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854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上)

第854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上)

这当然是东北人民军总司令部精心布置的陷阱。

在日军兴奋的当晚,人民军30军已从开山屯越过图门江穿插到日军背后。在抵达朝鲜三峰里后迅速分兵两路,一路向东南急行军至西水罗里,切断图门江口到日本海的通路,以88师执行;一路径直向南,沿铁路穿插到向朝鲜东北最大的海港城市清津,由30军第89师执行。

围歼佐藤裕二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先期赶到的成都军区第34军的头上。在北起密江河,东至张鼓峰的正面,34军摆下了铁桶阵。按照东北人民军总司令部的部署,利用日军不惯夜战的“传统”,人民军决定在夜间对日军发起袭击战。

34军来自蜀中,本来蜀地难行,因此在中日关系恶化的时候先期动身,却不料后发而先至,比武汉军区来得都早许多。没办法,抵御外侮,历来是川军先行!

兵贵神速,韩麟春的精力已不在围歼进入中国境内的这股敌军,而是从战略的高度严格执行了张汉卿之前所拟定的以朝鲜作为主战场的决策。佐藤联队进入中国境内的同时,正是人民军30军前出图们江、34军尚未做好部署的空档。

因为未料到战争的发生是如此突然,荆德文34军的重武器和主力尚在长春和牡丹江,全军也是在刚达长春即听闻日本已大股进犯的消息才临时急行到部署位置的。

在所辖两个师中,一个本来就是川军杨森的嫡系部队留存的101师,另一个则是从老西北军调入的新编100师,师长兼副军长是正史上名闻遐迩的赵登禹将军。此时,100师离这股日军最近,也是最先部署到战斗一线的。

在如何打响中日第一仗上,荆德文另有算盘。他是张汉卿带出来的将军,自然沿袭了张汉卿打仗求稳的风格其实不是稳,而是张汉卿自知军事素养有限,战前要多方考虑。但是因为屡战屡胜,他的这种瞻前顾后在下属眼里无形中也就成了“稳”,算是意外的惊喜吧?

在他看来,面对这三千余名日军,如果不能打得漂亮,则川军名誉尽失。因而说:“我建议先以多兵的优势围住这股日军,再候重武器到手后予以歼灭性的打击,会更为稳妥!出川第一仗,希望中个头彩,呵呵。”

他尽量用轻松的语气给下属降压,这是效仿张汉卿的作法的;作战集思广益,也是张汉卿的最爱。只是张汉卿做起来颇有“大将风度”,从他嘴里出来的却显得很是生涩。

这是因为首先交敌的压力全部在身上,是成为民族英雄、还是战场罪人,都在他一念之间。若非他是军事主官,只怕要给个形象的名词“画虎类犬”了吧?

赵登禹反对:“军长,日军连下数阵,骄而不防,正是偷袭的良机。而如果等候重武器及主力的到来,日本人周边冒出这么多的人民军,如何不防?

以日本人目前有重炮等主力武器在,一旦日军发觉其不利境地,难保不会陷入死战境地,或者可能急退回图们江以南朝鲜境内,给我渡江部队后勤线以威胁。即使最后战而胜之,初期我军伤亡必大。反不如偷袭的代价来得更小些,在日军惊慌失措之际,或可给其以重创。”

这支西北军是当初为了均衡川中各派军阀实力而临时“渗沙子”的,又远在蜀中,装备远不如其它七个军区的人民军,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战斗的作风,算是人民军中比较佼佼的。这些官兵从西北军到第34军,平时练兵都以日军为假想敌。

当他们奉命从成都调往黑省,防守东北前线,准备对日作战时,全体官兵爱国热情高昂,士气旺盛。

战前上级认真听取下级指战员的建议,是人民军的优良传统,由张汉卿一力承袭下来的。对他来说,最早由于年轻带兵,为了与军中宿将们达成一致的意见,不得已采取了这种“倾听”的高姿态决策有你们的一份子,执行中就不能掉链子。

但是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他发现这样做的好处真是明显:首先军官们献计献策,对于集思广益、完善作战计划都有莫大好处;其实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到军事计划中来,所以在执行中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领略上级意图。

而且每次在战后,都要召集各级军官讨论战斗得失,臧否人物,这为提升各级指战员的眼界和指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这已经形成人民军军内皿煮的一部分:战前提意见,战时无意见。人民军战斗力之所以越战越强,与此有莫大关系。

所以军长荆德文在经过军领导班子的讨论后,同意赵登禹的计划。

因为主力部队从炎热的川中突然进入冰雪的世界,许多士兵不能适应,给养及装备又未能完全供应上,预计全军要达到战斗状态需要2天的休整。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万一日军走脱,可是坏了整盘棋的大事!

