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303章 接班人(下)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303章 接班人(下)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303章 接班人(下)

上次让他参加督军团会议等,就是在政治上让张汉卿被各界所认识,在各头面人物面前露脸,而不致到时候显得过于突兀。

卫队旅扩充为师、他的亲信逐渐占据要职,按张汉卿的想法,他要集中精力进行奉天乃至全东北的土改工作,因此要辞去身兼的卫队师师长职务。对土改产生的效益,张作霖看在眼中,也认可这个做法,但不同意张汉卿在军界脱身。

因为他在政界无官无职土改委员会主席是虚的,即使“奉黑土改委员会”已经升格至“东三省土改委员会”了。没有各省行政长官的同意、配合,什么都搞不出来。正好杨宇霆犯了事,凭着两年来的耀眼表现,张作霖乘机提拔他做了资深参议,算是在政治上给了他一个极有力的阶梯。严格讲起来,总参议类似于中|央办公厅和军委办公厅合体的角色,由于巡阅使署暂未设总参议,所以张汉卿这个资深参议平时代理着总参议的事,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不下于一个省长。

但是长期游离于军队是不妥的,即使张汉卿信誓旦旦地表示他虽然不在、但可以完全控制卫队师和第一师。军队是特殊的地方,讲究个资历。无论你有多大的职务,关键时刻官兵不听你的也白搭。

张作霖自己就是带兵起家,知道他这个督军的位置是紧握着27师才得到的,因此在担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以来一直紧握师长职务不放。只是在后来实在无法亲自兼职了,才把它交给亲信孙烈臣。等孙烈臣上任黑省督军后,又把指挥权交给亲信张作相,这是那个时代武人能够放权的极限了。

像曹锟就是以北洋精锐第三师的师长兼任的直隶督军,而后把第三师交给吴佩孚,后者则在后来担任各种职务时牢牢地抓住此职不放可见一般。

但是张汉卿认为是时候让郭松龄出一头之地了。名义上,他是自己的老师;能力上,他担任师长比自己绝对要好。自己现在忙着建党工作,又始终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上,实在无暇亲自去过问卫队师的具体业务,即使它是自己起家的军队。

眼光放长远些,现在才几支队伍?如果不适当地培养人才,等到时局变化,难不成都让自己冲到第一线?毛伟人可是用人惟贤、几十万的军队交给属下放心得很呢。把****这个职务做好了,抓大放小,站在新的高度上看形势才是领导者的不二法门!

再说,卫队师和第一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北洋军队,它们已经有新式军队的雏形了。虽然郭松龄和韩麟春是一师之长,但他们这个师长比起同期其他师长来说,权力被约束很多。不然,看看政治部都是吃干饭的?

因为后勤统一归在米春霖管理,成立了总军需部;张汉卿直接过问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王以哲和姜登选的工作,实质上已经是担任总政主任的角色。参照后世的军事架构下,军政、军令权已经悄然分离。

对张汉卿力辞师长一职,张作霖最终妥协。但苦思良久,张作霖又让张汉卿回到奉天讲武堂,兼任一个新的职务“监督”。这是为了能让张汉卿参与到讲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张作霖特设的职务。对这个职务,张汉卿欣然从命。

顾名思义,“监督”不会处理日常琐碎的行政**务,但权力是极大的。如果拿它比喻,大致于现代学校党委书记的角色。

本来讲武堂的*****是张作霖,日常事务由教育长负责,后来来了个副堂长张钺,又改由他主持工作。等到吉、黑两省并入老张麾下后,奉天讲武堂顺势改名为东北讲武堂,张汉卿便是全东北学生军官的“监督”了!

自从有了小张监督,讲武堂的大事情基本上是张汉卿在管。这样,从职务上说,张汉卿与老师们是上下属关系,与学生就是师生情谊。我们常说黄浦军校是国共双方将领的摇篮,而东北讲武堂又何尝不是奉军军官的摇篮呢?张汉卿长期掌管东北讲武堂,对师生人品、才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是一个领袖人物成长的开始,也是一个接班人建立自己接班团队的基础。这一切全在张作霖的计划之中。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果如张作霖所料的那样,随着奉军的不断扩大,大量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被充实到奉军各级部队当中。而在人事方面张作霖又放手让张汉卿作主,这样,张汉卿就以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和毕业生为基础,加速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政治上,奉天省长王永江是张汉卿力荐且亲自上门求贤并一直支持的、吉林省长刘尚清与张汉卿交好、黑龙江省长张国淦也是张汉卿挖来的;其他像莫德惠、王树翰、宋文郁、彭相亭、王瑞之等都算是少帅系的。

军事上,郭松龄的卫队师、韩麟春的第一师是他一手组建的,两人也是他一手提拔的,两支部队也自成体系,外人无法染指;黑龙江督军孙烈臣跟他亲如父子、巡阅使署兼奉天督军署参谋长张作相对他言听计从;他还亲手控制着规模颇大的情报机构“奉情局”和渐渐在奉系高层被了解的一向神出鬼没的“特战大队”。

经济上,奉天金融秩序经过那一轮疾风暴雨的整治已经安稳许多,由于刘尚清调离财经界,东三省官银号也同时改组为东北银行,将逐步变之为东北的央行,张惠霖为第一任行长又一个被张汉卿推荐的。此外,水涨船高,他的副手便是于翱舟。

不错,作为少帅的妻兄,奉天农民资金信用合作社总经理、农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于翱舟,在任上使两家银行的资本极速膨胀,眼见得是搞金融的一把好手,这也算是家传吧。张家势力扩充到东三省,于家的势力也跟着进入,俨然已经是除去东北银行之外最大的金融机构了,让他升一格做副行长,虽然有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口水,但吐是吐不出来的。于翱舟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都配做这个位置,只是他的关系,让张汉卿在财经界多了许多话语权。

经过一系列的历练,张汉卿在奉系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在全国,也小有名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