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手眼通天 > 第583章 终南

手眼通天 第583章 终南

作者:暗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2:47

第583章 终南

北唐先天元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气温渐暖,仿佛是在迎合人们渐渐明朗的心情。

一场淅沥沥的小雨过后,终南山云雾消散,显露苍翠面目,空气也变得清新舒畅。山下的仙都镇恰逢开集,人流络绎不绝。

集贤居酒楼大堂里,一名说书人站在桌后,声情并茂地说着故事。

这是名中年书生,此时面色沉凝,昂首挺胸,没有看场间众人,而是眺望着天空,俨然沉浸在自己描述的意境里。

“只见那老道木剑一挥,那一截江水俯冲而下,直刺向儒圣!准确地说,那已不再是江水,而是被道祖凝聚剑意,祭出了剑圣绝学,一剑蛟龙!”

书生话音落下,场间观众都如临大敌,心脏紧悬到嗓子眼上,替儒圣捏一把汗。道祖使剑圣绝学,如此精彩的情节吊人胃口,令酒楼里鸦雀无声。

书生不急不慢,端起瓷碗,喝口茶润润嗓子。

这下观众们急了,纷纷催促,“崔先生,关键时候喝什么茶啊!”

当地居民都很熟悉,说书的这中年人叫崔巉,在镇上学塾教书多年。不知为何,年前他突然放弃教书,改行成了说书。

世俗当然不知情,这位崔先生,表面是斯文儒生,真实身份却是南晋密探,更准确地说,是绣衣坊深埋在此地的心腹,专为监视儒家圣地。

任真进终南书院前,曾专门来找崔巉,派他去给大先生颜渊送信。崔巉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资深说书人,李凤首本尊。

因而,任真对他的心迹并不怀疑。幼帝登基后,李凤首率全真道归顺北唐,崔巉的卧底使命就算大功告成,不必再伪装成儒生。

更何况,如今的儒家,已不再归二圣执掌,没必要再苦心监视。

崔巉在镇上居住多年,早把这里当成家乡,不舍离开,便仿效老师的作派,改行说书,自得其乐。

现在的他,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唐人。

今日说的这段,是来往宾客们最爱听的,战庐江儒道斗法,殉忠节夫子归天。

在终南圣地脚下,讲夫子战死庐江的故事,宣扬儒家的忠节傲骨,确实是很睿智的选择。每每讲完,观众们都潸然泪下,敬佩夫子的浩然气概。

董仲舒这个人,虽然生前野心勃勃,竭力排斥百家,狂傲霸道至极,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从没含糊过,明知旧伤未愈,仍毅然出战,慷慨赴死。

某种程度上说,最后宁肯自爆,也不愿退避苟活,才是他辉煌一生的最巅峰。

“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夫子面对那近在眼前的夺命剑气,老脸上毫无惧意,视死如归。”

“只见他攥紧拳头,深吸一口气,仰天大笑。整个庐江畔,都回荡着他那句名垂史册的遗命蔡酒诗,我把儒家交给你了!”

说到此处,崔巉情绪激荡,热泪盈眶。

这些年,他从没敬佩过董仲舒,将之视为猖狂老贼,直到最后一战,他才真正领略到,原来儒家的信念和志向如此坚定,真的不惜以死殉节。

迎难而上,视死如归,这就是儒家的气节。

满座寂然。

宾客们心潮澎湃,联想着那副悲壮景象,脸上都流露出对董仲舒的敬重之情。

二楼雅间里,一名中年男子凭栏而坐,手拈酒盅,正斜眼瞥视下方的崔巉。

此人披着名贵白裘,眉眼开阔干净,透出莫名的气度。他面前的桌案上,摆着几样小菜,简单而精致,都是些素菜。

仅有的一份荤食,是一盆肉羹。

这些年,他始终食素,生活简朴,几乎不沾荤腥,令同门师弟敬仰不已。没有人知道,他独自外出云游时,对肉羹情有独钟。

并非他迷恋肉羹的味道,而是人生经历使然。

自从他名气大噪后,老师便常命他亲自下厨煮羹。弟子服其劳,侍奉师长,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他知道,老师心机幽深,从不做没有用意的吩咐。

他更知道,儒家有句真言,君子远庖厨。老师尊为儒圣,又怎会不知这个典故?

明知如此,他每次仍毕恭毕敬,给老师熬好肉羹,热气腾腾地端上去,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就罢了,偏偏每次有旁人在场时,老师都会吩咐他,把羹分给别人同食,从无例外,却始终没让他坐下一起吃过。

这算什么意思?难道是暗示我,休想从你手里分一杯羹?

他心思聪慧,早就看透这些细节,仍保持温良谦恭,不愠不悲,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而,不发作,不代表不介意。他一直耿耿于怀,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它,越想吃那杯羹。

这种偏执的信念,在他心里根深蒂固,这些年他偷偷吃肉羹时,总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正大光明地坐下来,甚至在老师面前吃上一盆。

今日,旧地重游,他回到生活多年的终南山。他坐在这里,面对着这盆肉羹,却觉索然无味,并没有曾经那样的食欲。

物是人非,一切都变了。

如今的颜渊,已非文圣,非大先生,与其说是过客,不如说是丧家之犬。老师陨落,儒家犹在,却仍没有属于他的那一杯羹。

这真是讽刺。

“蔡酒诗,我把儒家交给你了!”

楼下大堂里,崔巉高声喊出这一句,打断了他躁乱的思绪。或者说,是火上浇油,激起了他心底最大的恨意。

这一切,都是拜小师弟所赐。

颜渊皱眉,自言自语道:“董仲舒,你选了个好接班人。把儒家交给他?哼,你想多了,前提是还有儒家……”

他右手一翻,盅里的酒水倾覆出来,却没坠地,凝滞在半空中。

他左手屈指微弹,一滴水珠从这滩酒里弹射而出,穿过酒楼空间,直飞向正眉飞色舞的崔巉。

它晶莹剔透,极其细微,场间没人能捕捉其轨迹。当飞到崔巉面前时,它忽然停下来,纹丝不动。

这是有恃无恐的挑衅。

崔巉毕竟是大修行者,此时哪还看不到水珠的存在。他面色骤僵,话音戛然而止,如临大敌紧紧盯着这滴水。

见他神情有异,场间众人愕然,不明所以。

崔巉抬头,望向楼上,视线跟颜渊隔空相对。

那日,他替任真去送信,曾见过颜渊一面,此时再看到这副面容,这滴水珠,意识到大难临头。

长安大战中,颜渊公然行刺新君,已背叛北唐。他重回终南山,怎么可能是好事?对现在的儒家而言,这将是一场危机。

崔巉站在原地,没有选择躲避或者逃跑。在大宗师的必杀一击面前,他看不出半点生还的希望,纵然招架,也只是垂死挣扎罢了。

他深吸一口气,按照儒生的礼仪,整理好衣襟,神情庄重肃穆,像是在迎候一场盛大的仪式。

这一刻,在致命的威胁面前,他真正领会到董仲舒当时的心境了。

他凛然昂首,直视着颜渊,振声吟诵起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