如果通过一次奇袭,也能大概摸摸日本军的底老实说,虽然人民军对抗日斗志很高,但能否在战场上战而胜之,中日两军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大家都没底。

奇袭成功,挫伤敌士气,长我军威,当然是好事;万一不利,只是损失少量军人,或能给日军以错觉,认为中**队不堪一击,继续留在当地或进攻也未可知。这样即给川军进入作战位置留下充裕的时间。

确定了偷袭的基调后,大刀队的作用立即显现。

100师的前身是西北军某部。在冷兵器成热兵|器的初期,白刃战还很常见。西北军用的大刀,都是长柄、宽刃、刀尖倾斜的传统中国刀,十分利于劈杀。当初冯玉祥还聘请了一批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适合对付敌人刺刀的刀术,让部队勤加练习。

结果,当初为了应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军的重要武器之一。

100师的总教头李尧臣从镖师干起,教过京剧大师杨小楼猴拳,传过京剧大师梅兰芳剑术。因为原师长佟麟阁对李尧臣有知遇之恩,就是佟麟阁聘请李尧臣为100师武术总教官的。

习武之人能为国效力也不枉世上走一遭,在他的盛情邀请之下,李尧臣卷起包裹离开京城,跟着他跑到成都都江堰练兵。一上任,就结合老西北军将士所使用的大刀本身特点,结合中国传统的**刀法,创编了一套100师独有的“无极刀”刀法。

这种刀法强化了一种理念:刀本是刀,可劈;刀亦为剑,可刺。

李尧臣认为应该在100师中抽调骨干,专门组成大刀队,由其直接传授“无极刀”刀法,再由他们传给全军官兵。这种想法得到了佟瞵阁的极大肯定,最终实施。数月后,大刀队就开始将练熟的“无极刀”刀法传给全体官兵。

他们所用的“无极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的长短与宝剑相仿,长约一米;刀面不像传统的砍刀那么宽,而是比剑柄略宽;传统的刀是一面开刃,无极刀刀头却是两面开刃,接近刀把的地方才是一面开刃;为了方便士兵使用时容易用力,无极刀的刀把长8寸至一尺,可以两只手同时握刀,砍向对方。

“无极刀”刀法在于:出刀时,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对手脖子。因为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

可是没等到佟麟阁验证成果,一纸调令就把他调到了南京军区,后来担任第一师的师长,在取消旅制后变成了第一军,成为人民军五大主力陆军军之一。

他虽然升职走了,但是师里练大刀的传统没有丢,现在是验证这个结果的时候了。

8月2日晚,因为急行军腿上还带着伤、一身尘土拄着木棍的副军长兼100师师长赵登禹少将经过短暂讨论后,一个酝酿多日的偷袭计划开始实施。当他得知敌人正在休整,便马上召集团长、营长们开会,决定乘敌不备,夜袭敌营。

听说去偷袭日军,与会军官都炸开了锅。自从来了东北,就都存着必死的念头。只是不能拿军火和日寇堂堂正正地干一架,却硬要拿刀跟他们拼,打得过吗?

赵登禹要作战前动员了,他略略说明了军部批准的计划,并指出要想以没有重武器的状况下打垮敌军的锐气,必须使用偷袭的办法:“我们这支军队是秘密到达的,日本人无法预料。如果等待重武器,将会贻误战机,甚至将这股敌人放回;如果只凭现有轻武器硬打,伤亡会更多。因此军部才想到我们师的优势,采取偷袭的办法。”

他激动地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我准备组建一支敢死队,乘夜冲乱敌人的阵型,打掉日军的炮兵阵地,并为主力部队随后吃掉他们减少伤亡。这将是一场有死无生的攻击,谁敢带队?!”

“我来!”

“我参加!”

争先恐后的局面让赵登禹的眼泪夺眶而出。有这么好的军人,中国还怕打不赢这场战争?

好不容易挑选了500人的规模:不是找不到人,而是报名的人太多了,根本应付不过来。那时候的中**人,以打败日本为最大的心愿。在人民党不断的影响下,人们对日本人是越来越恨了。终于有这个机会可以手刃敌人,焉得不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