举人本身在燕大更像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不但是教习,同样也是学生。

大学部的学生!

至于翰林教习,那十有**都只是挂个名,别说十天半个月,多数是一年半载都不会出现在燕大一次……

燕大教习的中坚力量来自于永王府学堂已然毕业的新学读书人,能成为教习,那么这些人都至少也专精一门杂学。

朱载坖虽然只有五岁半,但是经过庄妃的教导加上本身的天赋,自然无需继续在小学前三年的启蒙班就学,于是一入学,朱载坖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四年级新生!

四年级都是十来岁的孩子,突然间冒出来一个小不点,孩童们也不傻,自然知道朱载坖是受过家学教导,那么身份定然是非富即贵。

燕大的小学生几乎九成五以上都是从民间搜罗而来的贫苦孩童,对贵族子弟天然就具备一种莫名的敬畏之心,哪怕接受了几年教育,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轻易还是无法改变。

所以朱载坖在燕京大学没有朋友……

不过也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朱载坖皇长子的身份,否则那么多的孩童,怎么可能会少了故意攀交的幸进之子。

朱载坖对此表示无所谓,因为他已经被格物彻底迷住了,年级虽然小,可已然沉浸在格物的海洋当中忘我的遨游。

但是这种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因为王鏊来了……

眼神浑浊,满脸老年斑的王鏊直接将朱载坖从小学部提溜了出去,然后关进自己的小院,并对燕大宣布,从即日起,他就是燕大的教习之一,专门负责教导朱载坖!

没人质疑,面对王鏊的光环还有名头,就连祭酒杨慎都没说半个不字,甚至是乐见其成!

朱厚炜的脸色不太好看,庄妃在旁边抽抽噎噎,任何男人的心情都不会太好。

庄妃之所以哭泣,自然是因为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站在一边的儿子朱载坖。

按照燕大的学程,学生每旬拥有一天的休息日,这是朱厚炜定的规矩,为了就是让紧张学习了九天的孩童能够放松一下心神。

而每个休息日,朱载坖会被接回宫中陪伴母妃。

今天又是一个休息日,细心的庄妃立即发现往日里聪明好动,眼睛里面都透出灵气的儿子变了。

变得中规中矩甚至有些呆板,问过之后,庄妃气急,立即便带着儿子来找皇帝……

“坖儿。”

“儿臣在。”朱载坖微微俯身,脸上表情没有丝毫变化,成熟的跟个小大人一样。

“听说王少傅收你做了学生?”

“回父皇,是。”

“他教了你些什么?”

“回父皇,老师这几日教授儿臣的是《孟子》”

“少傅觉得你书读的如何?”

朱载坖的目光明显有些黯然道:“老师说儿臣朽木难雕,孺子不可教……”

朱厚炜有些无语,这话自然不可能是王鏊的真心话,毕竟以儿子的才智都成了朽木不可雕的废柴,那这天底下的孺子就没能教的了。

这是传统,尤其是老师和父亲最喜欢干的就是这事,哪怕心里面满意的一塌糊涂,可嘴上依旧会说你如何如何不行,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要打击你的信心,让你戒躁戒躁,进而端正态度,好好学习。

就跟父母嘴里面最最常见的别人家的孩子是他么的一个道理,全然不会去顾及孩子的感受,会不会让自家的孩子变的自卑。

这种教育方式在后世还被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当然挫折教育是对还是错没有定论,就好像棍棒底下是不是一定出孝子,根本不可能被完全证实一个样。

最后对应挫折教育又出来一个自信教育,就是不管孩子的成绩有多差,都要鼓励他,赞美他,让他拥有强烈无比的自信心,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不会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谁他么都说不好。

在朱厚炜看来,挫折教育也好,自信教育也罢,都有可取之处,但是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因材施教是一个道理,比如朱载坖,他本身就很聪明伶俐,脑袋灵光的小孩为什么就一定要打击他的自信心,难道让他变得唯唯诺诺,灵性全失才是对的?

朱厚炜叹了口气道:“朕当初想过,如果把坖儿留在宫里,那么按照常制,翰林院会派遣翰林入宫教导,学的还是儒家那一套,朕也不是说儒学不好,只是让坖儿多接触一些别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显然更合适。

所以朕让坖儿去了燕大,但是朕没想到外朝会把窝在吴县不肯动弹的王鏊都给请了回来,外朝是什么心思朕知道,无非是想要坖儿专心学儒,进而亲近儒家,对未来未雨绸缪罢了。

但是外朝终究还是不懂啊,坖儿在燕大学习了两个多月,见识了杂学的魅力,如何还能安心学儒?

儒家就算是一颗参天大树可终究触不了天,而学了杂学的读书人则是翱翔在半空中的雄鹰,如何愿意一直栖栖在树上。

不过外朝没错,倒是朕错了……”

庄妃可不管外朝的官员有哪些心思,只是不愤道:“陛下,坖儿年幼,臣妾自己便能教导。”

朱载坖脸上的欣喜一闪而过,朱厚炜笑了笑,很显然儿子也不愿意留在母亲身边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