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558章 拜访汉冶萍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558章 拜访汉冶萍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558章 拜访汉冶萍

亲身见识了军舰的巨大威力后,张汉卿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如果说当初购买两艘又旧又小的美**舰只是为了作为和他们拉关系的见面礼,今后不能老是靠送礼过日子吧?他的想法,就是在武汉落实建立这个造船厂。

本来造船厂应该在靠海的地方,如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前生的大连造船厂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这样也能够造出吨位稍大的军舰。设在武汉,实在是逼不得已。

国际颇不太平,将来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会冲击到列强们的利益。别看他们现在对奉系且忍且拉,一旦宣布国家完全独立,那些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些靠海的重要设施将会是他们打击的第一波对象,单凭陆军是很难保有或者说是有效保全这些地方的。那将是很大的代价,毕竟,造船不是造人,它需要很多机器设备的。

现在人民军不需要大军舰:一是没能力,二是没钱,三是没需要-连自己国家领土上的恶人都没赶走,陆军的实力都不够,花那个钱做什么?要知道海军是一个大体系,没有规模的海军只是名义上的作用。

倒是建造小军舰有可能。一是花钱少,二是因为吨位不大,可以通过长江游到海里去。以现在的长江航线,三千吨级的船到上海是没有问题的,而三四千吨在中国就已经算是巡洋舰级别的大舰了。再说后世中国两千多吨的“元”级潜艇就是在武汉建造的,这里应该可行。

张汉卿准备回沈阳之后就开始成立一支真正的海军,现在先在武汉进行相应的准备:动力系统、轧钢能力、舰炮生产,以及人员训练。

海军是个烧钱的兵种,没有二三十年根本完不转。武汉有很好的条件:生产铁、煤的汉冶萍公司就在这里,解决了资源问题,剩下的就只有相应的机器设备了。

讲起汉冶萍,不能不提到它在中国工业生产中的地位。这个于1908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联合组成并商办的汉冶萍公司,历史上一直被称为“中国钢铁的摇篮”。

除了以上实体,汉冶萍的主要外围有上海总公司、东京办事处、重庆钢厂。它的经营特色是与“外围企业”挂钩:如招商局为其注入资本,帮助公司运送物料、矿石等;中国通商银行为其管理营运的基金、代收铁路路轨的价款;中国铁路总公司向其订造路轨、开拓钢铁制品市场。

此外,为其提供大量贷款的日资横滨正金银行、向公司购买大量铁矿石的八幡制铁所,对其经营也产生重要影响。

到辛亥革命前前夕,汉冶萍公司员工有7000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多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年产钢量的九成,控制了该公司就等于控制了清政|府的重工业,是以日本人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在里面占股、控制资金。

从盛宣怀办汉阳铁厂起,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中有6次借的日本人,其总用银3200万元中除1000万为自筹,有一千多万借的是日资,后来都变成了投资。他们在借款合同中有非常苛刻的条件:铁砂除汉阳铁厂自用,其余应优先供应日本人;铁砂售价由双方议定,不受国际市场影响;日本八幡制铁所可以预购…

因为缺乏资金无法自主经营,所以日债是其重要资金来源,这也为日本人间接控制这家公司提供便利,它被民族主义高涨的中国国民诟病就在这里。还好张汉卿进入西北后的1920年就通过东北钢铁总公司洽谈收购其汉阳铁厂51%的股份,汉阳铁厂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日本独大的局面。

这时候的总经理盛恩颐,是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的盛宣怀四子。

盛宣怀是清末民初商界的奇人,著名的红顶商胡雪岩就是被他玩死的,他还创下了中国十一个第一: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

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

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条干线铁路京汉铁路;

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

第一个勘矿公司;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

还有汉冶萍,另外中国红十字会也是他创办的。

这也是张汉卿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盛家的显赫声势,他的后代与国内很多家族结成婚姻关系,在上海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本链。无法形容盛家有多富,只要举一个例子便可知道:盛怀宣的佣人中曾有宋家三姐妹的母亲!

