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681章 国家大义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681章 国家大义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681章 国家大义

虽然尽全力打败了国民军,阎锡山的心却陡然间悬了起来。

他知道国民军的难处,也知道这是张氏父子的计谋,但人家用的是阳谋,他无可奈何。现在国民军在舔伤口,他知道一旦国民军完蛋,也就是晋军直面人民军的时候。

“不能让国民军跨掉,留下他们还会是晋军的助力”!他这样想,也这样安排他的参谋长徐永昌密会张之江,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他们化敌为友并给以军饷的资助。在他想来,走投无路的国民军如果接受了他的恩惠,离变成阎家军差不远了。

可是徐永昌却坏了他的大事。

早在三方反直之时,张汉卿就暗地里派人与徐永昌取得联系,以国家大义相劝。徐永昌虽然是山西人,却不是阎锡山的菜。在军阀混战时辅佐阎锡山算是保乡卫境,可是当阎锡山成为国家统一的最大障碍时,他便有了反感。

上次冯玉祥联络阎锡山作乱,他就坚决反对。现在,为了自己的权力,阎锡山竟然大方地“化敌为友”,这让徐永昌大为不满。接到这个指令后,他不假思索地应允,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国民军的大营扎在小五台山底,人民军从张家口、保定南北包抄,把他们挤压在一块狭长的区域里。既无战略地形,也无回转余地,军心焕散,眼看溃败在所难免。对精通军事的徐永昌来说,这支军队其实已经没有战心,即使想争取意义也不大了。

张之江对徐永昌的到来很意外,倒没恶意,毕竟都是孙逸仙极赞赏的人物,香火之情还是有的。他见了徐的第一句话就是:“徐大哥,阎司令是不是许了什么愿,可以让兄弟们活下去?”

他和阎锡山都不是傻子,自己完了,阎锡山绝对落了不好。晋军把他们逐出山西就止兵不前,更说明阎是保家第一,显示强硬为主,而不是真的要对国民军赶尽杀绝。这个时候,徐永昌前来,更是验证他的想法。一刹时脑中涌起各种算盘,要从山西要钱要枪。

可是徐永昌只微笑着说了句:“我此来不是代表阎司令许愿来了。”

张之江诧异,你可是阎锡山的参谋长哎,你不代表他还能代表谁?他没说话,但他的诧异已经替表达了。

徐永昌说:“阎司令是让我来的,但兄弟我这次却只是代表我自己。

自民国五年起,中国何尝有一天是安静的?你方战罢我登场,一会护国,一会护法,一会又是讨贼,可是国在哪?法在哪?贼在哪?我没见到,反正国家是一团乱我看到了!经历了几次大的战争,好不容易南北和解,我们内部又在倾轧,这种局面何时是个头?

严格地说,人民军也好,国民军也好,大家和孙先生的信念同出一脉。我不是为奉系说话,坦率地讲,人民党搞三皿煮义,结果远胜于我所见到的任何一家。我想,就是把国家交给他们也没有什么,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就是完成国家统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吗?

现在国家已经基本实现统一,也该是各路军阀结束纷争实行军权统一的时候了。晋军和国民军以前是于国有功的,现在该急流勇退了,这也是为国立功的体现。否则,除了引发更大的战乱、让国家有更多一些时间的灾难之外,还有什么益处?

阎司令让我来与国民军联手,我私下里是不同意的。以我们现在的力量,就是加上西南那几个省份,能打得过人民军吗?我们反对把军权交给人民军,究竟是公心还是私义?我们比人民党做得更好吗?再打下去,我们都是国家的千古罪人!

所以我劝紫珉兄,不要再动联晋抗奉的主意,见好就收,率军归服中央,也算是为国为民做了一桩好事。我知道你是真信上帝的,你愿意上帝的子民在这里自相残杀吗?”

这番话说到张之江心里去了。他虽然代理国民军司令,但能力有限,指挥一帮骄兵悍将很吃力。仗是越打越衰,人是越打越少,名声是越打越坏,这个司令,他早就不想干了。

之前不是没想过投诚晋军,可是也知道人民军下一个目标就是晋军,以两家之力也不够对方喝一壶的。那时候晋军再败了,他就更没脸见人了。

现在连晋军的参谋长都不想打仗,他还有什么可说的?想想老上司冯玉祥,人民党一发话,他就得乖乖地去苏联“考察”。自己比起冯玉祥更是差着一大截,既然已经无力回天,不如就此歇手,也算是为国做了最后的贡献吧!

想到这里,他欣然决定全军停战,自己亲赴北京请罪去了。

一觉醒来就听到这么好的消息,张汉卿口水都要洒一地。两位主帅一位出国一位请罪,这时候国民军定然人心恍恍。为了避免战乱再起,顺便也给阎锡山的归降做参考,张汉卿大度地宣布纲降:

“无论何种党派、何系军队,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统一在‘国防委员会’的管辖下,都是中国国防军人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全面负责其支出。”

张汉卿还钦点了冯系麾下大将,后来抗日战争中名声显赫的宋哲元、刘汝明、孙良诚、孙连仲,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吉鸿昌等人,将其提拔重用。除将一部分军队编为地方武警部队外,将余部分散打乱编入济南军区各新编军中。

至于张之江,不但无罪,还与国有功,值得大奖而特奖,以为其他人之表率。经张汉卿提议,中央政|府决定,授予张之江一级和平勋章。

不过张之江拒而不受这个勋章,他觉得已经对不起老上司了,说什么也不想再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在多次央求下,张汉卿同意他出洋,陪同他的老上司冯玉祥赴苏联“继续”考察去了。

这样,徐永昌动三寸不烂之舌,让数万国民军卸甲归田,既解决了冯系,也削弱了晋系,一石二鸟,功莫大焉。当然,他是不会和阎锡山讲他起的作用的,不过,知道这个消息的阎锡山,对他已完全失去信任,安排他做晋军战争动员总指挥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