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642章 权力的第二次转移

第642章 权力的第二次转移

“逼宫”事件以国民党退让而解决,但这也让其党内觉得有必要进行整合。毕竟,一个松散的联盟并不足以应付奉系的咄咄逼人。

孙岳、冯玉祥都是同盟会员,对孙逸仙的信仰是没得说的,但是在政治组织上,他们还差一点火候。

这个时候,留在广西的那支残军也经受不起岁月的蹉跎。一年多来,队伍虽有“三皿煮义”解放中国的诱人纲领,但实在经受不住广东、湖南的变化吸引,纷纷脱队,以至于孙逸仙在北方落脚后便安排矢志不移的两位主将北上。

因为国民党和人民党已经结盟平,所以于学忠也没有刁难,只是要求他们放下武器,任其北上。

此时粤汉铁路已通,邓演达、张发奎一行不费多少时间便从广西的山沟里抵达中部大城武汉,看到正在奋力打桩的长江大桥,并转轮渡乘京汉铁路进京。只一年时间,人民党治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到处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让邓演达嘘唏不已。

虽然信仰不同,但是不能昧着良心为反对而反对,不然他们追求“三皿煮义”何来?

邓演达是孙逸仙极为倚重的臂膀,张发奎是在战场上得到洗礼的良将,此外还有从上海赶来的许崇智,都是一时人杰。孙逸仙就在香河召开国民党中央会议,他继任总理,以胡汉民为政治部长、廖仲恺为组织部长、汪精卫为宣传部长、邓演达为秘书长。

军内大鳄冯玉祥、孙岳的位置均不变,以李烈钧为国民军参谋长、许崇智为党的军事部长、孙逸仙兼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这次会议定下基调,鉴于奉强的事实,国民党的策略是立足北直隶做好军队的政治工作,恢复因为曹锟贿选导致的国民党形象,政治上与人民党和谐相处,再利用影响力与奉系一道协商治理中国,并协助国家统一委员会筹建新国会,以在国会中恢复传统的国民党的影响力。

因为地盘就河北保定以北到北京以南的一小片地方,根本无法存活这么多军队,孙逸仙派胡汉民去上海筹款以供军用。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民党陷入低调。

这段时间,是张汉卿在北京最活跃的时期。结束了直、奉共控北京政权的历史,奉系一枝独秀,已经开始扎根关内了。以此为契机,在年底,各路政要云集中南海召开第二次中央全会,商讨把人民军、奉军两大军事系统整合为统一的人民军系统,并进行人事改选。

张作霖继续担任人民党的名誉主席,及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军总司令的头衔;因为主席为张汉卿,本着体恤元老的想法,孙烈臣、吴俊升、孙烈臣三人均担任名誉副主席,以保证他们在党内的超脱地位。

因为人民军缔造者的地位,张汉卿当之无愧地担任人民军副总司令,及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因为担心身体异常、长期被张汉卿“雪藏”的孙烈臣在军队中有巨大的威望,在卸任中央陆军总长后,在此次被选为人民军陆军总司令。

当然,人民军现在仍以陆军为主,所以陆军总司令很大一部分实权集中在中央军委,不过正是他所愿。现在少帅系的将领多如牛毛,他只需要帮他坐镇一下即可。这次会议,早先的基调就是决定让少帅系的人马全面接手的。当然,一个军委副主席是免不了的。

张作相卸任奉军总参谋长,专职负责东北军政。东北护路司令部、东北边防司令部都归在他建制下,成立大本营司令部,由他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大本营司令,30师师长于珍接任东北边防军司令、29师师长万福麟接任东北护路军司令。

吴俊升卸任东北护路军司令,来北京担任张作霖的副手,“国统会副主席”。当然,他在东北议会主席之职仍然保留着,他还是军委四位副主席之一。

人民党的重要岗位都为少帅系人马所占据:组织部长、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姜登选,宣传部长陈布雷,纪委书记吴家象,统战部长韩淑秀,中央调查部长高纪毅。前四人还是中央书记处的书记。

军队方面都有重要调动:韩麟春任人民军总参谋长,王以哲从西北调入中央任政治部副主任。原人民军总军需部长米春霖升任合并后的人民军总后勤部长并当选军委委员,原奉军总军需牛元峰为他的副手。此外,国防科工委主任蒋百里也当选为军委委员及入选政治局委员。

设立总装备部以总体协调沈阳、兰州、汉口三大兵工厂及河南巩县兵工厂,并协调关系军事装备相关的企业厂矿如哈尔滨水上飞机厂、沈阳飞机厂、武汉造船厂等,以杨宇霆为总装备部长,张孝准、杨文凯为他的副手。

杨宇霆自被张汉卿再度提拔后表现异常抢眼,他的工作能力也强,张汉卿还委托他兼管空军作为一个战略兵种的筹备工作,因此顺利入选军委委员及政治局。

奉系文职官员变化不大:王永江完全卸任辽宁省委书记、省长职务,担任张作霖行政上最重要的助手国统会副主席一职,刘尚清负责工商、潘复负责财政,为王永江的重要助手,三人同为政治局委员,王永江还是下届人民党政治局|常委的热门人选。

莫德惠从天津任上调到北京,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为少帅在政治上保驾护航。

这样在党内政治局新增了少帅系的蒋百里、少帅对其有再生之恩的杨宇霆,达到22人;中央军委内新增了戢翼翘、蒋百里、米春霖、杨宇霆四人,达到14人。前两人是铁杆的少帅系,米春霖虽然追随张作霖但与少帅共事许久,杨宇霆不用提了。

人民军内最重要的两个实权位置总参谋长和总政治部主任都握在少帅系手中,而且全无掣肘,这是张汉卿的完全胜利。

这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张汉卿的接班人地位和未来的班底。

通过多年的努力,张汉卿以一种见得着的点滴成就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政治天赋让人敬佩;他的识人之能与用人之准让人不自觉地站在他的阵营。他对于军事本不在行,却利用大势,自然而然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曾几何时,他已不再是之前萌在张作霖羽翼之下的少帅了,而是手握小半个中国,不下于中国政坛任何一位大佬之下的绝对诸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