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五百七十四章 嘉靖祖制

大明征服者 第五百七十四章 嘉靖祖制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五百七十四章 嘉靖祖制

洪武皇帝定下的宗室之政堪称大明政治体系上的毒瘤,不除掉这颗毒瘤,对于大明这具身体而言迟早会发生病变,进而让本就不算强壮的巨人变得更加孱弱。

所以朱厚炜还没登基就把天下藩王给算计了一个遍,毕竟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藩王拖死大明,何如他下狠手直接把宗室给敲死!

被算计的藩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用尽种种手段之后也只能认命,不过宗室之政开禁,原本不甘不服的宗室却陡然间发现,和往日那种被圈养起来的日子比,被算计到京城之后的日子反而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了。

这就算习惯成自然,所有的一切也都在朱厚炜的预料之中,养尊处优的藩王并非都是无能之辈,他们当中也有的胸怀大志,也有的是满腔才情,然而被圈禁在封地,除了混吃等死外还能做甚!

稍有异动,就会引起皇家警觉,永乐帝的珠玉在前,大明皇家对于藩王的防范几乎是深入骨髓,如正德这样的奇葩皇帝,古往今来也独此一份罢了。

到了京城,有能力有魄力的藩王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舞台,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是一无是处,不是只能混吃等死的米虫。

所以能力越强的藩王混的越是如鱼得水,能力越菜的越是满腹抱怨。

这一点在近支藩王和远支藩王对比之后更为明显,毕竟朱厚炜给近支藩王的资源倾斜和机会要比远支藩王要多的多,当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远支藩王自身造成的,支系越远就越是疑神疑鬼,整日里担忧皇帝会对付他们,于是这心思便放在如何对抗皇帝上面,哪里还会去管别的。

移镇海外,远支藩王可以说是被形势所迫,但是如今轮到近支……

那绝对是心甘情愿!

近支藩王在大明的基础建设当中尝足了甜头,现在皇帝告诉他们,镇封海外什么都需要从头做起,拥有的机会更多,能赚的银子更多,那为什么不愿意?

不愿意岂不是傻?

在大明赚的盆满钵满的近支,根本不相信皇帝会坑他们,那么多远支还没来得及坑呢,哪能轮得到他们……

现在宗室已然逐步迁往海外,可要说宗室弊政就彻底解决了,那纯粹是胡扯,迁徙到海外,大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宗室之弊,难不成朱厚炜是要坑自己兄弟和儿子?

只要还在封建时代,那么分封就在所难免,如何处理或者说改良宗室之政,乃是大明乃至所有新朝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厚炜实际上根本没有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思来想去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汉代的推恩令,还有就是最常见的递减制度。

真要说起来,现在朱厚炜分封诸皇子海外建国,实际上就是推恩令,只不过汉代的推恩令是将一个王国慢慢拆解掉,直到彻底消亡,可不管怎么推,其本质依旧是以大汉皇帝为君,而分封之国为臣。

但是嘉靖朝的推恩令不是,朱厚炜的皇子们去海外建国,建的是皇朝不是王国,这些新的皇朝与大明之间是兄弟关系,不是统属关系,这也是本质的区别。

但是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朱厚炜的儿子以后也会有儿子也会有孙子,这些后代难不成也去建立新的王朝,瓜分新王朝的土地?

海外也就算了,大明难道也这么玩?那还算个屁的大一统,几代过后亲情淡薄,要是不相互攻伐才叫有鬼,届时战国时代再启,朱厚炜的棺材板估计都压不住……

最终,朱厚炜定下的宗室之政没能脱离前人的范畴,采取的还是削减制度。

也就是第一代亲王,第二代郡王,第三代公,第四代侯,第五代伯,第六代庶民……

这削减制度适用于嫡子,庶子可任三人为伯,其余皆为庶民!

取消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将军那个将军!

另外因为兄弟之国的特殊性,朱厚炜还是定下了一条祖制!

嘉靖朝任何祖制,后世子孙皆可根据各国发展情况和时代变换而改之,唯独这一条不得违背,谁若违背便是朱家不肖子孙!

此祖制很简单,兄弟之国不得相互攻伐!谁若违背,天下朱姓王朝皆可提兵共伐之!

此祖制还有附属两条,其一,兄弟之国若遇内乱或者外敌入侵,可提兵襄助,前提是被侵之国自己要求帮助,否则视为侵略!

其二,在美洲和澳洲设立宗室调解会,会员由各国亲王和郡王担任,一旦遇到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那么调解会有义务进行调解,一切以不爆发战争为前提,直到纷争结束。

这一项祖制能不能有用,或者说能维持多少年,其实朱厚炜自己心里都没个底,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人都是感情动物,面对这种情形,朱厚炜多少有些伤感,毕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女人还有自己的血脉,这一去或许今生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若不伤感,岂不是铁石心肠。

火车呜呜咽咽的叫唤,喷吐着白烟消失在视线当中,然而朱厚炜还是在站台上一动没动。

“陛下,万里送行终有一别,何须暗自神伤,回銮吧。”杨一清也叹了一声,劝了一句。

回过神来的朱厚炜沉声一叹:“岁数大了,容易伤感,倒是让杨爱卿见笑了。”

杨一清想吐血……

不过很快便是一惊,说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倒是臣以七旬,处理政务已是力不从心,老臣恳请陛下体恤,恩准老臣致仕。”

朱厚炜看了一眼白发苍苍的杨一清,这才想起杨一清今年已是七十有一,这次告老,倒真不能算是虚言。

“杨卿确实老了。”朱厚炜移开目光道:“再留你在朝,也确实显得朕不近人情了,只不过你我君臣十余年,没了杨卿,朕还真怕会不习惯。”

杨一清苦笑道:“一代新人换旧人,老臣若还赖在议长的位子上面,只怕要有人说老臣贪恋权位了。”

“杨卿若去,谁能为朕分忧?”

“王守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