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273章 中国参战军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73章 中国参战军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273章 中国参战军

比较德国一支普通的陆军师的火力装备可见:2旅4团,每团辖1个迫击炮连,发射桶6具。而机枪则普及到班。重火力是师辖1个炮兵团,装备75mm**炮或105mm加农炮60门。

而中国最好的陆军师,同样的架构,每团只有1个重机枪连,机枪4至6挺,师属炮兵团有54门75mm山炮或野炮。

记住,这样的师,中国目前只有6个,其它的还算一流的部队,只配置一个18门的炮兵营,更差的那些“炮兵部队无炮、骑兵部队无马”的杂牌部队就不提了。

还有需要知道的是,德国的陆军师,向来是在优势炮兵部队对敌方的火力压制下进行交战的,这些军属火炮,口径都在125mm以上…

而且德国的后勤保障能力、部队的机动能力、官兵的训练素养,都不是中**队可以媲美的。同样的一个师,德国师可以抵得上中国3至4个师!这就是国力的差距,不容置疑。

这还是近代中国最好的时候,正史上到中美朝鲜战争,志愿军一个军尚不能吃下美军成建制的团,甚至中国还没有全歼过美军一个营的先例!

因此,段祺瑞在此时要参战,是要耗大本钱的,难免会被取黎而代之的冯国璋总统不满。

之前,一直在努力调解府院之争的张国淦力劝段祺瑞迎黎元洪复位。他说:“相对而言,和黎元洪共事其实比较容易,因为他手中无兵,而且刚经受过挫折,会吸取教训;而冯国璋既有兵权,又是新官上任,遇事必然逞强好胜,因此更难对付。”

张国淦的分析入情入理,完全是出于对段祺瑞的一片爱护之忱。如果段祺瑞能够接受,学古人将相和,也许可以开创一个双赢的新局面。可惜他对黎元洪罢免自己耿耿于怀,终于因私而废公,挟愤而忘义,拒绝了这个建议。

老北洋冯国璋入政北京,与外交部长王士珍一道,北洋“龙、虎、狗”三兄弟开始了理论上应该如漆似胶的蜜月生涯。他们重叙“北洋三杰”旧情,表示“咱们老兄弟三个连肢一体,不分总统、总理、总长,只求合力办事,从今而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府院之争了”。

事实上却不然。

交情是交情,政治是政治。段祺瑞重新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重内阁的权力,让总统完全成为摆设。由于段祺瑞曾经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连续三次对民国的发展有莫大贡献,故有“三造共和”之美誉。“三造共和”是段祺瑞的政治资本,是他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法宝,故他常以此自诩。

他和黎元洪为权力大起争执,黎元洪败阵,是因为没有后盾;但是当实力也不弱的冯国璋上台后,两人逐渐因政见不和而大起争执。

段祺瑞与冯国璋两人虽然同属北洋阵营,却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派系:直系与皖系。两位冤家在袁大总统尸骨未寒之际其实就正式翻脸,连带着各省的将军们也纷纷站队,从而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北洋军阀直皖两大派系。

这时候,直系势力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北京、河北、江西,在京津算是主场;而皖系则占有陕西、安徽、浙江,以及段祺瑞连任七届陆军总长在中|央政|府所培植起来的深厚的人脉和势力。除此之外,以孙逸仙为首的“护法运动”力量也将在广东组建护法政|府并担任大元帅,与北方形成对峙。

直系为英美所支持;皖系则由日本扶持;而广东政权,则同时与英日相呼应,但为国际社会主流所不承认。如果时空不转移的话,在不久后即倒向苏俄,从而形成孙逸仙“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此时的奉系,尚未完成力量的整合,并未在政治舞台上有比较大的能量。但是前三者的纷争,标志着近代中国正式进入最混乱的军阀时代。

现有力量,段祺瑞自忖未必能对冯国璋占有优势,如果有机会再增加几支军队,形势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也是段祺瑞力主支持对德宣战的私心。由于此时国家兵力大都为各省督军掌握,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军”尚不存在,段祺瑞便想趁机重开炉灶另行招兵买马,这样,著名的“中国参战军”新鲜出炉了。

这支符合段总理心愿的队伍初定是六个师,这样就完全对其它北洋军造成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因为代价过大而遭到冯国璋的吐槽,呵,国库的钱都给你扩军去了,要对付谁啊?!最后没办法,参战军最后缩编成了三个师及三个混成旅。

同北洋军类似的是编制,但是火力明显增强了,因为炮兵实实在在增加了,不是虚挂。这三个师都辖一个完整的炮兵团,仿日式编制36门炮;旅增一个12门炮的山炮营;团则增一个4门炮编制的步兵炮连;很重要的是机枪下放到营级。从整体装备实力看,它胜过北洋军的任何一个师。

混成旅辖3个步兵团及装备有炮兵营、工兵营、通讯营,与当初张汉卿带领下的卫队旅的建制几近雷同。重炮一时筹措不及,也同张汉卿一样,先建架构再说,未来编制是辖一个野炮营。至少,未来打着“中国参战军”的名义,要饷要枪方便不是?

此外还有一支含重炮营、装甲汽车连的训练处。

段祺瑞借着欧战的机缘,接管了这支中国参战军,实力大增。如果最后练成,他的势力将会凌驾于各方之上,成为继袁世凯之后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没有之一。

编制出来了,也在天津小站开始招兵买马了,一个很正常也很让人头痛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那就是经费。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要建设一支能够在小范围内与欧洲列强相媲美的新式军队,光装备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虚弱的国库是不行的,当初老袁为了应付西南与东南的“护国战争”,几乎掏光了家底,钱从何来?

重武器中国没有能力建造也缺少添置的经费就算了,轻武器也造不来,还要向东邻日本购买,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但是形势比人强,没有办法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