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186章 乡下人与发明家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186章 乡下人与发明家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186章 乡下人与发明家

果然少帅也哈哈一笑,不过心里却是腹诽不已:“土包子,知道什么是科学养殖么?你知道光前期一直喂青粗饲料浪费多少吗?30%!老子前生若不是老家碰巧喂过猪,怎么敢指导你做这些事!”

不过还是要展示他少帅的涵养的:“哈哈哈。账不是这样算的,青、精饲料可以喂鸡啊,我们养猪、养鸡一齐来。”

“为什么要用‘倒喂法’,是因为猪从小猪到中猪阶段以长骨和瘦肉为主,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需求较多。你知道什么是蛋白质和矿物质吗?不知道?没关系,就是长身体必须的食物了。因为此时猪的消化利用率极低,所以要以精料为主,以满足猪生长发育的需要,使小猪迅速生长,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消耗。而待猪长到百斤以后,它的消化利用率提高,耐粗饲能力增强,故增加粗饲料的饲喂量。懂不懂?不懂没关系,打个比方,就是你小时候要吃奶,是因为你吃不动粗粮;等长得稍微大一些就要奶与粗粮一起喂了;再大些就只能吃粗粮不能吃奶了,不然谁也养不起不是?这喂人和喂猪是差不多道理。”众人一阵笑番。

等到有用心的人按照张汉卿的法子和王贤亮的法子进行养猪的对比时发现,虽然“吊架子”法在起初要比“倒喂法”省了一笔不菲的饲料钱,但比较“倒喂法”养的猪显得又壮又大,前者明显地有些营养不良。等大家都长到一定程度时,要保证重量与大小都渐渐持平,“倒喂法”的优势就充分发挥了出来。用这个方法喂出来的猪,百斤后虽然也能吃,但由于吃得是粗料,费钱不多;而“吊架子法”却被迫在猪群食量大时喂养精料,那花费可就不一般了。到成猪时计算下,“倒喂法”真的省下了将近三成的料钱。

这下子“养猪王”王贤亮心悦诚服,军营里也轰动了,说少帅别看贵为长公子,却比乡下有经验的饲养员还要有本领。

当然我们这位少帅的本领大得很,这不,没几天,他又鼓弄出一个重要的发明。本来只是一时的口舌之欲,却一不留神搞大了。

这东西就叫做方便面。

这个在后世老少咸知的东西经过少帅一番捣鼓,竟然也风风火火地提前搞起来了。最早张汉卿因为吃腻了奉天的小米粥,搞这个东西是为了改善下伙食,当成功后却想到这东西对于行军打仗非常有利,既方便携带又易于保存,对行军打仗中后勤保障极有利,因此有了大做的想法并马上实行。

而且方便面在后世发展为老少咸宜,随便一个加工处都能做出,技术上非常可靠简单,大家欠缺的只是一个点子而已。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在古代东西方就有人将煮熟的面条油炸后佐以汤汁做为料理。在中国已经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即台湾所称之“意面”)。相传清朝有个地方官在家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

至于非油炸的方便面,则可追溯至中国西汉汉高祖三年(前205年)韩信军队发明的踅面。当韩信在黄河边的合阳领军10万,准备进攻河东西魏王魏豹时,为解决行军粮的问题,发明将荞麦粉与麦粉开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饼,并切成宽条。这种面饼既方便随身携带,也可以只要加水一煮便可食用,因此也可被视为方便面最早的形态。

其实,也是据说,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我国扬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厨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鸡蛋,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水中煮过,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可以泡软,食用非常方便。这个发明可惜未获专利,方便面的大规模生产被外国人抢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正史上1958年日籍中国人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有鉴于当时吃一碗面要排队排很长,因而想到:“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所以在大阪府池田市发明的。安藤百福并在发明方便面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贩售“鸡汤拉面”(**名为“日清伊面”,中国内地为“日清始祖鸡汤拉面”)口味,成为速食产品的近代方便面。正如安藤百福所预想的那样立即引起轰动,爆发性畅销,仅1959年4月,“鸡肉方便面”就出售了1300万包。据2000年日本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方便面被认为是日本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卡拉oK还要次之。

张汉卿正为军费的事情绞尽脑汁,连美男计都用上了。现有突然有这么一种能生财的路子,当然不会就此放任。知道方便面的技术其实并不复杂,正史上日清方便面诞生后几个月就被其他厂商仿制,从而导致产生削价竞争。作为来自未来的自己,恰好还掌握着一些关键的工序,如何在大生产中不被其它人仿制呢?

他想了又想,一个决定是军管,对关键工序的保密控制;另一个决定是要在短期内将方便面打出去,而且迅速占领市场,要让其它企业来不及反应。

军管好办,都是在卫队旅控制下,只要把几个工序放在不同的地方或是不同的车间,并让各工序的作业人员互相隔绝,等到市场相对饱和或是品牌打出去之后,这个技术垄断也就失去了效力了,毕竟看到面之后,稍有心思的人大概还是能够猜出做法的,只是看这个时间能拉多长了。

倒是占领市场是个麻烦事。销往国际有点扯了,就是国内这么大的地方,交通信息都不流畅,想迅速占领市场,没有一定实力和经验,很难做得到呢。而且模仿后世小米的饥饿销售法,还要有一定量的存货,这预付的成本还有大规模制造的工厂设施起动,需要一大笔资金呐!从哪来?

张汉卿再一次无耻地想到了于凤至的娘家。这个有点像后世的风险投资,没有厂房,没有技术人员,没有设备,更没有资金,有的只是一个构想。能和小张有休戚关系的,目前在中国只有于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