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318章 发力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318章 发力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318章 发力

霍尔拖哇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稳定局面后,张汉卿便在复杂的东北局势中占得一线先机。因为不但日本人打这个主意,美国也在动这个脑筋。不同的是,日本想独占,而美国要共占。

历史上美国代表也赞同共管中东路,其理由是:“中国管理能力不充足;而中东路为世界交通孔道,不能听凭中国处置。且自共管以来,协约国对于该路,投资已多。”

其实该路完全为中俄两国合办的事业,跟刚踏上中俄领土的所谓干涉军有蛋的相干!反正是弱国无外交,进入民国后依然如此,洋人们自说自话也无可奈何。之后,在中国政|府的照会下,日、美等有关系各国都照会民国政|府,仍提出华府会议议决的两条,说愿意和中国“共同”处置,这就轻松地与中国“共管”了。

而俄国又声言并无将中东铁路交还中国的意思,在后来苏俄红军胜利击溃了领土上的所有反对势力的军队后,至苏联的成立,这以后,苏联力量越来越强大,原本对华的种种绣球已无意义,对中东路之要求反趋强烈,度过难关后的苏联重又继续控制中东路。

正史上也是原先的少帅突发奇想,在东北易帜后不久即与苏军起冲突,结果惨败而归,史称“中东路事件”。这个事件造成的后果,是原先的少帅交恶了唯一可能给日本施压的苏联,造成九一八时国际上寡助的局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直到正史上的日寇投降后、新中国成立,中东路及其附属资源才交到中国政|府手里。

这时中国力量还很弱,弱得虽然张汉卿知道将来的发展,却无能左右俄国后来的局势。但是有一点可以做的,便是充分利用苏俄困难的阶段,实现中国利益的最大化。这个机会稍纵即失,既然知道各国的态度及可能的走势,穿越以来最大的优势便在此。

其间还有一段插曲:东三省取消旧俄使领待遇后,俄国旧党怕其道胜银行也被接收,就悬挂法国国旗以为抵制然而中国和道胜银行的合同,规定该行股票只能为华俄两国人所有。既然对方违规,也就怨不得张汉卿出奇牌了。他以道胜银行违反合同为由,宣布废除其所持有的中东路权益,并声称将用这笔收益扶助在华的白俄民众,“以解其贫困之苦”。

根基被吃干抹净不说,连道胜银行原先借给自己的累计七百万卢布的贷款,张汉卿也不用还了苏维埃上台,沙俄旧卢布被取缔,现在连一分都不值,张汉卿可不会傻得要去用新币或者他国货币来还债。

别的国家不敢惹,法国还不敢吗?这个一战后筋疲力尽的欧洲强国,舔自己的伤口还来不及,怎么会为了遥远不可及远非其势力的中东路作此吃力不讨好之事?俄国人以为以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心性,对欧美列强惧之尚不及,怎会贸然惹事上身?

只可惜他们碰到的是少帅,这位洞悉历史演变的传奇人物。张汉卿谈笑之间便强行通过了,表示:“中国政|府暂代俄政|府,执行保护、管理、及衽各条约合同一切职权,以中国正式承认俄国政|府,并彼此商定该路办法后为止”。据此道胜银行在中东路里的所有权益被事实上取缔,其在哈的资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张汉卿不废吹灰之力便完全接收了中东路。

但是眼看着中国东北政|府已经在事实上控制了旧俄在北满的全部利益,由于俄国的国情和在世界上的关系的变化,为防止其在远东地区遭到腹背受敌局面,对华缓和已经在所难免。

事实上,俄国劳工政|府曾在正史上的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夏两次表示要归还中国被占领土,“苏维埃政|府把沙皇政|府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以后,立即建议中国政|府就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协议及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订的一切协定进行谈判。”

当时此项消息传到上海时,一般人民颇表示欢迎,各界联合会径行通电承认。但当时的政|府却唯恐中国率先承认苏联会遭到持敌对态度的欧美日列强的侧目,竟电令各省查禁。苏俄因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极欲与中国通商。但无能的军阀政|府迟迟未能开始交涉,使中国错失一个借苏俄之力发展经济的良机。要知道虽然苏俄工业水平远落后于欧美,但是比中国远远不在一个档次上。除去苏联的全部帝国主义国家都是抱着在中国掠夺的目的而和中国“经商”,也只是对初级原材料的索取,根本不会有任何提升中国工业能力的想法。

现在形势急转直下,究竟是提出强烈的反对还是顺坡下驴?苏俄政|府明智地选择了后者。俄国历来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传统,这个机会,只等将来了。不过将来有没有机会翻本,看机缘了。

张汉卿可不会给任何人机会,他和孙烈臣经过短暂沟通,便决定了以武装的事实,向世人宣告主权。黑龙江保安司令部的三个旅分头并进,先行控制了东面的牡丹江、绥芬河,第一师也向中俄边境的佳木斯行进。目的是造成既成事实,并阻止干涉军可能的登陆中国。

当然,非常之时出动国之利器,为免给人以口实,张汉卿用的名义是护路。他成立了“中东路护路军司令部”,人马还是黑龙江保安司令部的那套人马,一套班子、两个牌子,没有多出一个冗员。

对于中国之收复中东路,诸个国家都有意见。

因为苏俄对德罢兵讲和,于是德、奥势力弥漫全俄,反对苏俄的捷克军被制,陷入危机。为了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英、美、法、日、意各国有共同出兵西伯利亚、援助捷克军之议。当各国共同出兵西伯利亚时,曾借口军事运输上的关系,要各国各派代表一人在海参崴组织委员会,以共同管理西伯利亚和中东铁路。美国代表、委员会之技术部长斯蒂芬以中国管理能力不充足,而中东路为世界交通孔道,不能听凭中国处置为由,要求共管中东路。

形势急转直下,由中国单独应对日本,变成面临数国共同压力,张汉卿该何去何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