如果得到盛家的支持,将来在华东,奉系可以从经济上打垮国民党系现在估计老孙已经和他不共戴天了。此外,武汉造船厂需要机器,没有门路的他,可能还需要借重盛家的力量从国外进口呢。能不能趁机夹带点私货,看交情和运气了。

不过当张汉卿把这个想法告诉夏寿康时,这位夏大省长把头摇得像波浪鼓似的连说:“不行不行,那小子不是做事的料!”

有这么大的家产,却被评为不能做事,难道也是一个纨绔?张汉卿忽然想到:“我为什么用了个‘也’字?就因为我曾经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不过这家公司从业务到人脉都对自己有莫大的用处,他还是决定亲自访一访这位夏寿康口中的“纨绔”。

他真的是纨绔。这位盛家最后一根独苗。娶的妻子是名门闺秀,姿色都是上上之选,却仍不满足,婚后仍然流连烟花之所。好在他的太太请人为他算命,结果说他“桃花运”要交到老,于是便不管他了。

最能制约他的两个人不管他,于是他就更能折腾了。在上海滩,他最为人称道的事就是曾经在一夜之间输掉一条街!

他盛家虽然有钱,但照这样败下去,再厚的家底也不够他玩的,所以庄夫人把他送出上海,来到相对“偏僻”的武汉。明着说是管理汉冶萍公司,未免也有送瘟神的想法,或者觉得他去武汉了没有倚靠,也许能稍稍收敛一些的意思。

不想在这里天高皇帝远,更无人制约,他的纨绔本色更能发挥得无遗。现在在武汉就有了两个著名的笑话:一个是他“躲在烟榻上边抽大烟边批文件”,另一个是“把当铺当作第二银行”。前者是他的做事风格,后者讲得就是他花钱无度和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

尽管名列民国四公子之首,张汉卿还真的没做过一件完整意义上的纨绔之事,倒想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纨绔。他拉着夏寿康便要带自己去盛家,夏寿康笑笑说:“急什么,这时候盛老四还没起床呢!”

都已经日照三竿了,这家伙还能睡着?真是醉了。又聊了两个小时,张汉卿已经就武汉造船厂的选址、资金投入、建设规模、以及先期制造一些简单的民用商船和货船的计划和夏寿康深入交换完了意见。看看天色不早了,他便再次提出:“去其公司看看。”

作为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的盛恩颐工作场所在汉阳铁厂,处于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除铁厂外,还有汉阳兵工厂、火|药厂、机器局,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未来的武汉造船厂也会设在这里。

辗转又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到公司大门口。尽管这是家规模极大的企业,对于少帅和夏省长庞大的随从及警卫人员,传达室的伙计们还是用很震惊的。于是用不着通报,他们一行鱼贯而入,来到装备豪华的会客厅。这时候,一位打扮入时的秘书小姐过来遗憾地告知:“因为没有预约,盛总经理还没有起床,请客人们稍等。”

已经四点了!这家伙是要把晚饭当早饭吃的节奏吗?凭这种态度,能把企业经营好,真是日了鬼了!他向夏寿康投去怀疑的一瞥:是不是说的假话,故意吊我的?不过应该也不敢啊,在中国官本位的国家,自己可以直接决定他的生死,别看他有这么大的家业人脉财产,都是虚的!

夏寿康率性地甩甩膀子:我早就说过了啊。

不大一会儿,一个睡眼朦胧的年轻人进入张汉卿的视线。按照夏寿康的描述,这家伙今年也有三十了,而立之年,怎么搞得这样吊儿郎当?

这个人连连作揖:“失礼了,失礼了。昨儿个睡得太晚,没想到少帅和夏省长亲临鄙地。”一边连声催促秘书:“这种茶叶怎么可以招待贵客?把我的狮峰拿来!”

狮峰是西湖龙井中的极品,为龙井村狮峰地所产,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张汉卿之前听过的每斤十八万的“天价茶叶”就是明前头茶,堪比黄金。

前生只是听说,如今竟然也有机会亲自品尝,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按说他的身家现在也不下十亿,按后世也该是千亿级的超级富翁了,但是一直戎马倥偬,根本没时间来奢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